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进地下空间寻路心理体验研究

2015-10-21王旭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商业空间购物中心号线

王旭

【摘要】本文着眼于北京西直门交通枢纽地下商业使用现状,对其地下一层地铁商业中人们的寻路行为进行了调研与分析。针对如何增进使用者心理体验进行了初步探索和思考。

一.西直门交通枢纽及凯德MALL购物中心现状

北京西直门枢纽,是为以轨道交通的换乘为主、地面公交的衔接换乘为辅、充分融入商业及服务功能的大型交通枢纽。其主要的换乘线路包括:地铁13号线、地铁2号线、地铁4号线以及国铁北京北站,地面多条公交线路也对该枢纽的人员流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与地铁相配套建设的凯德MALL购物中心(下文简称“凯德MALL”)属于较为典型的地铁商业,地铁13号线的出入口位于购物中心内部二层,地铁2, 4号线的出入口与购物中心在地下一层相连接。凯德MALL地下一层的地铁商业街以餐饮和超市零售为主,同时存在服饰专卖、美容美发等其他种类商业,但数量相对较少。总体来说,凯德MALL的地下一层和首层的商业空间功能更倾向于地铁客流疏散与带动购物中心商业发展两者协同共促的模式。

二.实地调研及分析

为充分了解西直门凯德MALL地下商业及换乘地铁空间的现状,作者对其进行了实地调研。选定使用者易发生寻路行为的空间进行观察与统计,分析其现象与成因。

1.寻路行为观察点选取

根据实地调研,选取“通往一层扶梯”附近区域进行寻路行为观察(见图1-1)。该扶梯是地下一层与一层连接的最主要交通空间,有充足的人员流动。按照人流方向,使用者在上扶梯前要经过一个180度的转身,由于扶梯入口周边有一定视线遮挡,这对人们的寻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障碍。因此,使用者在此處的寻路表现更加明显、集中。此外,该空间内的标识并不明显,这同样增强了地下空间寻路的难度。

2.寻路行为统计清单

作者观察该区域发生的寻路行为,对各行为进行分类统计(计数)。结果见表1-1。

3.统计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对寻路行为种类及出现次数的统计,我们得出如下结果及分析:

(1)A点发生寻路行为较少,原因在于其前方空间较小、视线可达,使用者不用向前走即可判断该空间是否是其目的地。

(2)B点是人流量最大点,同样也是寻路行为发生最集中的点。根据统计,该点发生的“寻找路牌”、“与同伴交谈”、“左右张望”、“转身环视”行为均多与其他点,一些使用者甚至驻足思考以判断正确前进方向,这说明该点寻路难度较大。但有趣的是,该点的“问路”及“倒退或折返”人数却较少。这是由于人们会参考人流对自己前进方向做出一定判断。但这些现状已经能够说明,该点空间形式的不利以及标识的缺失会造成寻路者的困扰。

(3)C点的“需找路牌”、“左右张望”等行为明显减少,这是因为该点位于以长廊中间位置,使用者在B点做出判断后,C点只是在验证前面判断的途中,因而犹豫更少。同时,C点“问路”、“倒退或折返”的人数开始增多,是因为使用者发现此通道人流较少时,对前面自身判断进行了否定,出现了对空间认知的迷茫。

(4)D点的“问路”和“倒退或折返”相对其他点是最多的,原因在于当寻路者发现前方为卫生间通道时,会确认自己寻路失败。因此,会折返继续寻路或直接求助于他人。

(5)E点位于主道路上,出现寻路困难的情况较少。特别注意的是,此处“左右张望”人数较多并不是因为寻路的困难,而更多在于两侧商业的吸引。

(6)F点“问路”、“倒退或折返”的人数也比较多,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与D点相似。

三.空间调整构思

通过以上调研分析,笔者对该区域空间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提升使用者的寻路体验:

(1)增强标识引导。特别是在转向判断过程中视线受到阻碍的位置(B点附近),放置醒目文字提示及箭头指引会起到良好作用。

(2)增强空间视觉通透性。图中电梯东侧墙体,对使用者对路径的判断产生了明显的不利影响,如非因为结构自身问题无法变动,则将其适当调整为贯通或透明分隔更合理。

(3)减少视觉干扰。在交通流向复杂的区域,应适当减少墙体上广告或使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导向性,减少人们的方向迷失感。

此外调研发现,人流在该地下商业空间流动方向性很强,绝大多数人以进出乘坐地铁为目的。因而由于使用者流线的制约,部分位于支路的商业空间未能达到良好的商业效果。在空间调整过程中,应避免产生只能掉头返回“一字型”支路。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整体商业价值,更有利于提升使用者的寻路心理体验。

四.总结

通过调研及探究,我们发现西直门地铁商业的部分空间布置,会使使用者遇到寻路困难的不良心理体验。纵观北京众多与地下轨道交通相结合的地下商业空间,许多都存在着类似问题。相信如果在设计过程中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增强对于人行为心理引导的研究,那么将会探索出更经济、更人性化的功能关系,进而对此类空间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米佳.地下公共空间的认知和寻路实验研究.2007(03)

[2]牛力.建筑综合体的空间认知与寻路研究.2007(08)

[3]甄怡.商业综合体建筑布局的易读性与“寻路”. 2006(12)

[4]钱霖霖.北京地铁商业空间的使用后评价研究.2012(06)

[5]李兴钢.北京西直门交通枢纽设计研究.新建筑.2000(04)

猜你喜欢

商业空间购物中心号线
购物中心枪击案震惊丹麦
商业空间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新媒体艺术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探究
梧州传统骑楼商业空间的发展更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