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鲁木齐市功能区噪声污染特征分析

2015-10-21冒莹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噪声污染测点功能区

冒莹

【摘要】本文根据2011年-2014年环境功能区噪声数据,对乌鲁木齐市功能区噪声进行了,得出4类功能区昼、夜平均等效声级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通过进一步对功能区噪声污染特征进行分析,为环境管理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措施。

【关键词】功能区噪声特征

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噪声污染越来越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噪声不仅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我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为防治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按照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五种类型。本文利用功能区噪聲监测数据,分析各类功能区噪声环境质量特征和污染状况,为环境管理及决策部门提供可靠依据。

1.1 1 功能区噪声监测

1.2 监测点位

乌鲁木齐市功能区噪声分为四类,各类功能区监测点位共15个。其中,1类区3个测点;2类区7个测点;3类区2个测点;4类区3个测点。

1.3 监测频率

全年每季度进行一次监测,一年四次;每次每个点位进行二十四小时连续监测。

2 结果分析与评价

2.1各功能区结果评价

2.1.1 年际结果评价

2011年-2014年,全市各类功能区昼、夜间噪声定期定点监测结果统计如下:

1类功能区(居住、文教区)、2类功能区(居住、商业混杂区)和3类功能区(工业区)昼、夜等效声级年均值全部达标,4类功能区(交通干线道路两侧)昼间等效声级年均值除2014年外均达标,而4类功能区(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夜间等效声级年均值四年均超标。

2.1.2季度监测结果评价

根据2011年-2014年各季度昼、夜间噪声监测结果来看:

除2011年一季度2类功能区夜间等效声级季均值超标外,其余每年每季度1类功能区、2类功能区和3类功能区昼、夜以及4类功能区昼间等效声级季均值均达标;4类功能区夜间等效声级每个季度季均值均常年超标,超标等效声级分布在56.6~66.4dB(A)之间,2014年4类功能区第二、三、四季度各测点平均等效声级均超标。

2.2各功能区年际变化趋势

从变化趋势来看,1类功能区平均等效声级变化趋势不明显,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分布在48.6~49.9 dB(A)之间,夜间平均等效声级分布在41.5~42.5 dB(A)之间;2类功能区昼、夜平均等效声级均呈现逐年递减趋势,与2011年相比,2014年昼、夜平均等效声级分别下降3 dB(A)和3.2 dB(A); 3类功能区昼、夜平均等效声级最高值均出现在2012年,变化趋势不明显; 4类功能区昼、夜平均等效声级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与2011年相比,2014年昼、夜平均等效声级增幅分别为6.6%和和9.5%。各类功能区昼间、夜间等效声级值对比分别见图1和图2所示。

图1 2011年-2014年全市各类功能区昼间噪声年等效声级值对比

图2 2011年-2014年全市各类功能区夜间噪声年等效声级值对比

3. 污染原因分析

功能区噪声的影响因素主要是:1类、2类和3类功能区噪声更多的是受地域内生活噪声、商业噪声、工业噪声等影响,也就是受人群活动密集程度的影响,而4类功能区噪声则主要受交通噪声影响,也就是机动车辆流量及密集程度的影响,从而使得噪声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随着乌鲁木齐市城区面积逐步扩大,常驻人口不断增加,机动车保有量增多,建设用地紧张,道路狭窄,道路两侧没有有效的防护林带,导致市中心道路交通噪声污染逐年加重。4类功能区测点长江路设在屯河大酒店、北京路设在金地快捷宾馆、光明路设在博格达宾馆等户外,均是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内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区域,主要噪声源为交通,且稳定。

4.建议

4.1继续加强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噪声污染防治

随着一系列路网改造措施将逐渐分散车流量、缓解车辆拥堵,同时还应将物流公司迁出主城区,减少大型车辆在市区的穿行。不断完善城市道路系统、道路绿化及防护林带建设,根据实际采取安装隔声屏障或隔声窗等措施开展治理。市区内限制机动车鸣笛,限制噪声严重超标路段车流量,改进提高现有车辆的降噪性能,取缔设备不良、噪声严重超标的车辆。加强轨道振动与噪声治理,积极推进铁路噪声污染防治,采取综合措施减少铁路两侧噪声污染。

4.2全面开展噪声自动监测工作

积极应对城市功能区划分和道路交通干线的噪声污染现状,全面实施城市噪声自动监测,逐步扩大自动监测领域和范围,进一步实现分区噪声监测与考核,并时时监控,以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实现全天候自动化、网络化的环境噪声自动监测,为环境监管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3加强城市绿化,降低城市噪声干扰

城市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能起到一定的降噪作用。道路两旁设置隔声屏障和绿化带。其中隔声屏障可采用吸声材料制成的隔声墙或隔声栅栏,采用高大乔木作道路两侧绿化带。不断强化环境执法队伍建设,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潘仲辟,翟国庆.噪声控制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 周浩.浅谈城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J].中国环境管理,2005.(11).

[3] 陈光华.城市声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方法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1l(4):43-45.

[4]杨满宏.声屏障对公路交通噪声衰减理论模型的研究[J].交通环保,1996(6) .

猜你喜欢

噪声污染测点功能区
噪声治理不应止于“民不举,官不究”
1/5欧洲人受噪声困扰
输油泵的性能测试探索
成都市产业功能区优化调整布局出炉
噪声污染公益海报设计
2019年:产业功能区建设聚焦六大工作
基于监测的空间网格结构应力应变分析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浅谈某水电站引水隧洞的围岩变形量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