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5-10-21王雄飞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室内设计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王雄飞

摘要:社会不断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室内设计专业需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综合性高素质设计人才。而如今室内设计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实验实训设备缺乏,导致了实践教学的缺乏,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过程中,没有实践相辅助的理论教学显得空洞抽象并且缺乏感染力,导致学生会出现对理论知识理解模糊的现象,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令学生迷失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室内设计;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室内设计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学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至今。我国室内设计教育作为培养室内设计人才的主要力量,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之相应的是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人居环境、生活质量的要求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从而产生的矛盾愈加突出。如何创造出功能更合理、更舒适优美的室内环境,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这是我们今后作为室内设计发展所需要努力的方向。因此,室内设计教育作为室内设计行业发展的促进力量,探索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 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观念缺乏创新

室内设计是设计人类居住、生活、学习的室内空间环境,用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以人为本”就是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以人作为出发点,尊重和满足人的需求。1981年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届世界会议通过的《华沙宣言》就明确指出:“每个人都有生理的、智能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各种需求。这些需求作为每个人的权利,都是同等重要的,而且必须同时追求。”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决定了设计的最终方向。而现阶段的高职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其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课程内容偏理论化,实战性不强,在分析室内空间的使用者时通常考虑的是大众群体,而忽视将使用群体进行细分化、忽略“特殊群体”和性别差异而引起的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得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只是将些理论知识一带而过却未能做到有针对的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面对设计任务时,通常忽略了客户的需求,一味的以自我为中心,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设计,只满足了自身的要求而缺乏针对性的设计体现,导致毕业后不能很好的调研客户的需求、分析客户的需求来进行相应设计。强调人作为设计的主体,重视设计的对象人群是室内设计教学应该关注的问题之一。

2、忽视学生主动性培养

长期以来,在课堂教学中通常采用粗线条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对象的重要性。多采用灌输式、家长式的教学,缺乏让学生进行启发性研讨,忽视学生个性和主动性,没有很好地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去。忽视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设计的直觉和兴趣。学生学习中缺乏兴趣造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使得学习效果很不理想。

3、忽视社会需求和缺乏实践的教学

室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然而现有教学缺乏实践性与理论性的有效联系,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状态,教学一味的遵循传统,未考虑到社会需求,使得教学过程与现实情况脱节。社会所需的是一名能够独立思考具有解决问题能力的设计师,而我们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都是重视设计结果,却忽视了设计构思过程、忽视了学生对“美学”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对设计理念的培养。造成学生一味的追求形式感,以借鉴的名义东拼西凑而来的设计方案,毫无任何个人设计创意和设计理念。以至于有的学生还热衷于电脑设计的效果表现技巧,成为了缺乏思想的“绘图员”。

学生“天马行空”的设计,却因为缺乏实践的锻炼,不了解实际操作。例如施工工艺的了解,造成了很多设计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付诸实施,这就使得实际中与职业岗位所需求的能力相差悬殊。如何将施工以及实际操作搬到课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室内设计师,这也是我们需要进行改革的方向。

二、室内设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技术、艺术、经济等多种学科都基于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主要是研究现在社会中的人、产品、环境等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物质精神层面的提升,人们对所居住和生活的环境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环境艺术设计带动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其室内设计在此的竞争力越来越有影响力。部分高校也加大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和培养。虽然专业教育不断的发展,但是制约了教学和专业的研究目的,因此,必须对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框架重新的进行改革和构建,以此来满足社会经济设计人才的需求。

室内设计原理是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学生从事设计生涯的起始课程。虽然在学习室内设计有一些专业的基础知识为铺垫,对于室内设计还是不知从何入手,室内设计课程主要是对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讲述,习作内容分为生活和公共空间两大模块,让学生综合掌握室内环境的基本要素,从而培养学生自主的创新性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对基本的系统理论进行讲解,然后举例说明再做一些虚拟课题,虽然一些教学问题得到解决,但是没有很好的激发学生对此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必须对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框架综体进行改革和构建,首先要对外引进项目教学,创建创新实习基地,以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前端看問题,开拓视野,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潜能,在实际操作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创造力。

三、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对专业室内设计人才的要求将更加细化,对各高校培养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促使对室内设计课程进行针对性教学研究。

