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舞羌姆内部传承体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以松赞林寺和东竹林寺为例

2015-10-28苏蓉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云南昆明650000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僧人寺院文化

苏蓉(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云南昆明650000)

法舞羌姆内部传承体制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以松赞林寺和东竹林寺为例

苏蓉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云南昆明650000)

文章通过对羌姆的田野考察,发现有着近三百年历史的羌姆正悄然发生着变化。本文以松赞林寺和东竹林寺的法舞“羌姆”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羌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随后笔者结合两个寺院的现状对如何做好寺院内部羌姆的传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羌姆;宗教舞蹈;现状及对策

位于滇西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噶丹·松赞林寺和东竹林寺都属康区十三林之一。松赞林寺由五世达赖选址并奏请康熙皇帝批准后,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建成,五世达赖赐名“噶丹·松赞林寺”,后来由清雍正皇帝赐名为“归化寺”。该寺在每年藏历的10月29、30日两天举行“格冬节”,期间表演羌姆,在这之前有为期半月的跳神练习,由当年和往年的领舞以及得道高僧一同指导完成。基本程序可以概括为三部分:(1)请神;(2)侍神;(3)送神。时间从早晨8点开始,下午5点结束。

东竹林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德钦县第一寺,被称为康藏名刹,始建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十五年,五世达赖喇嘛赐名“噶丹·东竹林寺”。①东竹林寺在每年藏历8月28、29两天举行“格归堆姆”节,羌姆的基本程序大体同松赞林,时间从凌晨5点至下午6点以晒巨幅阎罗王唐卡为结束。

一、羌姆内部传承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传承环境以及被传承体意识薄弱

良好的传习环境是羌姆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传承环境薄弱,被传承体观念意识不够,就容易导致被传习者的动作错乱、随意更改舞蹈套路或坛城线路图设计错误等,导致密宗羌姆文化内涵的变异,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羌姆的发展。笔者在对松赞林寺的羌姆进行田野作业时,发现在正式演出时,仍然有一半以上的僧人会忘记仪轨的动作。然而大家都知道,身为密宗的产物,羌姆的一招一式都表达特殊的含义,每一个期克印代表一定的宗教术语。每个动作、手势都必须按部就班按照舞谱规定的套路完成。但就目前来说,羌姆已经面临传承困境。据被采访的僧人说,甚至在前两年,参加羌姆的僧人会拿错护法神的法器,张冠李戴。护法神根据社会职责的不同,手上的兵器也不尽相同,除了面具,人们通过手上的法器依然能判断出护法神的身份和地位。近年来由于被传承体重视不够,导致文革后重新恢复的羌姆发展滞缓。

(二)优秀管理人才紧缺,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寺管会作为协调寺院上下事务的管理机构是一个寺院先进集体的代表。目前,关于羌姆的一系列流程,从开始前的准备到期间的秩序再到后期的收尾工作,全部由寺管会负责安排相关僧人执行,但由于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处罚措施以及有效的管理办法以至于排练期间人员迟到、缺席、拖沓现象严重,使得并不复杂的仪轨动作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尽人意。据松赞林寺经历过文革的几位高僧(目前仅存4位,年龄在80及以上)所说,文革至今近50年,而该寺的羌姆一直没有被恢复到以前的场面。笔者认为,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一个严谨而漫长的过程,我们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需要创新,不能一成不变,但也不能变得面目全非。站在寺院法舞羌姆的发展角度来看,从动作上说,并非需要你去创新,羌姆的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目的是传播佛教文化;从表演形式上说,羌姆经历了从秘密进行到公开表演的局面大扭转,而仪轨动作和鼓乐队节奏一直都有其固定的程式。另外,据笔者采访的东竹林寺的藏医说,东竹林寺的坛城图的某些细节并没有按照以前的画法。譬如,在用颜料图画时,有人疏忽大意将太极阴阳图画多了一个在大殿正西方向上,根本没有当事的僧人会去查证或者产生质疑,以致后面每年都会将错就错继续填充颜料。而寺管会中可能也会有僧人察觉,由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为止都没有去纠正。寺院僧人尤其是年轻一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二、羌姆内部传承体制的改进措施

(一)健全寺管会的管理制度、加大管理的力度

毋庸置疑,一个单位管理制度的监理健全是现代单位正常有序运行的重要前提,对于寺院尤其如此。寺院内部管理制度的顺利推行不仅是寺管会高层管理人员的职责,也是寺院每个在册僧人的责任。寺管会必须让每个僧人充分认识到传承羌姆的重要性,树立起学习羌姆的信心和积极性,奖罚分明。比如给跳羌姆表现好的予以奖励和鼓励;给迟到故意缺席的以金钱的重罚或抄写佛经等。笔者调查到藏传佛教僧人入寺修行几乎都是靠自己或家里接济,一方面通过在寺院做早晚功课能拿到8至10元不等的工资,或附近的村民家中请过去做法事获得一些酬劳。像松赞林寺收取百元门票以后,景区管理局每年下发一万左右给每个僧人,补贴生活费用。照理说,僧人们都不怎么富裕,既然潜心修行那么也不应该有太多物质的欲望。羌姆在寺院一年的大小法会里算比较有特色的,并且是唯一让俗人观摩的,特殊法会应特别对待。

(二)加强宗教文化的学习、强化民族荣誉感

松赞林寺和东竹林寺的在册僧人分别在900和500位左右,寺院每年都会有一部分僧人自费去到尼泊尔、印度或西藏等地进修佛教文化,学习时间从几月到几年不等,其中不乏有求格西(博士)学位的僧人。那么问题来了,就松赞林寺的相关人员介绍,羌姆之所以恢复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员流动性太大,这又上升到大我和小我的范畴。一般来说,只

要稍有舞感与乐感的僧人都会在入寺不到十年的时间每年重复参加跳神活动,除非乐感和舞感太差,这其中不乏一些想获得学位而不想参与跳神的人员。对于所有僧人来说,一方面除了加强宗教文化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需要增强集体荣誉感,每一位僧人都应有肩负起宗教文化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尤其在小我面前更是要完成大我,去掉“我执”。一旦提高了整体的文化素养那么在文化认同上能提升到一个高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寺院僧人自觉传承宗教文化是宗教发展的动力,更是羌姆发展的核心。寺院只有做好管理制度的完善、全院僧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保障羌姆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只有通过激发僧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羌姆文化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使得这一宗教文化的产物更加有深度与广度,保有其自身的价值。

J722.2

A

1005-5312(2015)23-0161-01

云南民族大学校内基金项目“滇西北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羌姆法舞发展现状调查研究”,项目编号:2013QN03。

苏蓉(1986-),女,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教师,主要从事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方面研究。

注释:

①苏蓉.羌姆仪轨舞蹈研究——以噶丹·东竹林寺为个案[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2.

猜你喜欢

僧人寺院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Fantasy and reality
郑巢与僧人交游诗歌考
煮竹
白云深处
谁远谁近?
敦煌文本P.T.993吐蕃寺院稽考
当老鼠变成虎
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