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环境监测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2015-10-21陈敏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体制对策

陈敏

【摘 要】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任务的严峻,环境监测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环境监测发展的现状,同时分析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后根据我国环境监测的形式及任务,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最后对我国环境监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总结。

【关键词】环境监测;体制;对策

引言

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的任务越来越严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环境监测作为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环境监测主要的工作对各项环境指标进行监测,从而为政府决策、环境监督、公共环境污染状况提供科学、准确、及时的数据。随着环境监测的发展,以及对环境监测工作认识的逐步深入,各方学者们将信息技术、运筹学等学科与环境监测结合起来。环境监测的主要工作已经从原来单纯的采样分析和提供数据,渐渐发展成为环境执法和环境决策手段。

1.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环境监测继续深入发展,到“十一五”末期,我国的环境监测站数量已经达到了2399个,其他行业和部门建立的具有环境监测能力的监测机构达到了2634个,环境监测的从业人员超过了5万。另外,《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的颁布,则表明了环境监测已经进入了法制化的阶段。

总的来说,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非常的迅速,从19世纪70年代至今,已经具备了组织机构网络化、层级化;监测技术体系化、法制化的雏形。我国的环境监测的工作内容不仅仅包括地表水、空气、酸沉降、沙尘天气影响、饮用水水源地、近岸海域、城市噪声、生态等各环境要素的常规监测,同时包括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应急预警监测工作。监测内容已经比较完善。但是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的环境监测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亟待解决。

2. 环境监测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境监测发展迅速,制度法规方面也越来越完善,但是因为我国的国情,我国环境监测的发展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2.1 经费问题

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国家预算政策,及国家法律问题。环境监测业务经费并没有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特别是在县级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站只能依靠排污费和自己创收,来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进而导致县级监测站没有经费更换以及维护仪器,使得监测站的设备落后,老化情况严重。同样也是经费问题,导致县级的环境监测站实验室条件不能达到资质评审的要求,从而影响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

2.2 监测人员不足

环境监测站是事业单位,因为编制的名额限制,环境监测站比较难的扩充人员数量。只能依靠合同临时增加环境监测站的人员数量,但是由此导致的环境监测站人员流动性大。不能长时间的从事某一项工作,从而导致环境监测站的人才缺失,已经不能应对环境监测的发展。

2.3 环境监测任务过重

从1999年至今,环境监测站的工作量提高了约10倍。地表水的监测项目由25项增加到了109项,监测频次由原来的2月1次变更为现在的1月1次,同时监督监测、执法监测、污染源监控的各项工作均比原来大幅增加。相比于环境监测任务不断加重的是,监测人员并未有相应的增加,部分县级环境监测的工作人员反而比之前减少,这就导致了以现有人员,并不能很好的完成环境监测的任务。过重的监测任务已经导致一些基层的环境监测已经基本没有创收能力,经费的短缺又会加重此前已经凸显的问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4 应急监测能力薄弱

多数基层的环境监测站,对于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能力比较差,不能快速反应,从而导致决策者不能正确、及时的做出反应。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几点:(1)应急人才缺乏;(2)应急监测设备缺乏;(3)应急协调性不足。

2.5 资源配置不合理

(1)各级环境监测站之间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些基层的环境监测站,仪器匮乏,而在少部分环境监测站却存在着仪器过剩,淘汰更新仪器频繁,被更换下来的仪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2)环境监测站内部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些環境监测站在仪器采购方面,没有对仪器质量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进行调研,从而导致买回来的仪器,使用频率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部分急需要的仪器却没有采购,导致资源浪费。

3. 解决环境监测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加大资金投入

我国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环境监测的建设投资的资金有明显的加强,但是和环境监测站的发展情况,已经环境监测站发展面临的问题相比,政府投入的资金明显已经不能满足环境监测发展的需要。环境监测站的设备老化、专业的技术人才缺失、监测任务的增加,等各个方面均需要加大对环境监测的资金投入。

3.2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特别是专业人才。环境监测想进一步的发展,与时俱进,需要人才的推动,因为事业单位编制的问题,环境监测站现在面临着人才缺乏的困境。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现有的机制进行改革,补充专业对口的人才、环境监测的技术人员;同时,需要对原有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以老带新,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化。

3.3 加大审查监督力度

国家政府近年来投入越来越大,资源浪费也越来越严重,要根本上改变这种资源浪费的现象,需要加审查监督力度。国家投入资金过后,需要对投入的资金发挥的作用进行审查登记,资金用作的用途。购买仪器的使用情况,是否有资源浪费现象。必要时,可对地区监测进行统一资源安排。

4. 结论与展望

环境监测在过去的30年取得了极大的成绩,但是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解决。正是在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的循环的过程中,环境监测系统才能取得最大的进步,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做出应有贡献。作为一个环境监测站的从业人员,觉得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继续开展环境监测的工作。

1)创新环境监测发展新思路,发展环境监测新模式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地基打稳了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加快环境监测体制的改革,适应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管理的长效机制,上达下行。

2)加强数据管理,发挥基础作用

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环境监测的主要作用是提供准确、科学、及时的数据,以便领导者能及时根据形势作出正确的决策,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都是以环境监测的数据作为依托,因此不管环境监测如何发展,都需要抓住数据这个核心。

3)制度、技术、人才全面发展

“一个中心,三个代表”,数据为中心,发挥基础作用;三个代表则是指人才、制度、技术,三个代表全面发展,才能推动环境监测的发展。环境监测工作想要正常有序的进行,必须在一个健全的制度下,因此推动制度的合理发展,是必须的;其次,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的发展是必须的,技术水平提高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及时;仪器水平提高则可以提高监测人员的工作效率;人才培养则是长效发展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刘卫先,张翰威.我国现行环境监测体制述评[J].中国环境监测,2009(3):102- 103.

[2] 夏新,刘伟. 中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之我见[J]. 中国环境监测,2007,01:3-5.

[3 李得名.论我国如何提高环境监测整体水平[J].科技与生活,2010(12):38~41.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体制对策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
经典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