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下室工程渗漏水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5-10-21杨磊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穿墙止水带骨料

杨磊

摘要:随着我国高层建筑不断建成,地下车库、地下用房也不断增多,然而地下室渗漏问题已经成为质量通病之一,地下室渗漏会影响其正常使用,降低建筑物耐久性,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地下室、渗漏、原因、预防措施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下室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但是漏水却一直是地下室十分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建筑防水是集材料、设计以及施工等各个环节的综合性工程,只有精心设计、精心操作,才能使防水工程做到滴水不漏。

1 地下室工程渗漏的原因分析

1.1 设计原因

1) 有些地下室工程设计方案没有进行实地考察和具体研究,将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案随意拿来用于某项工程,造成设计和现场实际相脱节,很容易产生后期渗漏。

2)结构设计不合理,在易产生变形位置未设置变形缝,造成结构开裂,甚至渗漏。

1.2 材料原因

1)防水混凝土原材料选用不好,水泥标号过低、过期结块、骨料粒径不符要求、含泥量过大、外加剂质量不合格等造成地下室渗漏。

2)作为结构自防水的混凝土标号和抗渗等级越高,则单位体积水泥用量越多,其结果是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大量积聚,降温过程中,混凝土发生温差收缩,造成结构出现裂缝。

3)柔性附加防水层选材不当。如使用耐久性较差的油毡;使用的防水卷材厚度太小,不耐穿刺易损坏;涂膜防水层采用水乳型涂料,由于临时浸泡在地下水中,涂膜发生再乳化现象而变质,失去防水能力造成地下室渗漏。

1.3 施工原因

1)防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欠佳。

2)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等细部构造留设处理不当。

3)柔性附加防水层施工质量差。

4)地基处置不好,建筑物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结构开裂和防水层破坏地下室渗漏。

2 预防措施

2.1 设计方面

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地下水的影响,正确确定防水等级,合理选择防水方案。

2)重视细部构造的防水设计。

3)合理设计控制裂缝的产生及其宽度。

2.2 材料方面

各种各样的防水材料层出不穷,鱼龙混杂,要深入细致地做些调查研究工作,确实可靠的材料才能入选。除此之外,进场材料必须有合格证和检测报告,经现场复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2.3 施工方面

2.3.1 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

1)采取措施减少裂缝的产生。

a.选用相应的水泥:混凝土内部实际最高温升,主要取决于水泥用量及水泥的品种。应优先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品种,如矿渣硅酸盐水泥。

b.骨料: 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粒径不大于40mm,含泥量不大于1%;在相同水灰比情况下尽量选择大粒径粗骨料。

c.砂:为减小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宜采用中粗砂。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泵送混凝土时,砂率应控制在38%~45%。

d.使用粉煤灰等矿物质外掺料:在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对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替代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减少收缩,提高抗裂性有着良好的效果。

e.控制混凝土浇筑温度。

f.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2)合理组织施工,确保混凝土浇捣密实。

a.合理安排浇筑顺序,浇筑强度应根据混凝土供应能力测算确定,以确保混凝土供应及时,避免形成冷缝。

b.应用机械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振捣时间一般以10s为宜,不应漏振或过振, 振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泛浆,无气泡,不下沉为度。

c.控制好坍落度,混凝土为便于泵送,一般要求有较大的坍落度,一般搅拌站是通过外掺高效减水剂来解决。在定货时应在合同中提出所需混凝土的坍落度值。

d.预拌混凝土的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捣后要进行处理,一般先初步按设计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然后在初凝前用滚筒碾压数遍,再进行二次抹面,提高混凝土表层密度,消除收缩裂缝。

2.3.2加强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等细部构造的处理

1)施工缝

a.防水混凝土原则上不留或少留施工缝,底板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得留施工缝。

b.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c.在混凝土墙板上留置的水平施工缝宜设置止水钢板、埋设膨胀止水条。

d.在混凝土浇筑前,用水将施工缝处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铺上一層与混凝土灰砂比相同的水泥砂浆或水泥素浆。

2)变形缝

a.对变形缝处的混凝土浇筑、止水带的安放固定,宽度的控制,填缝的处理、封缝的处理等施工工序,一定要进行技术交底,同时要有专人负责检查落实和验收,确保施工设计的落实。

b.止水带的长度应能够满足底板加两侧墙板的长度尺寸。

c.止水带安装过程中以及止水带附近结构支模等工序施工中,应避免金属类的硬物划破或损伤止水带。

d.浇筑混凝土时,应先将底板处的止水带下侧混凝土振捣密实,并密切注意止水带有无上翘现象。墙板处的混凝土应从止水带两侧对称振捣,并注意止水带有无位移现象,保证止水带始终居于中间位置。

3)后浇带

a.后浇带的施工宜在两侧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基本完成后再进行。对于沉降后浇带,应观测两侧沉降基本一致时,结合上部结构荷载增加情况以及下部结构混凝土浇筑后的延续时间,来确定后浇带的施工。

b.施工前对于接缝面应用钢丝刷清理并凿毛,根据混凝土浇筑的速度在接缝面上再涂刷一层聚合物水泥浆料。

c.后浇带界面部位宜设置外贴式止水带、埋设膨胀止水条或涂刷聚合物水泥浆料。

d.后浇带混凝土中还可掺入适量的混凝土膨胀剂。混凝土浇筑应采用二次振捣法,以提高密实性和界面的结合力。

4)模板固定用的对拉螺杆和穿墙套管必须在混凝土结构中部加焊止水环,止水环必须满焊严密,螺栓在混凝土结构表面处应加堵头。穿墙管(盒)与内墙角、凹凸部位的距离应大于250mm;穿墙管与穿墙管的间距应大于300mm;当结构变形或管道伸缩量较小时,穿墙管可采用主管直接埋入混凝土内的固定式防水法,并应预留凹槽,槽内用嵌缝材料嵌填密实,否则应采用套管式防水。

总之,造成地下防水工程渗漏的原因很多,设计水平、材料质量、施工技术、管理维护等都是影响地下防水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地下防水工程的质量,应以材料为基础,以设计为前提,以施工为关键,并加强管理维护,只有各个环节都做好了,才能保证地下室防水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国辉.地下室工程渗漏水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06年第18期

[2]曹金贤.地下室施工引起的裂缝因素及措施探讨.《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

[3]陈建军. 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技术[J].城市建筑.2013(11)

猜你喜欢

穿墙止水带骨料
航空穿墙紧固密封连接件的设计及应用
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离散性试验研究
主体结构与止水带同步施工新方法
“隔墙有眼”的穿墙透视技术
超长结构地下室沉降缝止水带裂缝的处理技术
橡胶止水带施工技术探讨
轻骨料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推广对策
浅述轻骨料混凝土性能及施工
再生混凝土骨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