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桃源岛,走不出真实的荒漠
——以电影《楚门的世界》为例分析

2015-10-28商竞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北京100875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楚门鲍德里亚基斯

商竞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北京100875)

走出桃源岛,走不出真实的荒漠
——以电影《楚门的世界》为例分析

商竞文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北京100875)

文章借鲍德里亚关于拟真、超真实的分析,从哲学的角度解析电影《楚门的世界》中所谓的“真人秀”,也就是主人公楚门在桃源岛的生活。文章以电视中楚门的生活与电视外观众的体验为两个分析的纬度,揭露真人秀营造出的这一巨大超真实幻境。而在影片的背后,在亦是一场“楚门秀”的现代消费社会中,要在何处寻求真实?也许《楚门的世界》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超真实;拟真;楚门的世界;鲍德里亚

“我们看戏,看厌了看厌了虚伪的表情,看厌了花巧的特技;楚门的世界,可以说是假的,楚门本人却半点不假。这节目没有剧本,没有提场,未必是杰作,但如假包换。是真实的生活。”桃源岛的设计者和总监基斯督(Christof)在影片之首的独白意味深长。

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说,我们所有的真实,实际上都是拟真。在拟真中,真实被从非真实中重新调制出来,产生出比真实更真的超真实,而这种超真实,“是从母体、记忆库的指挥仓中产生的,有了这些,真实就可以次第生产出来”①。而在《楚门的世界》里,这一理论可以有两种维度的解读。

首先对于楚门这一人物而言。他出生,成长,生活并且从未离开的桃源岛,实际上就是一个由拟真产生出来的超真实。楚门(Trueman)生活在看似幸福的家庭,美丽的妻子美露(Meryl),慈祥的母亲;好友马龙情同手足,邻里和睦友善,有着一份清闲的文书工作。影片中没有刻意展现情感的爱恨纠葛,工作的勾心斗角,或者是人生的大起大落。在这个世界里,楚门是一个普通人,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也有着自己简简单单的快乐和遗憾。他的一生,都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超真实”的桃源岛里。在见到西尔维亚(Sylvia)之前,他从未怀疑过这个真实;而只要踏出桃源岛一步,他就会发现这个真实是多么虚假。为什么从前的他从未想过走出去呢?影片过半后,基斯督道破真相,父亲死在大海的剧情,就是为了在向往成为麦哲伦一样的探险家的小楚门,畏惧大海,制造出他的童年的心理阴影。大海真的可怕吗?对于经过这一事件的楚门来说,可怕成为了真实。桃源岛是真实的世界吗?对于被无数人无数次灌输其为“地球上最棒的地方”(the best place on earth)的楚门来说,桃源岛就是真实的世界。基斯督指挥着、创造着楚门的记忆,把非真实变了超真实。正如鲍德里亚对现代社会真实现状的描述——我们所有的真实,实际上都是拟真。在拟真中产生出来的真实,他称之为“超真实”;而且这个“超真实”更致命之处在于:比真实还要真实。

第二个维度落在了楚门真人秀的观众们,甚至这部电影本身的观众身上。鲍德里亚曾经举出主题公园的例子来解释超真实产生的过程,公园中是电影里虚构的景象,人们的日常生活了无新意,需要在这个被制造出来的幻境中体验神奇。也许我们会觉得处于明处的主题公园不算什么,但是,鲍德里亚进一步的推论却令人震惊,他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影视作品和媒介建构起来的。楚门真人秀正是一个活脱脱的例子,这部风靡全世界的电视节目,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播出,观众甚至会为它不眠不休。其中的一个极端,就是那位一直泡在浴缸中的中年男人。对他而言,楚门真人秀也许构成了他真实生活的全部。楚门的世界,给它的观众们生产了一个巨大的幻象,这里近乎完美,邻里讲信修睦,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正如影片中基斯督所说,“桃源岛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Seahaven is the way the world should be)。这样的世界,无疑令人沉迷。其实与楚门真人秀类似的是,影视剧无论构建了怎样的世界,乱世,末世,虚构世界,大概都是一个高于现实世界,去除了现实中并不光鲜的、琐碎日常的世界。而实际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光鲜的东西,被投射在了影视剧上,然后通过广告等方式的反向输送,再次来到现实生活,并成为支配人们的工具。

