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设备用户媒介素养现状的分析

2015-10-27王瞿建沈俊逸

戏剧之家 2015年21期
关键词:客户端媒介微信

王瞿建,沈俊逸

(1.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200093;2.同济大学 上海 200092)

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设备用户媒介素养现状的分析

王瞿建1,沈俊逸2

(1.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 200093;2.同济大学 上海 200092)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着移动设备的发展与变革,从而影响着用户媒介使用的形态。现阶段,依托于移动设备的便捷性,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设备成为不可缺少的媒介,影响着整个互联网的媒介生态。本文从移动互联网媒介素养的定义出发,对现阶段用户互联网移动设备的媒介使用特点进行归纳,并对用户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媒介素养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移动设备;媒介素养;移动互联网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及移动设备技术的逐渐成熟,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设备凭借其操作简单,便携性以及良好的交互体验越来越深入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较2013年增加5672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上网的人群所占比例为85.8%。[1]庞大的用户量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由于各大网络应用终端接入的多样性和移动互联网设备网络接入的便捷性,移动设备用户的网络素养问题也日益凸显,具体网络暴力的出现和对用户隐私权的侵犯,这使得移动设备用户媒介使用的素养成为被关注的焦点。

一、移动设备媒介素养的定义

媒介素养侧重的是受众研究,即媒介的受众对传媒的认知情况及传媒的利用情况。现阶段的媒介素养研究是指媒介用户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顾名思义,移动设备媒介素养即用户对移动设备及其应用的认识、利用和参与方面的素养和能力,既包括用户对以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的移动设备中各种形式的信息的解读能力,还包括批判性地观看、收听及使用这些设备及设备承载的应用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其宗旨是使广大移动互联网用户积极地善用移动设备新媒体、从用户的使用角度出发开发更多、更好的移动设备及其应用。”

二、移动设备媒介素养现状的分析

对移动设备用户媒介素养现状分析主要以分析他们对移动新媒体的认识、利用和参与方面的素养和能力状况。这主要体现在基于移动设备的用户消费行为分析,对新的产品或者新的应用接纳程度的分析,以及自身参与媒介的信息传播能力的分析。

(一)移动设备用户的消费行为

媒介用户的日常媒介消费行为具有多元化倾向。移动设备的用户消费按消费类型可以分为基于移动设备自身的流量费用及基于移动设备应用的网购消费费用。随着4G网络的发展,流量费用已经成为移动设备用户消费的重要方面。而基于移动设备终端的网购应用则是移动设备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表明,2013-2014年手机网络购物的用户使用率达到手机网民比例的42.4%,并有上升趋势。

(二)移动设备用户对新产品或者新应用的接纳程度

移动设备用户对新兴设备及应用也体现出更强烈的好奇心。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表明:2014年中国网民各类手机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较2013年有较大范围的提升,体现在移动设备即时通信客户端、新闻客户端、音乐客户端、视频客户端、网络游戏客户端、网络文学客户端、网络支付客户端、电子邮件客户端、微博客户端、团购客户端、互联网理财客户端、BBS客户端等一系列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由于互联网产品及其应用的更新换代频率较高,移动设备用户对新兴设备及应用表现出更大的兴趣。

(三)移动设备用户自身参与的媒介传播的能力

移动设备用户基于自身参与的媒介传播主要体现在用户在社交网络中参与度与活跃度。现阶段以新浪微博和微信为主要代表的社交媒介应用成为中国最为流行的网络应用。2009年8月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伊始,截止至2013年6月,使用微博的网民规模已达3.31亿,占中国全部网民的56%。[2]在此背景下微信也呈现出当仁不让的态势,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从推出日起就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度,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指出,微博与微信已经成为社交媒体最主要的分享途径,而社交类网络应用成为大多数移动设备用户必不可少的应用之一。由于移动设备客户端的便捷性,通过新浪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应用进行新闻事件的传播成为影响影响整个互联网生态不可或缺的一环。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news.mydrivers.com/1/381/381898.htm.

[2]韦路,王梦迪.微博空间的知识生产沟研究:以日本核危机期间中国网民的微博讨论为例[J].传播与社会科学,2014,(27):65-99.

[3]杨焕.智能手机互联网应用的界面设计研究[M].武汉理工大学,2013.

G206.3

A

1007-0125(2015)11-0243-01

猜你喜欢

客户端媒介微信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县级台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如何应用手机客户端
孵化垂直频道:新闻客户端新策略
基于Vanconnect的智能家居瘦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微信
微信
微信
客户端空间数据缓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