APP下载

探索有效的教学导入,寻找音乐教学的创新

2015-10-28余晨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福建福州350000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距离感音乐课职校

余晨(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福建福州350000)

探索有效的教学导入,寻找音乐教学的创新

余晨
(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福建福州350000)

教学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了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师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本校中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有效教学导入的探索,对教学导入材料的选择提出几点建议:关注当下流行元素、使用身边的作品、从学生的崇拜心理出发。成功的教学导入是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研究与探讨。

教学导入;兴趣;有效;创新

一、中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特点

中职校学生具有与普通高中学生不一样的特点。首先,他们在文化成绩、学习能力、自我管控等方面都要更弱一些,其次,他们学习动力不强,混日子的心态比较明显。但同时,他们又有着与同年龄青少年一样的好奇、标新立异的想法。而在以建筑工程专业为主的学校中,男生占大多数,因此我们应该也必须结合这些具体特征来进行教学研究。

二、音乐课对于中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中职校的学生主要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以就业为直接目的。有很多人认为,音乐课对于他们可有可无,学好专业课就可以了。但在与他们的实际接触中我发现:音乐课对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适应新时代人才需求,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音乐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学校的学生,不但文化基础薄弱,音乐基本素质也十分缺乏,不仅对乐理知识知之甚少,甚至简单的音阶都会跑调,对他们的音乐教学甚至要从小学内容开始。如此这般音乐素质的缺失,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在我们的课程内容中,有很多很好的德育教育题材,例如《黄河大合唱》这节课,通过赏析、聆听、演练,学生从内心感受合唱曲振奋人心的旋律、铿锵的节奏,体会中华儿女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引导学生爱祖国就要从爱家乡、爱学校、爱班级开始,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提高,构建和谐校园。

其次,音乐课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桥梁。中职校的学生文化成绩不理想,社会及家庭给予他们的压力,容易让他们性格变得叛逆,而音乐这门情感美学艺术,极其容易走进他们的内心。在音乐的教学实践和体验中,通过高尚的音乐情操、深厚的音乐情感和优雅的音乐品位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用于他们的意识,以情感规范学生道德与纪律等方面的行为,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

三、音乐课的现状

目前中职校的统一使用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公共艺术(音乐篇),分为基础模块以及拓展模块。其中基础模块包括:聆听与感悟、美妙的歌声以及璀璨的器乐。拓展模块包括:舞蹈的魅力以及走进戏剧。新音乐大纲要求学生以音乐欣赏教学为主,因此教材在以上这些分类中选择了一些优秀的代表性作品,在音乐欣赏中渗透音乐理论、技巧的学习。在近三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同学们对于课本中的作品存有距离感,兴趣不足,而这个距离感体现在:

1.音乐知识基础薄弱,对音乐专业知识存距离感。中职校的学生不但文化基础薄弱,音乐知识基础也很薄弱。在唱谱、乐理、音乐相关知识方面都十分不足,有些甚至要从小学的内容开始复习。正因为陌生,他们对于这些音乐专业知识存距离感。

2.学习动力不足,在主动欣赏、了解音乐的动机上存距离感。中职校的学生长期在文化课学习上存有挫败感,因此养成了对学习兴趣不足、动力缺失的习惯,对于音乐课同样如此,在主动欣赏、了解音乐的动机上存距离感。

四、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从导入创新

(一)教学导入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写道:“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面对全体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收益,是学生应有的基本权利,是教育的责任和义务。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们要设计相应的课程环节,导入也不例外。

导入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架设在师生间的第一座桥梁,直接关系到整节课的教学质量。首先,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它能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在教学导入上的思考与尝试

导入的方式有许多种,不同的课程需要结合这个课程的特征来制定合适的导入方案,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的特点,不管选用什么样的导入方案,如果材料本身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就失去了导入的意义。因此材料的选择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1.关注当下的流行元素

在导入时,如果学生觉得你是一个“接地气”的老师,那么他们对于你也多了一份亲切感。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关心时下综艺节目或者最流行的歌曲,从中寻找优秀的作品。近几年,各种歌唱比赛节目层出不穷,如《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我是歌手》等等。而在这些节目中,不乏很多优秀的作品。我们都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如在《合唱艺术》这门课中,我采用了《中国好声音》中的一个对唱《贝加尔湖畔》作为导入。这首《贝加尔湖畔》旋律优美,意境空灵优雅,再加上李维和周深富有特色的和声演唱,让人不知不觉就沉醉在美好的感受中。然后以提问导入:为什么他们唱得不一样,听起来却很和谐,很好听?

