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屋整体顶升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2015-10-21郭丰刚海江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施工技术

郭丰刚 海江

【摘要】房屋整体提升施工技术的应用是针对原有房屋室内外使用高度无法与要求或需要相满足而开展的基础抬起加固技术,在不对房屋上部结构进行拆除的前提下,对房屋开展水平切割、整体顶升以及再接筋加固的一种施工方法。该技术的运用,避免房屋拆除重建过程中有较大的投入产生。

【关键词】切割;顶升;钢筋加固;施工技术;

一、工程概况

某地区华联商场改造工程工程,为四层(局部六层)框架结构,建于1992年。原设计该建筑物的一层和二层层高为2.9m,现已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每层需整体抬升1.4m。2009年5月,对该建筑物进行整体顶升施工,通过顶升加固,使该建筑达到了设计要求,避免了房屋的拆除重建。

二、工艺特点

房屋整体顶升施工技术是针对原有房屋室内、外使用高度不能满足要求或需要进行基础抬起加固,在不拆除房屋上部结构的前提下,对房屋进行水平切割、整体顶升、再接筋加固的一种施工方法。具体施工时,先在混凝土结构柱上施工上下抱柱梁,然后安装液压顶升系统,再用静力切割设备对结构柱进行切割分离,墙与柱之间采用人工凿除的方法进行分离。再通过液压同步顶升控制系统控制千斤顶同步顶升,顶升过程中通过节点托换方法,将柱子切割线以上重量传递给千斤顶和钢筋混凝土预制块,再由千斤顶传递给切割线下部柱子,最后再传给基础。顶升到设计标高后,对立柱钢筋采用挤压套筒机械连接,对剪力墙钢筋采用焊接的方法。钢筋连接完毕后浇注微膨胀混凝土,对新老结构进行连接,最后拆除顶升设备,凿除顶升抱柱梁,并重新对结构进行装饰,即可达到使用要求。通过顶升技术的成功运用,实现了建筑升高,满足了空间使用需求,大大节省了工程改造费用,并节约了建筑材料,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保护了环境。

三、施工工艺

1.施工要点

(1)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分以下部分:材料准备、机械设备、建筑结构加固、垫块的预制和运输、楼梯与地面和墙与柱间分离。

1)主要材料:水泥、钢筋、石子、16I、20厚钢板等材料都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并进行复试合格的,预埋铁的制作严格按设计要求。

2)主要设备:

PLC控制操作系统、液压泵站、200吨液压千斤顶、新型切割链锯、精密全站仪、钢卷尺、靠尺、专用钢尺、光栅尺、搅拌机、插入式振动泵。

3)当建筑物有室内、外楼梯时,为了保证在不破坏楼梯的前提下进行顶升,因此根据设计必须楼梯进行加固;外楼梯:主要采用在楼梯下增加一道联系梁后然后用型钢与上部结构焊接,形成斜拉体系;内楼梯:直接将最下梯段中部切断后用型钢与上部结构焊接,形成斜拉体系。

(2)抱柱梁施工

1)下抱柱梁主要设置在外墙承台基础不能满足垫块支撑需要处作房屋顶升时基础,除砼浇灌密实、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外。上表面标高误差和和平整度必须控制在2?以内。

2)上抱柱梁不仅是房屋顶升时承担上部荷载,而且在房屋四周设置水平限位处抱柱梁的侧面垂直度直接关系房屋的垂直度。

(3)限位裝置的安装

为保证顶升过程中的稳定,避免房屋发生平动和转动,房屋四角柱抱柱梁两侧设置限位结构。中间各柱用槽钢作为联系梁进行拉接,以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1)限位装置:主要采用L160*14的角钢和扁铁焊接而成,下面与下抱柱梁的预埋铁焊接,侧撑为L160*14的角钢。

2)限位高度:顶升高度在1.1米以内一次到位即高度=1.36米+顶升高度(地下净高2.6米)。顶升高度为2.1米的时,当顶升到1.0米时,将限位通过绑条焊的方式进行接长,并加焊第二道斜撑。

