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车辆运营事故分析与策略分析研究

2015-10-21马鹏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轨道列车乘客

马鹏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增快,各种交通设施建设飞速发展。地铁以其无比的优越性,成为吸引人们的焦点。地铁迅速的成为人们出行的不二选择,被誉赞为“地下心脏”,带动着整个地下交通的脉搏。然而受其所在环境的影响,地铁在其实际的运营中也难免会发生安全事故,而且较之地面交通,人员疏通更困难,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很大的威胁。为此,本文主要就地铁车辆运营事故,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供广大同仁研究探讨。

关键词:地铁车辆;运营事故;安全策略

引 言:地铁是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地铁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分析地铁运营事故的影响因素,制定预防事故相关对策以及突发事故后的救援措施,对于改善地铁运营的安全现状,预防事故和降低事故损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地铁运营的特点

城市地铁运营存在着以下特点:

(1) 行驶速度快。地铁运行时的最高时速可达80 公里,平均行车时速为36 公里。

(2) 对运营路线和运行时间的掌控准确。城市地面交通工具容易受到路面交通情况或天气的影响,在运营路线和运行时间上不好把握,但地铁却不受这些客观因素的干扰。

(3) 行驶安全系数高。地铁采用安全自动控制系统来操作,严格保证地铁行车间隔。地铁供电采用双电源,停电可能性甚微。地铁同样重视防火措施,设有足够的灭火设施设备,各车站均安装有闭路监控系统,以便随时了解车站的情况。

(4) 行人获得的舒适度高,出行便利。地铁载客量较大,列车内的环境舒适,车站美观明亮环境洁净,设施设备现代化。由于采用自动售检票系统,适应大量乘客使用地铁。地铁各处均设有明確的导向标志,使乘客搭乘地铁非常方便、简易。

2 地铁运营事故分析

造成地铁运营事故的因素很多,当然同路面交通相比,也存在着很多的共性问题。大致上能够引发地铁运营事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条:

2.1 人为因素造成地铁运营事故

(1) 高峰拥挤

地铁相对于其他出行方式更加的快速、舒适和便捷。因此选择地铁的乘客量就很大,容易在上下车时产生碰撞拥挤现象,特别是上、下班的客流高峰期,拥挤现象较为严重,容易造成踩踏致死或掉入轨道等安全隐患。

(2) 人员的好奇跳入或不慎落入轨道

地铁建成后,很多乘客安全意识淡薄不顾站台的安全提示,为了寻求刺激而跳入地铁铁轨,而高速运行的地铁很难迅速的制动刹车导致惨剧的发生。还有的是因为站台的安全提示标志不明显不慎落入轨道,造成地铁运行被延误,影响全线的正常运营。

(3) 工作人员处理不当

地铁的工作人员在整个地铁运行中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警觉性,一旦有安全隐患的存在要及时的发现和排除,避免更严重交通事故的发生。

2.2地铁设备因素

(1) 地铁列车因素

列车由于驾驶不当或者车速过快会造成列车相撞和列车出轨的事故的发生,这样的事故会严重影响地铁的正常运营。

(2) 列车轨道因素

列车轨道因素对地铁运营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有:①地铁轨道在验收阶段没有把好关,造成了轨道质量存在缺陷,没有达到相关的质量要求。②在地铁运营中没有对列车轨道进行应有的维修,甚至成年累月地不对轨道进行维护和修缮,致使轨道发生裂缝或者折断的现象发生,从而导致了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

(3) 站台和列车供电因素

地铁牵引变电站开关跳闸或者列车的蓄电池用电过量,都会造成列车无法正常的启动,从而引起突发的运营事故,造成乘客滞留被困,甚至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事故。

(4) 地铁控制信号因素

由于地铁信号控制系统突发故障导致列车停运的事故也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地铁的正常运营。

2.3 社会灾害因素造成运营事故

路面交通多受大风、雨雪、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作为封闭性较强的地铁运输方式在其运行中主要受毒气、火灾和爆炸等社会灾害的影响。地铁站人员密集,难以迅速的疏散一旦受到如此剧烈的影响,人身财产安全必将受到重大损失。近年来 ,该类社会性灾害事故的多次上演,都扰乱了社会秩序,给整个社会造成了深重的影响。

3 地铁运营事故的预防策略

3.1要加强对地铁工作人员和乘客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在对乘客在运营中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教育方面进行加强的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 在对人们乘坐地铁安全意识教育方面,地铁运营单位或相关的政府机构及组织要加大宣传力度。(2) 另外,要通过报纸、网络等传统媒体或电子媒介的作用进行乘坐地铁安全知识方面的普及,从而达到不断增强乘客自身的素质,使乘客能够掌握地铁相关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能够严格遵守地铁运营中的相关规章制度,(3) 最后,还要普及因人为因素对地铁运营产生巨大损失和伤亡的恶劣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蓄意破坏地铁运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在针对地铁工作人员的培训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在地铁运营相关法制、技术和安全教育等方面在加大对地铁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同时也要对人员的职业道德、个人操守和技术能力进行教育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杜绝因为工作人员的失职、疏忽大意以及技能差等引起的地铁事故。(2) 确保每个地铁工作人员都能牢记安全准则,在工作中做到细心,严禁麻痹大意,对任何事情都要持认真负责的态度,还要注意时刻保持头脑的谨慎和清醒。(3) 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培训计划。从各种渠道多收集一些地铁特殊故障处理的资料,作为乘务人员培训的必修课。

3.2使用先进的设备和检测措施

列车安全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列车的设备,保证做到每一辆列车都有符合要求的阻燃材料,车厢中需要安装自动报警设备以及自动淋水灭火装置,还要安装屏蔽门系统,以防乘客跌落车厢。建立完善的检测设备,使快速检测到安全隐患。建立完整的监控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可以对全线的车站、变电所、通信信号楼实行全面的监控,以应对紧急情况的发生。

3.3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根据以往救援经验,可以针对火灾、冲突、车辆脱轨、停电、设备故障、爆炸等紧急情况建立健全紧急预案体系,制定完备的救援措施。同时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学习、组织大规模演练,演练的方式可以分为培训式、桌面式、突发式这三种,在演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改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作战的能力,让员工更加熟悉地铁安全预防环节,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通过演练检验规章、设备和预案,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增强员工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3.4制定全面的安全管理规划

目前,地铁建设的遗留风险威胁着我国地铁的运营安全,地铁在规划和设计方面还存在很多方面不足,因此还存在一些隐患。特别是现在我国还没有地铁建设统一的施工及验收标准,在新技术发展中表现出滞后性。地铁运营系统比较复杂,其安全影响因素很多,就需要制定一个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人的安全管理,另一个是对运营组织的安全管理,还有就是对基础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加强各方面的安全管理,才能使地铁安全稳定的运营。

4 结束语

综上,地铁是地下的交通命脉,是整个公共交通中重要的一员,地铁的发展能够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要有较强地铁运营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及时的预防警戒,及时的采取措施,保障人身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韩利民.地铁运营安全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0).

[2]邹磊.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J].企业研究,2012(2).

[3]陈铁.城市轨道交通综合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01).

猜你喜欢

轨道列车乘客
推荐书目《中国轨道号》
计数:轨道弯弯绕
“风的乘客”
神奇的时光列车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
温馨列车
列车上的失窃
停车原因
春之列车
正确认识功和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