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文字体设计“宽度表”基础研究方法的构建与探析

2015-10-28叶峰泉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浙江杭州310053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刻书书体楷书

叶峰泉(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浙江杭州310053)

中文字体设计“宽度表”基础研究方法的构建与探析

叶峰泉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浙江杭州310053)

本文基于中文字体设计趋势不断发展的趋势下,以一种“反向思考式”的意识性设计思维,以历代名家楷书书体、楷书刻书字体进行实验性、基础性探索研究,进而构建合理、理性的、具备文化要义的研究模式方法,来寻求设立一种符合中文字体设计及应用阅读的字体“宽度表”。

中文字体;宽度表;汉字

一、字体“宽度表”释义

字体设计中的“宽度表”是针对我们在进行字体设计时,对同类型的字或者说对每个字进行不同宽度设计的依据,多用于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设计。

中文字体设计“宽度表”着手于字里行间阅读性的字体本身字幅形态的宽度问题、字的软设计问题而进行探究,并非针对字体设计风格。

中文字体“宽度表”不是凭空产生,也非是有唯一性答案亘古不变的数据。它反映的本身就是“人”、“书”、“字”、“精神世界”、“物质世界”历经千年而形成的一种美学经验共识。

二、字体“宽度表”研究启示

(一)拉丁字母几何形体绘制规律的启示

拉丁字母的形态结构也是人们长期书写中,美学经验的总结。拉丁字母的形态构成主要有方形(如字母H),圆形(如字母O)、三角形(如字母A)。在书写的形态结构上,是按数字格数来界定的。

在确定统一高度度量的基础上,对字母的宽度形态做了区分。比如字母M采用4X4的格数,字母A采用4X3的格数,字母S则采用4X2的格数来绘制。

但是它们的比例和结构,在具体书写和设计时,会适当的进行调整,来达到整套字体视觉上的和谐美观。作为汉语拼音字母的拉丁字母也采用了这个结构规律进行设计的。

对于中文字体来说,也是华夏民族长期书写艺术的结晶,千百年的优秀书写体例积累和造就了汉字字体形体美的经验。

中文字体的形态笔拉丁字母的复杂,但对不同形态的中文字体也可以采用总结归纳的方法,设计数据格式度量框,形成规律性“宽度表”,供设计师使用。

(二)蔡邕《笔论》的观点启示

蔡邕《笔论》中写道:“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①,说明了字体应当深入到具象世界的内部去寻找根据,字体应与人间万象相通。蔡邕《笔论》中的这段文字常被人引用来说明书法艺术的形象性特征,其中相应的几个观点,很贴切地说明了“人”、“书”、“字”、“精神世界”、“物质世界”这几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也给字体设计“宽度表”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价值,从书体到字体发展本身,也是文化发展进步的过程,书体如此,字体也应当传承其母体关系。同时,“蔡邕《笔论》的这段文字”这也是高校平面设计专业在《字体设计》课程中教学学习中文字体的代表性知识模块,这也成为项目最基础的研究载体。

三、研究字体的选择——楷体

楷体,亦称“正楷体”。是活字印刷的一种字体。楷书由隶书演变、发展而成规范的书体。汉字的定型和得以有强烈的生命力,全赖楷书书体的诞生和发展,因此汉字的主要特征,其实就是楷书的主要特征。

楷体时人们实际中最常用的书体,具艺术性和实用性。这是经过长期的书写实践所得。因而,从魏晋到现在,楷书一直保持着正统的地位,称为一年多年来汉字字体最大的宗派。

选择“楷体”来作为中文字体的“宽度表”的研究本体,更能体现出中文字体从书体书写体例形态到刻本、钞本自发成型的楷书字体形态的形势、象势。

四、中文字体“宽度表”基础研究方法构建

(一)文字意义源流阐释

汉字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历经五六千年的发展。从汉字的源起发展到进一步的发展规范,篆、隶、楷、行、草各类书体的草创、自觉、辉煌、叛逆、升华,书法艺术的复兴带来的书体的发展。

