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施工企业已完工未结算风险的识别和防范

2015-10-21赵聪娜谭传国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风险识别防范对策施工企业

赵聪娜 谭传国

【摘 要】本文针对建筑工程已完工未结算存在的风险,分析了其成因,指出了合理的识别方法,并据此提出具有实用性的防范对策,以供相关企业加以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施工企业;已完工未结算;风险识别;防范对策

前言:

长期以来,建筑施工企业在已完工未结算的工程中,经常面对对已完工工程的计价和计量与建设单位和审计单位存在不一致,造成已完工工程无法计价和计量,无法进行结算,造成施工企业亏损的风险,因此加强施工企业已完工未结算工程风险的识别与防范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建筑工程已完工未结算问题的发生原因

(一)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疏忽

工程项目建设需要依靠合同的有效实施作为依据,那么,对工程项目有关数据资料的及时传递和上报显得尤为关键,需要企业的预算部、工程部、财务部等众多管理部门互相做出有效的衔接。一旦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突发变更及索赔等文件资料备份记录滞后,缺少必要的计价资料上报,则会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而诸如建筑材料遗失、浪费、人员调控不合理、现场管理松散等弊端的出现,均给已完工未结算情况的发生构建了有利条件。

(二)不实事求是,为满足业绩考核需要,随意调节利润

无论是对预计合同总成本的计算,还是基于完工百分比计算的需要,显然二者在性质上均属于企业实施建造合同准则过程的内部测算依据资料,所以导致提高了整个工程财务控制与调整的同时,也成为了某些企业为获取更多经济利润投机取巧的途径。例如:某些企业为了对某些工程项目达到降低预计总成本的目的,往往采用了事先办理完材料领料的相关流程、暂估人工费与机械材料费等方式,提高财务账面的成本,以较高的工程进度估价,促使合同的毛利上涨,以此对当期利润加以增加,最終导致已完工未结算现象的发生。

(三)关于实物工程量对应的遗漏偏差

实物工程量的遗漏偏差,可谓工程项目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而言,当已完工未结算的内容部分主要由于工程预计的合同总成本被严重低估,进而当利用完工百分比法进行有效收入确认之时,出现确认过早的现象,进而影响到后续经营的成本确认与记录,致使真实可靠性大打折扣。

二、建筑工程已完工未结算问题的风险识别方法

(一)已完工未结算的有关风险分析

1、资金变现方面的风险影响

在遵循合同规定前提下,资金是否变现通常根据企业与相关业主之间的结算进展情况而定,如若不包括在原有合同的内容当中,视为变更,这便需要较长的结算时间,反之,存在于合同内的话,则变现成为一种必然,仅考虑时间长短即可。当然建筑行业内也存在部分业主为保证资金充足,压制故意拖欠的情况,进而制约了资金的变现,给施工企业造成资金供应的危机。

2、来自企业经营利润方面的风险

因为已完工未结算的情况是由于工程实际的毛利率低于既定的毛利率,所以导致了资金供给的严重困难,施工企业往往由此不能及时流入充足的资金,同时在已完工未结算逐渐演变成对合同成本结算的处理过程中对经济利润的降低影响,加剧了企业的经济成本控制危机。

3、信息方面的风险影响

对于已完工未结算情况的危害,还表现在信息真实、验证性较差等问题上,管理者在处理相关工作中,无法辨认信息其真实有效性,所以如果依照现行的财务指标进行管理,无疑将对工程资金的周转期利用率,所有者净利率以及资产净利润造成不同程度的降低影响。

(二)已完工未结算问题的风险识别方法分析

首先对于工程项目超前计价的情况,需要管理人员在工程的实际施工当中,把尚未完成的施工任务以及在业主处做完计价处理的部分,在已结算未完工的内容中加以删除。其次,遇到项目少列成本的情况发生,则要求施工管理人员以实际的已计价工程量为参考,结合具体的工程项目加以分析和研究,对整个施工过程由于人工费、材料费以及设备费等费用没有及时结算而造成的成本减少的部分,做出细致的盘点、总结与记录,并将其完整地从已结算未完工的内容中刨除掉。最后,对于因为不平衡报价引发的少确认毛利的情况,应针对工程前期阶段完成的部分分项工程既定毛利率高于整体建造合同的既定毛利率的情况,从已完工的工程量当中加以计算和分析,找出准确的前期遗漏的毛利,并且鉴于此毛利将伴随工程进度的加快在后期逐步完成的事实,需要从已结算未完工的内容中进行消除。从而经过对以上影响因素的排除后,出现已结算未完工数值是正数时,表明工程处于盈利;反之,则说明处于潜在的亏损风险。

三、建筑工程已完工未结算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注重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建设

国家相关部门对于该方面的管理的建设应基于完善建筑市场环境为目的,加强对规范、科学化市场的构建和监管。同时严格审查和批准每一个工程建设项目,对建设资金供应及来源做好有效调查和监督,以有关法律法规作为辅助,作为解决建筑市场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的有效指导依据,进而为完全攻克已完工未结算不良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升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的力度

1、构建并完善针对建造合同已完工未结算的预警监督机制

在施工企业的管理运营中,定期对建造合同的落实状况加以分析和研究成为十分必要的管理环节。管理者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借鉴已完工未结算和营业收入比率之间的平均值数据,逐步构建起预警监督机制,以便实现针对较大偏差项目的控制与分析。

2、逐步构建并健全施工企业的内部预算体系

通过对企业内部计划经营部、财务部、劳资部、工程技术部等多个部门的紧密联结,针对工程项目的内外部环境实施系统分析,进而做出科学、精准的评估判断,并且制定实用性较强的施工组织设计,进一步熟悉现场环境,了解实时情况,准确判定材料的价格变化,达到完成成本目标及成本核算的目的。显然,构建并健全施工企业的内部预算体系是完成上述目标的基础。与此同时,针对施工企业预计总收人及总成本的控制方面的内控权限审批制度的建立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主要借助不同项目的负责人依照合同预计总收入及总成本的规定进行分析和调控,安排企业主管部门定期实施监督并审批,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3、构建并优化施工单位内部的审计制度

通过采用全程跟踪审计的方式,认真监督、检查建造合同的准则落实。如若发现违规操作或不合理的情况,则应及时做出改正处置,从而借此有效反映出工程项目的真实财务运营情况,避免或减少利用建造合同准则的漏洞之处而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情况产生。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经营方法需要适时调整和改变,在以经济利益为核心建设目标的基础上,针对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已完工未结算的不良现象,需要企业管理者加以重视,以合理的方法准确分析建筑工程已完工未结算问题的成因,并有效识别,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解决对策,以满足财务核算所确认的合同营收与工程实际结算价格的一致,规避已完工未结算的形成及带来的不良影响,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章大江,王素芳:谈建筑施工企业已完工未结算款的形成,风险及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

[2]贾平安:建筑施工企业已完工未结算风险的识别和防范[J].财经界(学术版),2012(2).

[3] 倪勇.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经贸,2007,(6):134-135.

猜你喜欢

风险识别防范对策施工企业
H银行企业信贷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油田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与防范对策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浅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潜在洗钱风险
加强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网络信息技术在施工企业项目财务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