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015-10-24胡振宇金凌云

党史文苑 2015年20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观

胡振宇 金凌云

[摘 要]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具有重大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内核,只有核心价值观这个内核稳定,才能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重视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积极培育和弘扬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 意识形态安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的关键所在。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信息网络化的推进,意识形态安全问题逐渐凸显。高校作为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维护具有重大作用。

一、国家意识形态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集中体现了特定利益集团经济利益的价值向度和精神追求,是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国家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内核与精髓所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只有核心价值观这个内核稳定,才能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一)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内核之一:对信仰与实践关系的回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从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人的解放两个维度,揭示了社会形态的沿革迄今经历了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现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社会,以及人对人的依赖性、人对物的依赖性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不同形态,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核和精髓,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方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起共促发展的强大的精神力量。需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弘扬核心价值观来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内核之二: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回答。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这个美好的“中国梦”,凝聚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希望。中华民族百年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辉煌历史告诉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点绝不能存在任何的质疑和动摇。为此,必须在总结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基础上,从中国现实出发,唱响共产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好的主旋律,朝着理想目标而努力。

当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有的西方强国不愿意看到一个不断崛起的强大中国,从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推出了许多遏制措施。加上全球化、市场经济、不同社会思潮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社会大众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上多样化并存,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明显增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地位受到挑战。在此背景下,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表达国家核心价值诉求,为社会成员指明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强化实现中国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核心价值观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内核之三:对社会与个人关系的回答。社会是一个有机体,个体是社会有机体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意识形态从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上,为个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意识形态通过肯定和维护自身的思想观念,反对和排斥不利观念,为社会治理提供“合法性”依据。意识形态是社会精神支柱,其昭示的奋斗目标,对个体具有巨大的激励和凝聚功能,发挥着精神驱动作用。人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p56。由于个体的社会身份、社会环境、社会阅历不同,人们的价值取向、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差异性很大,特定时期有的个体甚至出现价值迷惘、价值混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内核,反映了社会存在和经济发展的价值追求,体现着人们对于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的精神追求,凝聚着国人的历史共识和实践总结。要通过积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功能、引领功能、整合功能和创新功能,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塑造良好的道德风尚,规范个体言行,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康有序发展,激励和号召人们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而努力。

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面临的问题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受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变化,特别是互联网、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体发展的影响,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育不断受到多方的影响和冲击,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对着来自多方的挑战。

(一)西方政治模式和社会思潮的冲击。新中国成立以来,西方国家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敌视和攻击一直没有停止过,始终企图同化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颠覆社会主义政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没有出现西方发达国家希望看到的如同苏联一样政治上的蜕变。随着美国总体国力的衰落,其在全球的一超独霸的领导地位有所下降,加之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上的实际影响力也有所下降。国家实力变化后,有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把对华政策重点由“颠覆”转向“渗透、遏制”,实行“和平演变”,借自由、民主、博爱、人权、宗教为幌子,打着“中国威胁论”“民主和平论”“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大肆责难非议。同时,还炮制出历史终结论、意识形态终结论、文明冲突论、第三条道路等等多种理论,攻击异己,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利用各种手段对我国高校在意识形态方面加强渗透,妄图达到影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最终影响我国政治体制和民主政治走向之目的。endprint