到后来雕版印刷的刻书字体的百花齐放,书法名家书体风格与刻书工匠的承继结合关系,推动了汉字书体往字体规范的发展。

在其发展演变的历程,每一个汉字都有其构形的方法、蕴含的文化信息以及与其有关的史实和轶闻趣事,代表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如“之”字,在《说文解字》中的含义为,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之”的本义在古文中有足履平地,徒步前进的意思。“之”字也引申为代词,代人或事或物,如求之不得、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等词;也可以引申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之前、之后、久而久之等。

这些文字意义的内涵,都会成为书体、字体的形象象势支撑。因而,对每一个汉字的源起、书体的发展、文化的意义的解读,是构建中文字体“宽度表”研究的基础。

(二)楷书书体名家墨迹探析

楷书书体的诞生和发展渗透着历代楷书书家们的心血。由于他们的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才使楷书书体日臻完善,千古不朽。楷书在他们的笔下和情怀里,深层次地从幼稚走向成熟、直至定型,归纳总结出楷书书体的固有规律,这都为楷书字体的形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楷书书家们笔下的每个字都成为中文字体“宽度表”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因为这其中包含了每个字的形体大小、气质精神、美学意识。

同时,在古代还没有“印刷字体”这一概念,衡量字的形体优劣,只有“书法标准”,亦或者说“书体标准”,但是人们对于文字美的认识似是共通的。因而,项目中以现代字体设计的思维提取出王羲之父子、智永、欧阳父子、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苏轼、赵孟頫、文徵明等楷书书体历史中承前启后的书家名帖中的书体字为楷书书体为研究载体,并辅以其他历代楷书名家的楷书书体作品。

以此从楷书书体的角度去探析书体名家们对字体形态的美学经验共识。

(三)刻书字体、(钞本、写本)书体字探析

每一个时代的图书字体与历代书法字体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雕版印刷都是先于版面上书写,然后再由刻工按书写的体例刻出来。

虽然说刻书字体和书法书体的审阅标准有所不同,但从历史名家的书法书体到刻书字体的形成,其中承继发展的血缘关系,对最终形成统一标准的定型印刷体,价值意义非凡。如,唐书法名家各成一体的风格书体,在后代雕版刻书发展中,起着典范作用。

唐、宋、金、元以来各种楷体字,出现在刻本上,风格多样。

宋代刻书字体,在唐代书法名家的影响下,逐渐创出了自己的体式和写书上版的字体,字体多属欧体、或欧、柳之间的书体,在字体艺术和版式上要求很高。元代刻书字体,刻书缮写上版字体上,受元代书法名家赵孟頫书体影响最大,刻书字体多属“赵体”。明代初期至正德刻书为元代雕印的延续,因受元代书法家赵孟頫、鲜于枢等人的影响,多数刻本中的字体,字属“赵体”,也略含颜、柳笔意。

由此可见,从书法名家书体到刻本字体的梳理和探析,虽然刻书字体与手书已有别,匠气横生,却掩盖不了书体到规范字体成型这样一个事实,是书体技术和艺术相互融合。百花齐放的刻书字体,是中文字体“宽度表”基础研究的重要依据。

(四)楷书书体形态之美理论支撑

蔡邕《笔论》中所指出,文字的“象势”中从文字本身看,应包含书者赋予文字其本身的形态之美、动态之美、思想之美。鲁迅先生说过,中国的文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②《书法美学简论》中,也曾引用,认为“感目”的“形美”,就是书法艺术的美。

其实这个“形美”与字体设计的“形美”有着源流交集。汉字的文字书写,本身就是意识形态上对现实事物的一种间接的视觉印象。而这种视觉印象包含着文字的结构体例与现实事物结构的相通关联,进而引发人们对美的判断和思考,进而使书写文字形成一种具备艺术美的造型。

中文字体“宽度表”的产生,包含了字体形态的美学理论的支撑。在本案里,很直接的体现就是,面对一个字,综合该字其本身字形演变发展、文化意义的支撑、字体设计本身结构的规律原则以及单个字体在篇幅段落中所呈现的大小等几方面因素,该字的视觉面貌应呈现多大才是美的。

