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养生理念的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探讨

2015-10-21何荣章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生态园林园林植物住宅小区

何荣章

摘 要:在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植物配置中融入养生理念,有利于提升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设计质量和效果。本文阐述了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说明了小区生态园林植物群落配置设计手法,并以某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植物配置为例,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评价,给人们这方面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住宅小区;生态园林;生态环境;植物群落;园林植物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住宅建筑的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也十分重视。但是一些小区没有重视生态园林环境的建设,导致居民对居住环境绿化质量的要求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如何做好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成为了人们关心的问题。下面就此进行讨论分析。

1 小区生态园林植物配置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在景观生态学大理论指导下,以植物群落生态学为指导,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植物品种,使得这些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环境条件相适应,这样植物才能健康成活,结合复合种植、立体绿化、屋顶花园等,使居住区內外的绿地景观连接成绿脉,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系统。

物种多样性原则。物种多样性指的是多种多样的生物种类,就是在植物配置时要尽量利用不同植物种类,不能太单一,植物种类越多,群落越稳定,多样性是群落稳定的重要尺度。自然植物群落物种是多样的,群落很稳定,那么我们城市人工群落应模拟自然群落,不能搞单一的配置模式,多样性高的群落对外界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也避免了有害生物的入侵。

“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居住区生态园林设计的重要指导原则。居住区植物景观创造的出发点,更多的是应该满足人的需求,为人设计出舒适惬意的居住环境,以此来满足居民的身心享受,做到景为人用,一切为了人,一切又依靠人来实现。

2 小区生态园林植物群落配置设计手法

2.1 合理设计树种比例,乔、灌、草、藤复层栽植,创造健康稳定的植物群落

植物品种选择尽量要乡土化,多样性、地带性植物成活率高,养护成本也低。合理确定乔、灌木比例,合理确定常绿、落叶树种比例。首先了解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有的喜光,有的耐阴,有的喜酸,有的耐碱,合理选择适宜它们的小环境。其次应注意生态稳定性,遵循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规律,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复层种植,促进群落稳定,同时也减少养护成本,体现节约原则。最后要避免种间竞争,可用密度和频度来调节。植物群落的稳定是小区生态园林种植设计的核心。

2.2 利用植物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创造保健型居住区环境

利用植物枝叶干花能分泌一些有益化学物质,通过呼吸系统吸收以后,起到一种药疗效应。利用有些植物可以释放出一些杀菌素和灭菌素,杀死空气里细菌和病原菌,提高人体免疫力,达到增强人们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

2.3 利用植物抗污染、滞尘、减噪功能,创造环保型小区环境

小区地下要么是各种管道设施,要么填埋很多建筑垃圾,绿化土壤很贫瘠,加上天天都有大量的生活垃圾及厨房污气的排放,使植物生长在一个很不利的环境下。所以要选择那些耐干旱、耐瘠薄土壤、耐粗放管理、滞尘能力和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

3 案例分析

某小区位于安徽省北部平原地区,该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旱多风,夏秋高温而降雨集中,冬季寒冷干燥,是重要的粮食和水果产区。针对小区进行了全面具体的典型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住区绿地内乔木、灌木、藤木的种类、数量。乔木按株计数,株高未达3m按灌木来计数,一灌木球记一株。灌木绿篱按每平米取5株计数,并根据树木的枝叶繁茂情况、有无病虫害、是否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来评价树木的生长状况。

3.1 小区绿化树种组成结构

居住区是居民的室外生活空间,区内建筑密集,是宜居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选择耐人为干扰、减噪音、杀菌、滞尘、降温效果好的树种。由于该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温多变、梅雨显著,小区的园林绿化树种的组成如下:

(1)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比。乡土树种32,外来树种20,乡土树种与外来树种约为3:2,数量比约为7:3,乡土树种数量和种类都高于外来树种,说明小区还是比较注重乡土树种的应用,体现小区植物配置乡土树种为主原则,植物基本都能适应当地气候和该居住区的区域环境条件。

(2)乔木与灌木比。乔木与灌木树种比约为2:3,数量比约为1: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公园绿地乔木、灌木、地被(草坪或草花)比例为6:2:2,道路绿地乔木、灌木、地被比例为8:1:1,城市广场绿地乔木、灌木、地被比例为3:4:3。虽然没有提及小区附属绿地的乔灌比例,参照以上数据,说明小区绿化注重花灌木应用,但是花灌木的片植现象不常见,避免了植物对资源的竞争,注意到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小区绿化应该要注意到乔木的生态效益。

(3)常绿与落叶树种比。常绿树种24种、落叶半落叶树种28种,常绿与落叶树种比约为1:1,数量比约为4:1,其中常绿乔木219株,落叶乔木63株,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数量比约为3:1。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规定,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种植数量的比例应控制在1:3~1:4之间,《新建住宅环境绿化建设导则》中规定,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数量比控制在1:1~2:1之间。

3.2 小区养生保健型群落设计

(1)嗅觉类。为了营造芳香疗法群落,小区植物配置选择了适应气候土壤条件的芳香花卉树种。应用了桂花、香樟、白玉兰、含笑等不同花期的地带性树种为主体树种,有些树种植在居民休息活动区的周边,满足儿童老人的需求;有些树则有规则排列在道路两侧,提供行人需求;有些种在宅旁屋后,例如在活动休憩区,乔木层一般运用鹅掌揪、白玉兰、广玉兰等落叶或常绿的树种;小乔木层大多配置含笑、梅花、桂花等;灌木层则以杜鹃、蔷薇等为主,一般是成片配置于林下。这些花果还可以招来蝴蝶,为鸟类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地,小区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依赖于物种多样性。

(2)防护类。小区地处交通要道,来往车流量大,灰尘较重,噪声严重,影响居民生活休息,在小区与公路之间设置了防护带,并且具有一定的宽度,真正起到过滤灰尘、吸收有毒有害气体。如抗二氧化硫气体强的银杏、海桐等,滞尘能力强的冬青、珊瑚、臭椿等。通过这些抗污染树种构建一个稳定的防护型植物群落,形成绿色屏障,把小区和外界隔离开来,保护小区环境不受污染。另外小区要加强隔音减噪树种应用,如胡颓子、连翘、杜仲等。

(3)垂直绿化。棚架、花廊在小区绿化中应用最广泛,主要应用藤本植物来遮荫、分隔空间,大量选用了紫藤、凌霄、金银花、叶子花,这些植物生长旺盛、枝叶茂密,有的能观花,有的能观果。这种配置模式不仅仅是增加了绿量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小区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使空气变得更清新,有利身心健康,同时也减轻了“热岛”效应,增加了空气湿润程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绿化十分重视,把握并做好住宅小区的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植物配置的原则,运用有效的植物配置设计手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住宅小区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设计的质量,创造美好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孙俊庶,夏颖.浅谈当前居住区绿化的误区[J].南方农业,2011,5(2) : 58-59.

[2] 马昕.浅析我国生态型住宅小区的建设与发展[D].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生态园林园林植物住宅小区
住宅小区10kV供配电设计
生态园林建设中林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拜访朋友
西北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
研析树木修剪技术在生态园林建设中的渗透
关于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研究
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
封闭住宅小区将逐步开放
射频感应电子门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