由此导出“和声概念”,再导出以“和声”为基础的合唱艺术课程。而在《中国民族器乐曲》这节课程的导入中,我选用了《我是歌手》舞台上出现的乐器——简易版的排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知道民族乐器离他们并不遥远,现在的音乐艺术已把许多古老的乐器与新流行音乐作了很好的结合。

2.使用身边的作品

网络时代,想要找到各方面优秀人才的作品不是一件难事,但这些琳琅满目的“牛人表演”有时候反而比不上与我们近距离存在的人的表演。因此我注重保留一些身边人的作品。比如在《合唱艺术》第2课时的导入中,我选用了本省一个无伴奏合唱组合在全国青歌赛合唱组比赛中的一个作品《爱拼才会赢》,这首歌曲本身就是福建特有的一首歌曲,学生一听就产生了兴趣,都想跟着哼一哼,再告诉他们:这个组合中几个大学生都是某某地方的人,也许跟你们还是老乡噢,我们来听听他们到底唱得唱得怎么样。学生们立刻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屏气听完这首有创新的无伴奏合唱歌曲。而在《黄河大合唱》这门课的导入中,我使用了一个我的老师和同学在中央电视台录制晚会时合奏的《黄河》钢琴协奏曲视频,当同学们听到我说这是我的老师和同学的视频时,都会产生最大的注意力,同时让他们了解到,只要通过努力,这些成功随时可能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从而在导入中就体现了音乐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3.从学生的崇拜心理入手

正处于青春时期的中职学生,尤其是男生,容易产生崇拜心理,因此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入手。在《舞蹈的魅力》这节课程的导入中,我选择了迈克尔杰克逊,我先用提问的方式来吸引大家讨论:你们都了解迈克尔杰克逊哪些事情呢?同学们踊跃发言,于是我就介绍了迈克尔杰克逊的生平及成就,甚至是一些曾经负面的消息也可以讨论。这种聊天式的导入方法,一下吸引了所有学生的兴趣,接着我再播放他的经典作品,学生们都被吸引,在欣赏完街舞后,再介绍其它舞蹈品种,从而展开对舞蹈的了解与学习。而在《钢琴、提琴独奏曲》这节课的导入中,我同样从这方面入手,选择了马克西姆,这个身高2米多,有着雕塑般美好面孔,却又创下了一秒钟弹16个音的世界吉尼斯记录的钢琴演奏家,我播放了他弹奏《野蜂飞舞》的视频,学生们立刻被他富有魅力的外形以及超高的演奏技巧折服,在满满的敬佩与崇拜中开始对钢琴的认识与学习。

五、结语

总而言之,有效的教学导入直接决定了一节课成功与否,成功的导入如同逐渐拉开的序幕,能够成功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看着舞台,期待一部好戏上演。成功的导入能够消除学生对音乐课的“距离感”,兴趣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情感愉悦,从而进一步达到音乐审美的教育目标。

[1]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曹理,李朴珉.中学音乐教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7.

[4]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G633.951

A

1005-5312(2015)23-0220-01

猜你喜欢

距离感音乐课职校
格斗距离感漫谈
我的职校我的梦
音乐课的“乐”要大于“讲”
格斗中距离感之管见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four Sudan dyes in rat blood by UFLC-MS/M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a pharmacokinetic study in rats☆
我的成长之路——参加“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上好音乐课的三点思考
观“第七届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有感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回忆我的留学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