楷书书家们笔下的每个书体字,具备着外在形式之美和内在本质之美。

(五)数字像素化字体提取与“宽度表”基础框架构建

汉字是“方块字”,《辞海》中,对“方块字”的解释是:指汉字,因为每个汉字一般占一个方形面积。当然,这指的是篆、隶、楷等书体。汉字字在书中,每页呈现多少行,每行容纳多少字,都有规矩所成,以符合阅读习惯。无论名家手书还是刻本书体,都具方正。现代中文字体设计中,每个汉字又都是在一个空白的平面内构成一个多维体。而这个空白的平面即是我们在设计字体时使用到的内框和外框。

我们在项目中对“名家书体”、“刻书字体”的基础“宽度表”数据提取与归纳时,首先,应在坚持使用外框和内框的同时,设定以单元格“A”为度量单位的像素化文字设计度量框。其中,内框64 X 64,四边外框顺延2个单元格。设定这个像素化文字设计度量框,就如汉字点阵字形框一样,设置数64 X 64,能完全表现汉字的笔画,并能比较完美的体现字体的笔画、形体风格。

如过于精密地设置单元格数,也会对设计师在设计中文字体时产生太大的视觉干扰。

同时,在字体设计时使用这个像素化文字设计度量框,与使用第二中心线、笔画出格调整等等都不会冲突,反而更加容易在视觉上分析字体的黑白均匀分区,更加准确地确定设计字体的宽度。

其次,将书体字体提取、描绘于这个像素化文字设计度量框。因每个刻本、书体名帖中的版面大小均不同,所以相同的汉字在每个版面中它的形态大小比例也是不同的。但是,如果我们以像素比例的方式去考究每一个字,会发现,虽然书家们艺术风格各异,但因他们对书体审美的共识和追求,每个字的宽度比例处理是基本接近的。

我们采取了以每个刻本、书体名帖中形态最宽的书体字为基础比例,再以这个基础比例和文中其他文字进行比对,按比例描绘于64 X 64格数的像素化文字设计度量框。通过像素格数,我们可以初步得出每个楷书书体汉字及刻书字体相对量化的一个字体“宽度表”基础数据范围。

五、结语

中文字体“宽度表”的基础数据或在未来研究中的更进一步数据,都应该是一种范围式的、有基础限定范围但也有在设计中设计师灵活应用的这样一种数据。因为,不同风格的中文字体设计,对同一个字的宽度度量比例设定是不同的,但不是随意发挥,或者是如现在的某些字体设计均以均等或接近均等的宽度比例去处理汉字,这会失去汉字本身的内涵和意义。

就如在现代中文字体的设计中,谁也没有规定哪个字在成文体例中应该设计多大,但是目前均等对待肯定是有待商榷的。从对历代书家名帖中的书体和刻本书体中汉字成型探析,发现对于汉字书体本身的成型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心理、审美的经验探索。

中文字体“宽度表”的基础数据是经过历代书家书体与刻书字体发展所得出的共同视觉审美的宽度度量范围。

它应该是有着基础设定的、范围式的、灵活式的,能为设计师服务的应用依据型数据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应该是不断更新的。

★2014-2015年度高校国内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项目来源:浙江省教育厅,项目编号:FG2014074。注释:

①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6.

②《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 自文字至文章》.

[1]刘纪纲.书法美学简论[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82.

[2]魏隐儒,马世华.汉字源流与实用印刷字体(上)——历代汉字字体与书法选粹[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3.

[3]曹振英,丘淙编.汉字源流与实用印刷字体(下)——实用印刷字体手册[M].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4.

[4]杨德生.楷书概说[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5]余秉楠.字体设计基础[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

[6]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J292.13

A

1005-5312(2015)23-0024-02

叶峰泉(1984-),男,浙江乐清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任职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美术系。

猜你喜欢

刻书书体楷书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清代碑学的最高成就:两个人,四种书体
楷书的笔势
楷书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论元代儒学刻书
浅析龙岗秦简的书风与章法
硬笔楷书3500字
硬笔楷书3500字
明代安徽官方刻书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