(4)顶升

1)编程是根据即将顶升建筑平面图、上部结构和液压泵站的供应能力,将建筑基本划分几个区,每台液压泵站供应两个区的液压。同时对每个区内千斤顶进行编号。

2)设备就位分为:千斤顶安装、液压泵站、光栅尺、标高尺安装、和液压管的连接等。

3)称重PLC控制操作系统它是将通过计算机的专用软件程序将各的千斤顶压力和行程及时反映在控制的计算机上,由一名专业高级指挥员根据油泵的压力和和行程、进行调整,将所有千斤顶实行同步升、降。称重就是确定每一个千斤顶起始顶升压力。由于每根柱的上部承载不同,所以每个千斤顶起升压力,必须一个一个进行测试,并将其数值记录在电脑中。

4)顶升试顶升后,观察后若无问题,便进行正式顶升。

(5)主要关键工序及注意事项

1)垫块制作的质量:外形尺寸的精度一定控制2mm之内,使用时强度一定达到设计要求,制作用模板要及时检查,不行立即进行更换;使用时如发现垫块开裂和外形尺寸偏差超过要求立即进行更换。

2)上抱柱梁的底面平整度、设置限位处侧面垂直度和下抱柱梁的顶面平整度在2?以内。如有超过的,上抱柱梁可机械磨;下抱柱梁的顶面可提前用C30细石砼找平。

3)顶升时上抱柱梁、垫块的砼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如为了赶工期可将提高砼配合比等级,但必须以同条件养护试块的试压值为依据。

4)顶升过程中要密切检查千斤顶压力和顶升高度是否相一致。

5)千斤顶压力的每次升、降时,压力变幅值要控制在2MPa以内。

6)顶升过程中要密切检查限位和联系梁是否有异常,如有问题及时进行加固;顶升高度为2.1米的一幢时,当高度达到1.0米时,必须停止顶升,进行限位加高连接并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固。

7)支撑垫块加固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固,一般每升高40-50?加固一次;当两垫块间采用竖向钢筋上下焊接加固时,竖向钢筋必须紧靠垫块侧面,且与每个垫块预留的上、下两根?6钢筋必须焊接。

8)由于上抱柱梁的底标高相同,为了检查支撑垫块顶标高,必须在每个支撑设置标高控制线;每次千斤顶回程前,必须逐一检查柱两侧的垫块垒加的高度,同一柱的支撑垫块标高差不得超2mm,整个建筑物的支撑垫块顶标高差必须控制在3mm以内,如超过上述数值,必须用钢板进行调整。

9)支撑垫块的拆除一定待后接柱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拆除。

10)顶升前,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专业岗位必须由相关资质证件专业人员操作;顶升时设立一名总指挥,所有人员听从指挥员的指令进行操作。特别是油泵控制人员。

11)在检查建筑物达到设计要求的标高后,方可拆除设备。

2.效益分析

通过整体顶升技术的成功运用,带来多重效益。一是实现了建筑升高,满足了空间使用需求。二是节省了费用。顶升费用仅约为重建费用的1/5,还不包含装修和拆除费。三是缩短了时间。大大缩短了建设工期,使较快地投入使用,建筑可及时发挥功能。四是节能环保。节约了建筑材料,减少了建筑垃圾的产生,减小环境污染。

四、结语

房屋顶升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建筑物满足空间使用的需求,不仅节约了重建费用,而且还大大缩短的建设工期的整体时间,便于建筑快速投入使用,使其发挥最大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夏珣,刘又夫,邓庚厚. 试述顶升式建筑法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J]. 中外建筑. 2008(07).

[2] 陈国政,陈守安. 柱基加固顶升纠偏复位工程实践[J]. 勘察科学技术. 2007(02).

作者简介:

郭丰刚,男(1978-12),河南洛阳,研究方向:城建,身份证号码:411222197812255518

海江,男(1972-8),河南洛阳,研究方向:城建,身份证号码:410303197208092578

猜你喜欢

施工技术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