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城首家野山参博物馆落户五棵松

2015-10-26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野山参副馆长来宾

▲“国医大师”金世元(中)为博物馆题写了馆名,并与大弟子——著名中药专家翟胜利(左),副馆长方土福(右)在其墨宝前留影

▲副馆长方土福(左)向来宾介绍野山参的鉴别

▲来宾纷纷拿出电子设备记录讲座课件内容

本刊讯(记者 赵一帆) 2015 年1 月31 日,周六,北京的清晨阳光明媚,天气微寒;街道上人车稀疏,略显冷清。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周末的慵懒气氛之中时,位于京西五棵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医院大厅里却早已人头攒动,好不热闹。他们有的热情寒暄,有的驻足交谈,但大多数人还是被大厅中整齐摆放的一排排玻璃展柜及标本瓶吸引住了目光。在展柜中猩红色的绒布上,陈列着各式各样大小、形状不一的人参标本,大家不时拍照留影、认真观察,对每支人参旁边的标签说明也都是仔细阅读,甚至是逐一记录。他们就是参加京城首家野山参博物馆揭幕仪式的,来自全市中医药界的众多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们。

上午9 时,仪式正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全军中医研究所所长、野山参博物馆馆长杨明会教授向来宾致欢迎词。北京中医药学会会长赵静,“国医大师”金世元老先生共同为博物馆揭幕。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著名药理学家张均田,著名中药专家李京生等出席了揭幕式。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鉴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医院野山参博物馆副馆长方土福主持了仪式。

馆长杨明会教授介绍,野山参自然生长在原始深山老林中,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没有经过人工培植,没有化学肥料成分,采集非常辛苦,药用价值极高,是一种名贵中药材,也是保存价值极高的罕世珍品。人参溯其本源,皆出自野生,因其疗效显著,供不应求,参价渐贵,半野生的栽培品应运而生。他说,借此次开馆仪式请大家来,希望能更加广泛地传播野山参的鉴别知识,在自我学习的同时,也把这些知识传播给广大患者,用对、用好人参,最终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博物馆因条件所限,目前仅以野山参标本收藏展示为特色,其中虽不乏珍品,但仍有待业内人士的支持及不断充实完善。

副馆长方土福潜心研究野山参几十年,发表相关论文百余篇,被誉为我国“野山参研究领域第一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方土福指出:“野生山参在多年的挖掘中越发减少,在东北大部分地区已经绝迹,只在吉林长白山国家保护区内或周边山区还存在一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医院野山参博物馆的宗旨就是帮助广大中药师了解野山参,熟悉各类各种野山参的识别特征,掌握它们不同的药性药力,促进他们在临床实践中善用人参、常用人参,提高治病救人的疗效。将来我们也要展示野生的西洋参,半野生的人参、三七,以及其他的一些名贵中药,这也是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方向。”

人群中,记者注意到了著名中药专家翟胜利教授的身影。作为参加揭幕仪式的嘉宾之一,此时翟教授正在向来宾讲解着野山参的生长特点及鉴别知识:“野山参的生长环境恶劣,长期营养不足,加之鸟啄虫咬,生长十分缓慢,甚至因种种原因,会一度处于假死状态,待偶然机会下再‘死而复生’,继续生长,体型大多小巧老健。这些岁月的痕迹都会留在野山参的芦头上,为其‘年龄’的鉴定提供依据。”翟教授指着一支产地乌苏里江沿岸,长44 厘米,干重4.4 克,“死而复生”三次,参龄在60 年以上的野山参纯货介绍说。随后,年近鲐背的“国医大师”金世元老先生,在翟胜利教授的陪同下,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博物馆,并对展品标本进行了观摩点评。

仪式之后,药理学家张均田教授、顺义国医院薛钜夫院长、博物馆副馆长方土福等专家学者还分别以“人参的药理作用”、“人参的临床应用”、“野生人参的性状鉴别研究”进行了主题讲座,现场嘉宾近百人旁听了讲座。大家普遍表示,讲座内容生动、实用,普及了人参相关知识,令人受益匪浅。“今天既见到了人参纯货的庐山真面目,又学习了人参的鉴别及运用知识,这一趟还真是来值了。”一位来自某中医院的嘉宾如是说。

猜你喜欢

野山参副馆长来宾
女王
布达拉宫
野猪、鹿和野山参
绘声绘色 喝彩祖国
——2019“博看杯”朗读大赛决赛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
野山参粉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
来宾,有三个“全国第一”的甜蜜园区
人参分类、鉴别与野山参的保护
林怡副会长会见新任印度驻华使馆副馆长林凡
Privacy Protection Based Access Control Scheme in Cloud-Based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