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传统农业美学价值对都市农业景观设计的启发

2015-10-21李杰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传统农业景观美学价值形成和内涵的研究,得出传统农业景观美学价值表现的主要形式,从而提出当代都市农业景观设计中应充分传承和利用传统农业的美学价值并结合时代特征创造性地运用与表达。

【关键词】农业美学 都市农业景观 设计启发

一、农业景观美学价值的形成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而农业景观的美学价值则是随着当代景观建筑美学及环境美学的发展而逐步被人们认识到的。长期以来西方传统美学一直把风景的“如画性”(picturesque)作为审美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如画性”最直白的解释是:某地风景的构图、色彩看上去非常接近风景画家的作品,人们便说它“如画”。对审美对象具备“如画性”的要求使得人们常常忽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景色,农业景观的美学价值也正是因为源于最寻常的平民百姓而被传统美学体系视为一种缺失审美价值的景观类型。

20世纪后半叶,环境美学作为一门美学新兴学科开始在欧美地区迅速发展。环境美学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倡导环境的包涵性概念,而农业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类型也逐渐进入了美学范畴,被人们作为一个审美对象开始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环境美学产生于后现代主义大文化背景下,后现代主义摒弃了古典文化和现代主义文化中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的高雅文化,倡导人人都可享受的雅俗不分、亦雅亦俗的大众文化。因此可以说,虽然人们对自然的审美由来已久,但把农业景观作为一个审美对象可以说是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当代问题。

二、传统农业景观美学价值的内涵

事实上,传统审美体系下对农业景观审美的缺失并不意味着农业景观美学价值不存在。相反,人们在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已经无意识地创造了美。从审美心理学层面看,美是能够使人感到愉悦的事物,它包含主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从哲学层面看,美产生于现实生活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改造。因此,农业景观的美学价值体现在人类对土地及土地上的元素进行改造的一系列过程中所形成的美。传统农业景观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农业景观的形式美

在美学的审美类型中形式美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发现和理解的类型。从其构成看,形式美可以分为形式美的要素(即其构成的感性材料)和形式美的规律(即感性材料的组合方式)。

农业景观中形式美的要素主要包括:色彩、线条、季相、质地、空间等。色彩要素可以是麦田的绿油油,也可以是菜花的金灿灿;线条要素可以是田埂路的阡陌纵横,也可以是水渠的蜿蜒曲折;季相要素可以是秋日农场的五谷丰收,也可以是冬日田野的萧条荒凉;质地要素可以是麦浪的柔软,也可以是圩堤的坚硬;空间要素可以是田野的一望无垠,也可以是山谷的幽静深远。

农业景观中形式美的规律则主要包括:对比和谐,如田野上点缀的一两株果树显得格外醒目;整齐一律,如间距相同的庄稼不断重复种植表现出整齐的形式美;均衡稳定,如水域被均分为大小一致的坑塘形成稳定的构图;多样统一,如颜色各异的田块组成了和谐的画面;节奏韵律,如蜿蜒重复的梯田产生了波线形般的音乐韵律。

2、农业景观的自然美

农业活动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农业景观中的自然美从属于自然风景的审美范畴。自然美的对象存在于自然界本身,包括自然界一切可以被人们感知到的事物,如天地、山水、植物、动物等。审美意境可以体现为雄伟、优美、朴实、生机等。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在原有的资源上创造出了新的劳动成果,因此农业景观的审美对象不仅仅局限于自然风光,还扩展到人类改造后的劳作景观。

中国传统农业千百年来一直保留着朴素的自然观,信奉“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因此农业景观自然之美还体现在农业改造活动中人类对自然的尊重敬畏,农业活动顺应自然规律,不违天时,最终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价值观。

3、农业景观的艺术美

长期以来,人们在传统农业的劳作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一系列以音乐、诗歌、绘画、雕塑等为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以农业劳动、农业生活、农业景观等为主要题材抒发了创作者的情感与思想。当人们以农业景观中的审美要素及其审美感受为艺术创作题材时体现出了农业景观的艺术美。

如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的诗作《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五首、《和郭主薄》二首、《饮酒》二十首等。这些诗描写了农村优美的景色和农民朴素的生活,歌颂了劳动的意义和诗人参加劳动的喜悦,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描写的淋漓尽致。

4、农业景观的社会美

农业景观的社会美是一种体现传统农业中人与人关系的美。它是由人构成的村庄聚落、生产及生活活动与方式形成的美的集合。在中国传统农村中人际交往主要是建立在血缘和地缘关系之上的,这使得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们相互熟悉、彼此信任、共同合作。村民之间关系亲密、交流频繁,形成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社会美。这种民风淳朴,其乐融融的社会关系是社会美最典型的特点。

三、传统农业美学价值对都市农业景观的启发

景观的美学价值在景观学科知识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都市农业景观设计应该在实践中加强对美学规律的灵活运用。如对形式美点线面的设计,对自然美原始天然的保留,对艺术美人文情怀的表达,对社会美乡土气息的体现等。

一方面,都市农业景观的设计中应该充分传承和利用传统农业的美学特征。当代都市紧张的工作节奏使人们更加向往悠闲的乡村;新城空间冰冷的钢筋混凝土使人们更加怀念亲切的土地;现代社区生疏的人际关系使人们更加渴望质朴的邻里情感。传统农业景观的美为发展都市农业景观的休闲旅游功能提供了优势与基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恬适舒缓的生活节奏;男耕女织、采藕摘茶等农耕场面;水车灌溉、锄犁石磨等劳作工具处处体现着农业景观之美。这些景观中的乡土田园意境越足,越能突显它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反差,越贴近都市人亲近自然寻找土地的乡愁。

实际景观设计中,除了对乡村原住民和生活方式的保留外还可以通过对乡土性符号——传统农业生产设施的保留和展示营造浓郁的田园意境。当这些传统农业生产设施闲置时呈现的是一种农业装置景观,而当这些生产设施被农民使用时呈现的是一种动态的劳作景观。

另一反面,当代乡土性都市农业景观应该在传统农业美学价值基础上应挖掘自身新的现代美学价值与审美特点。如科技美,相对于传统农业,都市农业景观在新技术的支持之下类型更为丰富,产生了科技农业园、观光农业园、体验农业园等类型。设计中应该拓展思路使农业景观的形式和功能更加的多元化;实践美,都市农业景观强调观赏者对景观的参与性,获得一种农业活动实践的体验感受;生态美,都市农业景观应该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技术,对农业进行集约化生产管理,实现对区域和城市良好的生态效益。总之,当代的都市农业景观设计既应当对传统农业美学价值进行高度提炼概括,形神兼备,又应该结合时代自身特点,以创新的艺术手法进行表达,最终实现都市农业景观的当代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邓锡荣.农业景观的美学释义[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4

[2]马婧.现代农业景观的审美性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3]曹清瑛.浙江农业景观的文化形态与发展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3

作者简介:李杰(1990.11-),女,四川江油人,现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單位所在地: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