1、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

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强调人作为设计的主体,重视设计的对象人群。一个设计的好坏最终评价取决消费者的满意度。只能做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让消费者满意。由于室内设计包含的内容多,涉及的人群非常广,这就需要在室内设计课程中,以专题的形式讲解具有代表性的人群生理和心理特征,按年龄、性别和爱好划分等。如儿童、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更应该考虑人机工程学和无障碍设计,给予设计关怀。通过细分消费人群的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消费群体的需求,强调将创意、美感与客户需求三者相结合,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去设计创作。

在设计任务的设置上把客户具体化、真实化,如客户的年龄、性别、爱好等详细信息,学生可根据相应的资料了解室内空间的使用用途和使用人群,进行设计创意、构思,从平面布置、界面装饰、色彩、照明、陈设等多方面深入思考,最终设计出相对完善的设计方案。在课程习作中模拟公司团队进行项目任务分配。增强设计任务的实战性。

2、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将学生作为日常教学当中的主体,明确学生才是教学的主要对象,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个性差异,以学生个性特点作为导向,将个性设计思想与兴趣爱好相联,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引导学生向自身所喜好的方面进行设计方向的发展,使其能够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在根据学生不同天性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此来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设计本身就具有个体的差异性,每一个设计作品都有着自己的艺术生命,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同样,对于所有的设计理论不能过于笼统的全部灌输给学生而是需要积极引导。改变以往的粗线条教学模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建立细分化、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方式。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实施启发、讨论教学,强化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的独立思考,并且使其个性能在今后的设计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最终能够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的富有创造力的设计师。

3、按照社会需求增加实践环节

根据当前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岗位招聘信息的分析,设计职位越来越具体化,细分了室内设计师岗位,如照明设计师、软装设计师、家装设计师和博物馆设计师等,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了解市场,根据社会需求有效制定相对应的教学方案。由于室内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在课程体系中必须保证一定的社会实践,在学校可以建立实验中心,让学生进行装饰材料、施工工艺试验,以便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认知能力。加强“产、学、研”体制建立和完善,积极引入社会企业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通过学校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实现学校在教学与企业之间的相互支持。通过与实际的设计项目接触,提高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更主动地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的实现了理论与实践设计相结合。实时了解就业信息,随着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变化而及时调整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实用性、专业性人才,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与社会实践联系紧密。

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学生对设计理念的培养。通过欣赏大量的优秀设计作品,分析和理解其设计构思和目的,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在学生进行设计创作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重视设计构思的整个过程,通过考虑设计功能与形式的关系、设计的可行性、设计理念等多方面,不断进行创意思维碰撞,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全程设计与思考的能力。

4、组织学生參加各种设计类竞赛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

学生在学习设计课程中要多参加一些设计类型的竞赛,不仅增长知识还开拓了眼界。现代社会中,室内设计类型的各种比赛较多,各大高校要组织学生参加类似这类的比赛。据调查,课程教学与室内设计竞赛相比,室内设计更加具有意义,所获得的知识更加丰富,自身价值也获得体现。室内环境设计一般根据室内的舒适和功能性为其特点。学生在其设计时,要对日常生活加以观察,要以创新和创造性的目光来设计,结合其室内环境的特点来使其更加实用及舒适。为了进一步的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要把室内设计课程及相关考证相联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参加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并对其加以辅导。

四、结束语

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具有独立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掌握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不断探索研究寻找新的改革思路和方法。根据学生的个性以及兴趣爱好加以引导,将社会需求进行细分引入实践,最终要通过改革来完善原有的一些不合时宜的课程设置。将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与当今社会环境需求相结合,提出细分化的针对性教学,有利于培养“精”“专”的特殊性专业人才,促进人力资源模式的合理化,达到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洪焕坪. 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2,02:1-3.

[2]曹晋,邰杰. 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方向和途径探析[J]. 艺术科技,2014,04:393.

[3]张纪尧. 民办高校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11:172-173.

[4]刘剑晖. 室内设计课程创意思维教学方式探析[J]. 读书文摘,2014,18:83-84.

[5]何丽. 室内设计专业CAD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美术教育研究,2014,22:167+169.

猜你喜欢

室内设计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衣.恋专卖店室内设计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王晓燕室内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