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水资源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

2015-10-21钱柳英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水资源供给水利工程

钱柳英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水资源在国土资源的问题中日益突出,当下的这种以供给管理为主要管理方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受到了极其严峻的挑战,而与此同时,水资源的需求管理模式被提了出来,并且逐渐的成为了水资源管理的优先选择模式,为了实现水资源的管理方式的根本性的转变,以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配置效率就成了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危机的必经之路。

关键字:水资源 转变 管理方式 变革

引言: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发展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而与此同时在经济发展的强大飞跃下,所对应的水资源问题则越来越突出,而其中水资源短缺成为了许多地区的致命伤,一些地区的水资源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严重并致命的制约作用。但是水资源短缺问题不光只有我国北部比较突出,世界上其他的地区及国家或多或少的也在不同的程度上存在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水资源的严重缺乏加强了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重视程度,使寻找能够有效合理的管理水资源的模式已是迫在眉睫。

1.传统水资源管理的供给模式

1.1.供给管理的水资源供给模式

所谓的水资源管理的供给模式,就是指水资源管理的水利部门当局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投入的水利工程,从而使水资源的供给能够跨地域调配以满足需求,以此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种管理方式的重点是在于增加水资源的供给,也因此也可以被称为供给扩大管理方式。这种模式的使用时间是比较长的,但在20世纪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是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的。使得人们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程度极大的得到了改善,同时也刺激了当地经济的迅猛发展,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比如我国实现了对于黄河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得黄河流域的经济问题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1.2.缺陷的分析

首先,此种模式下的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配置效率极其低下。在次供给管理的模式中,只要是获得了技术上的支持许可,根据实地调查发现可以兴建的水利工程,那么就只有不断兴建水利工程来实现供求的平衡并以此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办法,但是由于水资源一直被人们当做大自然对于人类的馈赠,可以自由的使用而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在一些个发展中国家,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其实都不到30%,大量的水资源在使用之前就早已浪费掉了。

其次,水资源若是不采用新增供给的办法缓解短缺问题的话,那么边际成本将会出现递增的情况。因为人们在进行取水的同时是一定会从身边的水源取水的,而如果附近的水源全部被利用之后仍要进行新的水利工程的建设的化则必须要从更远的地方引水,这就使得水利工程的投资量加大。

由于政府在水利童子上的投入有限-,不少政府财政是很难继续支持水利工程建设的,这就使得一些流域的发展计划暂时搁浅,例如湄公河水域水利工程的搁浅就是由于各国水利投入的入不敷出而不得不放弃。

最后,税收、补贴和水价之间存在着矛盾。在攻击管理的模式下,政府会提供一些水力资源上的福利,比如水价偏低或是政府补贴。但是水价如果低于供水成本的化,国家就必须要对水利工程进行补贴,而水利工程的数量和投入不断增大,政府的补贴也就会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政府为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就不得不增加是税收。

2.从根本上转变水资源的管理模式——需求管理

所谓的需求管理,就是在现有的水力资源供给条件下,将水资源投入到市场机制下进行管理,这样有效的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需求管理的核心市建立在供给节约条件下的按照供应量来确定需求量[1]。

2.1.用水观念的改变

水资源的日益短缺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了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也使水资源的使用观念发生了转变,水不是一种大自然的馈赠,而是一种商品,既然是经济产品就要受到市场的调控配置,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格外注意的:合理的界定水权、设置合理的水价、设置合理的水价、实现制度的创新,改革水资源的管理的体制。

2.2.供给型向需求型的转变

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是按照需求来确定供应量的,一旦出先供不应求,则会采取各种 有效的措施来来实现水资源的供应效率的提高,通过扩张供给来满足需求的。很多跨流域的调水工程都是在这种模式下进行调配的,但随着用水观念的转变,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时代的发展要求了,继续更加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注重水资源的有效的供应量,按照供给量来确定需求量,从而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来形成节水的观念,并且能够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

2.3.更加全面的水资源管理内容

水资源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了需求管理模式,在水资源的管理内容中的主要的表示便是从單方面的水利工程管理转变为全方位的水资源管理。在供给管理的模式下水资源的管理主要是在于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而基本上是对水利工程进行的管理,而需求管理的模式下的水资源管理内容不仅仅包括了水利工程的管理,其更重要的是通过法律、经济、技术等众多手段来实现水资源的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在建国前的几千年的水事活动中,先辈们对水的管理的内容几乎都是水利工程的管理,这是由于当时我国的社会结构所决定的,当时我国还处于农业社会,因此农业的水利管理和防洪灌溉等即为水资源管理的主要的核心内容 [2]。

3.关于水权的清晰界定

水权的清晰界定是水资源市场形成的先决条件,所谓的水权即为产权在水资源利用汇总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说,水权是指对于水资源使用的权力,即为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精进主体依据需要而使用水资源的权利。

在供给管理为主模式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利工程的理想及建设,水资源的分配以及再分配还有就是重新配置基本上是通过各级政府的行政干预来实施的,因此水政管理与水务管理实际上是合而为一的,即都由政府行政部门管理的,而在需求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下,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和分散决策管理的管理体制就必须要实现政企的分开,而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市政企分开的产权基础。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国家作为水利工程的所有者,将会以水权管理为核心进行水政的管理,各个供水的企业将会享有对供水服务的经营权,在法律上成为民事权的主体组成部分,依照法律条文自负盈亏,实现了税服务的分散决策权[3]。

由于生态环境的限制和传统水资源的管理方式上是存在着种种问题的,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水资源管理方式已经从供给管理为主向需求管理为主发生了转变,其特别是在水资源比较短缺的国家和地区中,管理方式的转变有效的促进了稀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结语: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迫切的需要转变以往的以供给为主的水资源管理的方式,攻击的管理方式的模式下,水资源的消耗程度是会不断的提高的,而水资源短缺的危机则会越来越严重,而需求管理的模式下,水资源则能够实现最大化的最大程度上的有效利用,对于新增水资源的供给分配通过水资源市场的完成,这是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水危机问题的。

参考文献:

[1]潘里中,等.中国水资源与世界各国水资源统计指标比较[J].水科学进展,1996(1):28.

[2]Postel,Sandra.Water for Agriculture:Facing theLimits[R].World-watch Paper 93,Washington,D.C,1989.128

[3]Lee,Terence R.Water Management in the21st Century:The Allocation Imperative[M].Edward Elgar USA,1999.67

猜你喜欢

水资源供给水利工程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供给侧”何以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