(二)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全球化步伐的推进,网络技术的发展,手机新媒体的革新,高校已绝不再是世外桃源。在全球化的国际交流合作中,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学技术、现代化管理等层面的优势,在经贸往来、科技教育文化合作交流中,通过其影视动漫、流行歌曲、体育休闲、广告营销等多种文化娱乐节目,借助现代化的“声光色电”组合,内置“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的普世价值观,镶嵌着精致的自由主义、利己主义、消费主义、金钱崇拜等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超前消费、透支未来的生活方式,不断地冲击着高校大学生的眼球,冲击着年青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冲击着高校知识分子对传统的民主政治价值模式的理解。青年大学生在消费西方的商业品牌、影视文化节目的同时,实质上也易被西方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思维方式所消费,甚至会产生认同感。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西方发达国家不断加强其民主人权模式和价值观扩张,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产生强大冲击,悄然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三)社会复杂变革负面因素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社会亦进入问题叠加期和矛盾凸显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很多变化。有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抓得不紧不硬,要求不严,标准不高,讲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认识模糊措施不力。极少数领导干部包括高校的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长泛滥,有的甚至腐化堕落变质。极少数高校教师缺乏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历史观,宣扬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新闻自由”,传播民主社会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否定我国民主政治模式,否定核心价值观,否定党史国史,否定四项基本原则,否定英雄人物,对年青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严重影响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四)境外宗教渗透扩张的冲击。宗教渗透是境外敌对势力对付社会主义的常用手段。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之后,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境外敌对势力进行宗教渗透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境外宗教渗透势力通过学术交流、教育出版、秘密传教等方式,利用广播电台和互联网进行传教布道,除了城市乡村以外,还把触角伸向高校,有的外籍教师甚至利用讲学进行秘密传教。基督教、伊斯兰极端主义,都把大学生作为重要的渗透对象。有的基督教在高校秘密传教,吸引年青大学生入教。进入21世纪以来,伊斯兰极端主义成为威胁国家地区安全与稳定的现实力量。受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迅速发展和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伊斯兰极端主义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与新疆接壤的地区活动猖獗。伊斯兰极端主义利用网络、手机短信等,在高校学生特别是维吾尔族学生中秘密发展成员,实施分裂颠覆恐怖活动,严重危害高校的安全稳定,直接危害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

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和思想基础,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加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有效保证。要多管齐下,采取有力措施,以培育践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为着力点,确保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渠道作用。习近平同志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p153要重点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宣传教育工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一是要深入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从其基本内容、真理与价值的关系、价值选择、价值评判、行为取向、价值意蕴等各方面来深入解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化、具体化。二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各门课程的教学,系统地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中国梦,做到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确立科学的人生目标,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正确认识人生价值,自觉抵制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侵蚀,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三要加强思政课的教学改革,通过积极探索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在教学形式与方法创新中,灵活运用灌输法,变理论灌输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增加理论的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要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互动参与。要发挥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作用,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努力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践行者和有力传播者。

(二)大力加强日常生活领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既要注重课堂教学,更要注重把触角延伸拓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领域。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领域,其现实空间主要在学校,虚拟空间在网络空间。“生动鲜活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是增强理论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保证,是推进理论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实践证明,说空话、讲套话,只会让理论远离群众。”[3]改革开放以后,大学校园早已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社会不公、贫富不均、城乡差距、权力寻租等社会问题,经常成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谈话内容,影响大学生心态变动、价值评价选择和价值观的变更。要在教室、寝室、运动场、图书馆、大礼堂、食堂等大学生主要的学习、运动、生活空间,通过宣传栏、校报、板报等多种载体,借助演讲朗读、诗词歌咏、漫画海报等多种形式,开展鲜活多样、富有特色、容易被大学生接受的宣教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领域中,体现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运动娱乐、消费饮食、文化活动等微观生活领域,体现在其平时说话聊天、交朋结友、唱歌上网、观看电视电影等最基本的日常行为生活,真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最普遍的日常生活领域绽放出美丽之花。

(三)积极利用网络与新媒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大学生已习惯浏览网络,使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而网络和新媒体,海量信息良莠不齐,有的网络语言耸人听闻,有的网游软件暴力色情,有的意见表达毁人“三观”,强烈冲击着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为此,必须高度重视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利用好网络和新媒体平台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注重网络阵地建设,加强网上网下协同互动转化。要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的主导权,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找到符合大学生感兴趣和适合其接受的方式来形象生动表达,提高叙事的表达力、吸引力与感染力,不能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表面上高大上,实则空洞说教、虚无缥缈。二要加强网络队伍建设,强化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要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学会理性表达,促使学生实现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健康上网,使大学生在网上也自觉担负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员、践行者的历史使命。三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净化网络环境。对在网络发表影响国家社会稳定,涉及违法犯罪言行,要报公安机关;对不利于唱响主旋律、带有杂音色彩的网络舆情采取冷冻措施,疏导消除;对一些有疑惑、有抱怨的舆情,要解疑释惑、化解矛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刘云山在通俗理论读物编写出版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大众明白才是真[N].人民出版社,2012-07-05.

责任编辑 冷 波endprint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安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价值观
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构论析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大数据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探析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