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节日的文化内涵差异

2015-10-28秦沛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洋节传统节日习俗

秦沛(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西节日的文化内涵差异

秦沛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国长期以来就十分的重视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在春、夏、秋、冬的过程中认识自然时序的复杂规律,总结出四时和二十四节气,形成了传统节日。古人云“春雨贵如油”、“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在古代,春节、清明节等都是很重要的农事节日。相反,西方文化由于受基督教的影响,其传统节日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如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圣诞节,这些节日的起源大多数与宗教有关系。

节日;差异;习俗

一、中西节日庆祝方式差异

作为新一年的开始,中西方就有着极大差异的庆祝方式。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秦朝,定于每年农历的一月一日,即从农历12月23日开始,人们就开始开展各种庆祝方式,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的习俗很多,如大扫除、吃团圆饭拜年、放鞭炮,舞狮子等等。总之,不论是大街还是小巷,都笼罩着一股浓浓的喜庆气氛。而西方,他们崇尚的过公历新年,即公历1月1日元旦。相比之下他们过年方式就浪漫多了,在12月31日晚,各地区的人民涌上街道上,开始进行盛大的狂欢,直到了深夜接近零时时,数十万人聚集在一起,诚心祈祷,为新的一年的到来一起倒计时。当大钟敲响12下,顿时,广场上会有优美的乐曲奏响,并揭开了华丽舞会的序幕,人们常常会通宵达旦地庆祝。由此可见,中国春节与外国新年各有千秋:中国春节,充满浓厚的传统气息和独有的味道;而外国新年,更多体现时代的气息和潮流的感觉,更加贴近现代生活。

二、中西方节日饮食差异

中西方传统节日中的饮食特点也有明显的差异。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是更加趋于感性的融合的,讲究色、香、味全都俱全。尤其是节日性美食,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食品以区别其他的节日。中国的春节是个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在外的人不管离家多远,在过春节时都要千里迢迢回家欢聚。在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要一起熬夜、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做法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另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要吃饺子,也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俗,甜甜粘粘的年糕,象征新的一年里生活甜蜜蜜,步步高升。元宵节有吃元宵的习俗,象征团团圆圆。中国的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中秋节有吃月饼的习俗。而西方的饮食则是趋于理性。如KFC, McDonald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

三、中西方节日对比

近年来,西方盛行的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传统西方节日,现在备受中国年轻朋友的宠爱,年轻人对洋节的热衷甚至超过对本民族节日的热心。中国的商家宣传往往是离洋节来临还有十多天甚至一个月前,他们就开始在宣传准备了。比如过情人节,大都在春节前就有所规划,而西方最大的节日圣诞节来临前夕,不管大街还是小巷的大小商家,都摆出一副要大大的庆祝一场的架使,以吸引青年人们的光顾,过一个洋节下来,中国商家可以足足的大赚一笔。看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西洋节日的喜爱,问一位在美国的中国朋友,外国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又是如何呢?他说,现在美国人过春节甚至比在美国的中国人还要热衷。

西方的文化,十分注重个人的性格张扬与个人的情感表达。风靡欧美各国的狂欢节最能淋漓尽致体现这一文化特点。节日一到,处处张灯结彩,大街小巷到处都是狂热的人群,到处彩车游行,锣鼓喧天,人们或者身穿色彩艳丽的奇装异服,或者在身上涂满五彩斑斓的油彩,或者戴着形态独特的面具,极力地彰显自己的个性,吸引他人的关注。游行队伍里的人们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贫穷富有,都可以毫无忌惮地疯狂跳舞、唱歌,充分张扬自我,让自己享受极大的欢乐,不必在乎别人的感受。

四、中外节日的起源

中国有许多自己的节日,比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等等。这些节日也都有其本身的文化内涵。中国人崇尚家庭和睦,尊老敬祖,是中华文明传统美德的重要精神。这种精神贯穿成为全民族的精神,是整个社会的礼俗,其中节日的礼俗是重要的部分。过节时各地的习俗可能有某些不同,而其文化内涵则是相同的。中国传统节日都突出的体现了家庭和睦,尊老敬祖的精神。通过节日的习俗礼仪,通过全民的过节活动,民族文化得到充分普及、延续和发展,在促进全民族团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节日体现着我们民族文化精神,凝聚民族团结的重要环节。海外华人、华侨,甚至历经几代,仍保留中华传统文化,一个重要表现重要因素,就是他们始终保持着传统节日的习俗。

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于过节更加显得厌倦多于热情。每到春节前夕,家人们要买东西准备年夜饭,按照习俗从大年二十三就开始准备一直到正月十五,整个年过下来老人们会觉得身心疲惫。而外国人过节日似乎有比中国更注重节日的发扬光大。还有信息的传播、文化交流及国与国之间交流的频繁,使全世界的人们拥有了更多更快捷的方式了解和引进世界各地一些优秀的传统节日,经济的发展对节日的推动有着绝对主流的作用。

[1]李凯源.现代应用文写作[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

[2]李明.论人道与人道主义[N].人民日报,1992-03-15(8).

G04

A

1005-5312(2015)23-0207-01

猜你喜欢

洋节传统节日习俗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偶感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洋节“中国热”
跟踪导练(五)(4)
反思洋节热加快大连城市节日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