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并行电法与传统电法超前探测效果对比

2015-10-21冉根领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效果对比

冉根领

【摘要】当前,电法勘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其主要是利用岩石与矿石的电学性质差异,查明地质构造。其中,网络并行电法勘探是对传统电法的一种改进,其大大提高了勘探效率,实现了海量数据的采集。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并行电法与传统电法超前探测效果对比。

【关键词】网络并行电法;传统电法;超前探测;效果对比

近些年,随着大量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电法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其中,网络并行电法就是建立在传统电法勘测基础上的,利用单极供电(AM法)和偶极子供电(ABM法)方法采集数据,效率更高、采集到的数据更多。

1网络并行电法

网络并行电法使用的是拟地震采集的方法,其能够多通道地开展电场数据的采集工作。电法勘探信号是由供电电极朝着大地供电而产生的,主要利用的是AM法与ABM法采集数据[1]。

1.1现场布置

如图1所示即为现场测线布置图,一共布置了28个电极,电极之间的距离均是2米,探测的长度则是54米,起始电极是5#。因为场地限制,在测线后200米设置无穷远,而待测区处于测线之前。本次主要利用网络并行电法进行数据的采集:利用单正方波供电,恒流时间分别是0.5s和2s,采样间隔则是50ms和100ms。在整个测量采集的过程中,应做好初始数据的预处理,除去无效点数据。

图1测线布置图

1.2数据处理

(1)按照勘探目的,进行地质分析,科学设计方案;(2)做好现场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工作;(3)对数据进行解编,并将其导出。在坐标系中,坐标原点是5#电极所处位置,x轴的正方向是巷道的走向,y轴的正方向则是与巷道相垂直的右方,z轴的正方向是顶板的方向。在进行数据的预处理时,利用的是矿井直流电法超前探测解析软件,其还可以实现道间均衡、曲线校正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还需做好干扰校正、修正拟合。根据研究,最佳拟合必须符合以下条件:电阻率实测值 和理论值 之间差的平方最小值 ,不超过给定的无限小值 ,其表达式如下所示:

在遭遇干扰信号叠加时,目标异常信号相对比较弱,此时为了突出目标异常,可转化成均匀空间环境下的异常结果:

其中, 表示的是进行影响校正之后得到的视电阻率; 表示的是均匀空间环境下的视电阻率。

其后,利用偏移模型做好三维偏移处理,并离散化探测区域进行概率成像[2]。如图2所示,即为并行电法超前探测结果示意图。该图中,利用红色虚线圈出的地方为相对低阻异常区,富水的可能性十分大。

图2并行电法超前探测结果示意图

2传统电法

传统电法主要应用的是高密度电阻率法,其通过三电位电极系,对前方地质构造等进行探测,主要原理如下所示:首先利用A、B电极向地下进行供电,其中B电极处于无穷远;然后通过M、N进行测量,M、N电极的中点则是记录点O[3]。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装置的布置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也可以表示为 。

2.1现场测试

如图3所示即为现场测线布置图,其主要应用的传统三点电源法进行超前探测,从图中可以看出,B供电电极处于迎头后方超过300米的地方,A供电电极一共设置了3个,均是固定布置,初始A1和迎头之间的距离为18米,M、N测量电极则是逐渐向着后方进行移动。将仪器站布设在初始A1的前方,在进行数据采集的过程中,A1、A2、A3这三个供电电极固定,其与B供电电极均需接在仪器发射极上;M、N测量电极属于跑极,也接在仪器发射极上,测完一点之后再进行跑极。在进行第一点的测量时,应先是A1进行发射测量,然后由A2进行发射测量,以此类推,当A3测完之后,第一点则是测量完成;在进行第二点的测量时,依次的测量顺序则是A3、A1、A2;在进行第三点的测量时,依次的测量顺序则是A1、A2、A3,以此类推。

图3测线布置图

2.2数据处理

在上面的整个测量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初始数据的预处理,除去无效点数据。在进行室内处理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是同该电法仪相配套解析软件。(1)将观测系统的坐标进行录入;(2)将所有采集到数据导出;(3)对数据进行解编,并将其导出成图。

如图2所示,即为传统电法超前探测结果示意图。根据该图可以发现,在巷道的前方大约6~8米的地方属于低阻异常区,具有极大的强富水可能性。但是,根据后期施工发现,在该处并不具有含水体,仅仅是裂隙较为发育,但是并不富水。其后,随着掘进工作的继续,在到达迎头前方16米的地方使,出现了淋滤的情况,发现含水体。从实际施工情况发现,利用传统电法进行超前探测存在较大的偏差,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从而影响到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图4传统电法超前探测结果示意图

3网络并行电法与传统电法超前探测效果对比

根据上图4可以发现,利用传统电法进行超前探测存在一定缺陷,例如:探测的有效范围较小,仅仅能够响应迎头前18米。同时,在上述探测过程中,探测结果显示巷道的前方大约6~8米存在含水体,与实际情况不符,精确度较低。

根据上图2可以发现,利用网络并行电法进行超前探測时,其探测的范围达到迎头前35米,大大超过了传统电法,有效探测范围十分广。其次,根据并行电法超前探测结果显示,巷道的前方大约16~35m处属于低阻异常区,且相似度十分高,具有十分大的强富水可能性。根据后期实际施工发信,该区域的确存在含水体,其贯通了构造破碎带,视电阻率处于5~10 ,相似度十分高,与前期网络并行电法探测结果基本一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网络并行电法是对传统电法的一个有效改进,其加快了工作效率、增加了数据采集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数据同步性、真实性。从上述对比探测中可以发现,网络并行电法的有效探测范围更广,误差更小,精度更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徐建平.网络并行电法在仰峰水库渗漏探测上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6):198-198.

[2]吴超凡,刘盛东,邱占林,等.矿井采空区积水网络并行电法探测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3,41(4):89-90.

[3]韩德品,李丹,程久龙,等.超前探测灾害性含导水地质构造的直流电法[J].煤炭学报,2010,35(4):635-639.

猜你喜欢

效果对比
小儿高热治疗中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观念对提高血透室护理质量满意度的效果
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自制护理模具在包皮环切术后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所致抑郁症临床观察
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经脐单孔与传统多孔腹腔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桦甸地区机械深松联合整地作业技术与特点
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在胫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