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淡水养鱼技术要领的研究分析

2015-10-21刘莎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养殖检查

刘莎

【摘要】我国的淡水养鱼主要是池塘水库养鱼,可占到我国淡水养鱼产量的60%。本文将以池塘水库养鱼为例,深入分析这种养鱼技术,充分利用池塘水庫的各种资源,达到池塘水库可承受范围内的最大产量,实现池塘水库的最大经济效益。

【关键词】淡水养鱼;养殖;检查

淡水养鱼根据对水温的要求,可将淡水养殖鱼类大体分为温水鱼类、冷水鱼类、热水鱼类。根据饲养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根据水体分静水养殖、流水养殖;根据鱼种分单独养殖、混合养殖、套养;根据养殖环境分池塘养殖、水库养殖等;根据养殖方式分精养、粗养等。下面将对养殖技术做具体的阐述

一、水质

水质的检测和管理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首先要对水质进行各项检测,各项指标都要符合国家标准,还要注意周围工厂废水的排放和农田用水不能流入,水中有毒物质的积累会造成鱼类的病变和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和人体健康危害。成鱼池的面积以3000~4500m2为宜,虽然扩大面积有利于增大溶氧量,但会给饲养、管理带来各种问题,亲鱼池和鱼种池2000~3000m2即可。水深一般为2~2.5m合适,孵化池1~1.5m为宜,鱼种池1.5~2m即可,池塘水库过深,不利于溶氧,而且会影响水底植物的光合作用,氧气生成量减小,粪便、食物残渣在池底积聚,使水质迅速恶化,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鱼、鳙鱼生长也连带受到影响。水质的整体监控还要结合农田用肥、旱雨季降水、鱼类捕捞上市时间等综合考虑。

二、 鱼种

为确保养殖的鱼抗病强、成活率高、个头大、肉质好等特点,优良的鱼种是关键。所以在培育时,要选择健壮、优质高产的鱼作为亲代繁殖,保证优良性状的保留。在鱼的繁殖期,要将发育成熟的鱼挑选出来,对其催情,产出的鱼卵放到环道状孵化池,让其单独生长。首先要加强对孵化池的充氧量,同时可用缓慢水流冲击鱼卵,促进鱼卵的正常发育。鱼卵发育成型后,可采取“肥水下塘”的方式培育,即把池塘水库沤肥,增加池塘水库中的浮游生物,保证为鱼种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养料。草鱼鱼种一般0.25kg,可养成0.5~0.75kg的规格,若投放0.5~0.75kg的,则可长成1~1.5kg的规格。鲢鱼鳙鱼一般投放12~18cm的1龄鱼,长成0.5~0.75kg可捕捞。鲤鱼鲫鱼一般投放12~14cm的1龄鱼,鲤鱼达到0.5kg,鲫鱼达到100g以上可捕捞。

三、混合养殖

为了充分利用池塘水库空间和饲料,可根据生活水层、食物组成的不同,选取互补的鱼种进行适当混养。首先要求混养的鱼不会互相残食,可以和平共处、互利共生。一般混养有3类:一种是相同品种不同育龄的混养,一种是不同品种不同育龄的混养,还有一种是不同品种相同育龄的混养。它们的生活水层、食物需求略有不同,可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饲料,但混养的鱼类对水质、水温的要求不能差别太大。常见的混养为40%的鲢鱼、鳙鱼,40%的青鱼、草鱼等,20%的鲫鱼、鲂鱼等。鲢、鳙鱼主要生活在上层,青、草鱼主要生活在底层,鲫鱼鲂鱼虽然也生活在底层,但配比较小所以不会影响青鱼草鱼。

四、饲养密度

合理的密度是提高产量的关键,过度投放不但不会增大产量,还会造成减产、水质破坏等各种问题,因此,要根据自己池塘水库的具体情况,确定最为合理的饲养密度,才能获得最大的产量。饲养密度要根据多个方面的条件来确定,如池塘书库的规模(大小、水深等)、饲养鱼类、饲料种类、增氧设备、除污设备等。根据实际生产能力和需要来找到最合理的饲养密度。也可根据如下公式作参考:每667m2投放量=预计667m2产量/[(预计成鱼平均体重-投放时鱼种平均体重)×预计成活率]

五、轮捕轮放

在培育过程中,采取轮捕轮放的方式,更有利于池塘水库的可持续发展,还可提高将近20%的单产。轮捕轮放即采取分期捕获的方式来收获。常见的轮捕轮放方式有3种:一次放足后轮捕。根据大鱼争食快长得快,小鱼争食慢长得慢的特点,在初春季节或冬季,一次性的投放不同规格大小的鱼种,再按照其成熟期分批捕获,小的要再放回池中;捕一次放一次,根据捕获的量,再投放进同等规模的鱼种,这是目前为止最为合理的轮捕轮放方式;在成鱼池中培育鱼种,即分批捕获成鱼,套养鱼种,这种方式可以为来年培育大量鱼种。

六、饲料

虽然多种植物或动物性饲料都可作为鱼类的饲料,但要选择一种营养多样的颗粒型饲料。投放饲料时主要注意4点:保证饲料的新鲜度,不能有变质,还要种类多样,保证丰富的营养以满足鱼类生长需要;根据鱼种、鱼体大小、季节决定饲料的投放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选取固定的时间和位置投放饲料,以便观察鱼类的进食情况,及时做出调整;要多次少量的投放饲料,避免一次投放较多饲料。在本着这4点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池塘水库和鱼类生长的具体情况需要,再做出具体的调整。

七、 管理检测

做好对渔场的日常管理和检测也是十分重要的。每天对池塘至少早晚2次巡视,巡视内容包括池塘水库水质的变化、浮头程度、水量的变化,鱼类的生长情况、进食情况,食场的卫生情况,饲料的质量、新鲜度,增氧等设备运行情况,池塘水库消毒情况等。水质要定时监测,符合各项国家标准和养殖需求;水量要在适当水位线附近波动,波动不能过大;食场要保持卫生,及时消灭蛇、鼠等害物;定期打捞池内草渣;对周围的环境也要定期查看,防止有工厂的污水或农田积肥污染池塘水库。根据鱼类的生长情况和进食情况,写下观测日志,有利于科学地制定更为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

结束语

在长期的养鱼实践中,淡水养鱼技术看似繁冗复杂,实则只要掌控好大的8个方面,就可以建立一个良好、高效益的淡水养殖体系。同时淡水养殖要做到科学管理和规划,饲养的鱼种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在开始饲养前,先做好全年的资金预算和分配。定期整理日志,针对不合理的地方想出整改措施,不断积累经验,直到找到最合适的饲养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邓晨纲.沿海滩涂淡水养鱼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学养鱼,2008(03):46-47.

[2] 王喜峰,裴光富.池塘一年两茬鲤鱼高产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2012(04):60-61.

猜你喜欢

养殖检查
婚前检查与孕前检查资源联合应用对优生优育的影响
农业农村部:印发通知 加快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订单养殖能否促进农民增收
特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检查版
特种养殖需做好市场研判
检查版三
种植养殖 一技在手 轻松赚钱
特种养殖一技在手轻松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