需要注意的是,剧中甚至剧外的广告,是影视建构并支配生活的重要桥梁。在影片中,植入其中的广告比比皆是,比如每天楚门来到报亭之前,总有一个人在买《狗迷杂志》(Dog Fancy),与双胞胎大爷打招呼中突然被推到贴着“凯撒鸡”等广告的海报墙,妻子美露、朋友马龙聊天中“插播”的不自然的广告词……鲍德里亚说,“如果说我们是在产品中消费产品,我们在广告中,则是消费它的意义”。②他的意思是,被消费的,永远不是广告中的商品,而是广告的理念,因此广告本身反而成为了消费品。让我们想想观众们所看到的广告,马龙说“啤酒,本该如此”(That’s a beer),楚门无意中喝的莫可可的镜头摆在片头花絮的右上角……同一品牌啤酒的标志,出现在酒吧的吧台(94’35”);楚门手中同款的杯子,握在了一位女性观众的手中(94’39”)。

作为观众,无疑是最该厌恶广告的,它每次在剧中出现都是那么滑稽可笑。然而,为什么剧中的明星们所消费的品牌最后还是来到了观众手中呢?因为广告本身并不能控制我们的意图,它所针对的是我们无意识的欲望。广告,是消费社会中制造欲望的武器。这种有了更高知名度的品牌的啤酒和可可本身并不见得会比其他品牌更加高级,更有档次,然而在电视中喝啤酒还有可可的人确实人人欲求成为的对象。消费它们的是红透世界的楚门真人秀的大明星——这才造成了人们的竞相追逐。而当楚门走出桃源岛,观众们转向其他节目,忘记楚门的时候,楚门不再是明星了,楚门喝的可可还会出现在人们的手中吗?不仅仅是楚门秀里的广告,楚门秀本身也需要它自己的广告,“17亿人见证他的出生……全球直播……规模空前庞大的片场,从太空俯瞰地球可以看到的,唯有桃源岛喝万里长城……”楚门秀已经在电视上播放了三十年,它长盛不衰究竟是不是人们自主的选择呢?其实未必,在整个好莱坞倾尽全力去打造楚门秀的时候,所上映的其他节目也就不会太多了,而在节目最初一炮打响之后,巨大的惯性牵引着人们继续追逐下去。而这个问题,不只是电影中才有的问题,更是现实社会的矛盾。鲍德里亚的思考是,如今这样一个“消费社会”的存在,到底是真实的,还是一个被影视,广告等等媒介制造出来的巨大幻象?人们的喜好,作出的选择,究竟是他/她自己的选择,还是身处这个幻象之中,在其所控制之下作出的选择?

影片的结尾,看透桃源岛之虚假的楚门选择离开这里。基斯督有一段耐人寻味挽留之言:“外面的世界,跟我给你的世界一样的虚假,有一样的谎言,一样的欺骗,但是在我的世界,你什么都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他所说的他的世界,和外面的世界,正是前文所述的超真实存在的两个维度。一个是桃源岛的世界,基斯督以拟真塑造出来的超真实,对于局外人而言,这里无疑是虚假的,只有置身其中被植入记忆的楚门,才会信以为真。而外面已经成为一个“消费社会”的世界,与其说是真实的,不如说已经变成了更加巨大的幻象”,鲍德里亚的语境中,拟真的过程其实已经没有了参照性的表象,拟真的背后页没有所谓的现实,所以,无论是楚门秀,还是楚门秀之外的世界,所构建的超真实,是比真实还要真实的伪真实。

那么我们一直要寻找的真实何在?楚门问:“是不是一切都是假的?”基斯督的回答是:“你是真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看你”。楚门秀一直所声称的真实,其实只在楚门——在这个一直被欺骗的真人秀的主角身上,他的情感体验是真的,他失去初恋的痛苦是真的,他对这个世界的怀疑是真的,这些真实的东西,无论是桃源岛还是外面的世界,都阻止不了。外面的世界,不知道是否更为真实,抑或有更多的遮蔽,它诱导人陷入更大的幻象,这时候就不再会有人告诉楚门这一切都是假的了。当真实不再存在,当消费世界制造商品来控制人们的时候,如何消解它们对我们的支配,最重要的一点楚门已经拥有了——作为主体的自觉性。

注释:

①凯尔纳(美).鲍德里亚:批判性的读本[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128,129.

②布希亚(法),林志明(译).物体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03.

J905

A

1005-5312(2015)23-0131-01

猜你喜欢

楚门鲍德里亚基斯
再次看望楚门
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与形而上学——对鲍德里亚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批判性反思
让·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的旋涡中
突出重围
鲍德里亚技术哲学研究综述
何炅 楚门的世界
关于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研究的文献综述
楚门的世界,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