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画中仕女形象的演变

2015-10-28杨苗蕾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太原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仕女画仕女

杨苗蕾(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太原)

浅谈中国画中仕女形象的演变

杨苗蕾
(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太原)

中国古代仕女画从产生到近代,在风格上经历了诸多的表现形式,从六朝的秀骨清像到唐代的丰肥腴丽,再到宋代的端严秀丽,明清的弱不禁风,可以说,仕女绘画随着时代的变迁表现出风格各异的画风。

仕女画;风格;变化

一、仕女画的初兴

中国古代绘画,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逐渐摆脱了作为一种工艺装饰的附属地位而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也就是这时出现了以墓室帛画形式的最早的仕女人物画作品。就现在所发现的仕女画而言,最早的一帧当是两千三百年前现于长沙出土的帛画《夔凤仕女图》,是一九四九年由湖南长沙陈家大山楚墓出土的文物,画图中描绘一妇女,侧立向左,头后挽有一垂髻,并系有饰物,长裙曳地,腰细而修长,两手合十神态虔敬。画中女主衣着华丽,面容清秀,窈窕细腰,画面上一盛装细腰阔裙的仕女,似为二者相斗之图。细腰或许和“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的传说有关。也由此可以知道这一古代审美标准传说之依据。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是传统仕女画风格初步形成时期。《洛神图》中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以三国魏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为依据,作品将不同情节置于同一画卷,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画面的不同场景中反复出现,作品线条,前者飘逸,人物动态委婉从容,后者人物形体较低矮,线条圆转短拙,色彩较浓丽。

我们可以从东晋顾恺之所作的《洛神赋图》中发现其中女性形象大致类似的造型特征:人物一般直立而稍有动势,面部多呈椭圆形,上身微前倾;下身借助衣纹随风势飘动而呈现动态。

二、辉煌多彩的盛唐气象

经过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动乱,到了李唐盛世由于酝酿发展已久,形成了仕女画的黄金时代。张首的《虢国夫人游春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是公元752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二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捣练图》是唐代画家张萱之作。此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捣练图》则描写了从事制练劳动的贵族妇女,画面描绘了过程情景,画中仕女色彩鲜艳、体态硕妍,亦见大唐妇女丰满华贵之美。周防的仕女画和唐代其他画家的作品一样,人物都是丰颊肥体、浓丽多姿,着实妩媚俊美,神采照人,代表作有《替花仕女图》。他处处力求以神韵来打动观赏者的心,特别是人的面部五官的刻画,蛾眉秀眼,造型独具特色,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影响深远。

三、绚烂过后的余韵

五代十国时期,仕女画依然延续着唐代的风格,但在审美上有新的变化。代表画家有周文矩,他所绘的《韩熙载夜宴图》中有一组仕女伴奏的画段。画中衣服色泽的交错配合,多变而统一;面容上之敷粉,仍存唐人之遗意。用“三白之法”,那就是在额头、鼻梁及下巴三处,加重白粉,意在显示立纸脱纸之感。但是和唐代不同的,则是身体不再如唐代之丰沃肥硕,已有了逐渐消瘦之趋势。

他的另一幅《宫中图》仕女形象丰肌秀骨,可见周防之影响。但人物动态神情的细致刻画,则超出唐人水平,全卷以墨笔勾勒,只在面部稍加淡彩微染,人物的优美身姿及优裕安闲的生活面貌跃然画面之上。

五代阮部所画的工笔仕女画恰好在色彩上对唐代工笔仕女画继承较多,并且带有五代清润劲雅的风格特色。其《间苑仕女图》中仕女的形象没有像周文矩一样在造型上面继承,倾向于清瘦苗条,但面部造型、形体刻画以及设色运笔方面还有张首和周防工笔仕女画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作品中看出来。

宋代年益所画的《捣衣图卷》描述的是晚秋叶落,秋虫泣鸣,庭院深深,凉露湿阶。画面描画了一群养在深闺中的妇女捣衣、裁衣、缝衣等整个过程。值得玩味的是这些女性的形象都如唐代宫廷仕女,一个个面容端严,气质淑贤,动作徐缓,态度贞静,十分符合《女史篇》的定义。作品中人物造型尤为突出,很像“丰腆肥体”的唐代仕女,又带有宋代仕女画清朗的特点。

元代工笔重彩仕女画的高度成就以民间画工绘制的永乐宫道教壁画的众多女像为代表。画中人物的形象丰满健康,细致温和宁静,只要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画者善于从美学与文化的层面上把握表现现代女性的心灵美和形象美,使其作品蕴涵着丰富的审美意韵。

宋元以后,由于山水题材在绘画中占据主导地位,人物画呈现相对衰弱的状况。画家吸收前人技法形式,并且进行创新,代表画家有唐寅、仇英。晚明则出现了以陈洪缓为代表的变形风格,他所画的仕女形象在古拙中透着俊美,面容多广目方颐,衣纹结构奇特夸张。补景的树石亦诡离奇,其中蕴涵着孤傲倔翠的性格识见,又不失女性形象的妩媚与温柔。

清代以后,由于柔和、秀逸的审美观的影响,大多体现出清雅细腻的风尚。画中仕女往往被夸张为纤弱的体态,削肩、尖脸、柳腰,并以梧桐、柳树、荷花等补景来衬托一种优雅的意境,有时还将诗词直接题在画面上,技巧也崇尚细巧秀逸,笔墨疏秀轻灵,设色浅淡明快,构图简练,将女性或娴静,或妍雅,或香艳的各种仪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作品虽然有着广泛的影响,但也暴露出公式化和病态美的缺点。

中国画中仕女画风格经历了诸多的变化,具有不可估量的美学价值,对后人对于还原和更清楚的了解历史有重大的意义。

J212

A

1005-5312(2015)23-0182-01

猜你喜欢

仕女画仕女
明 唐寅 杏花仕女图轴
明 陈洪绶 仕女图轴
清代仕女图轴选
中国传统仕女画与当代陶瓷仕女画之比较研究*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精品展
闺阁红粉 千秋佳人 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仕女画
浅论陶瓷艺术中的仕女纹饰
唐代传统仕女画探讨
从《宫乐图》看唐代仕女
近卅年来唐代仕女画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