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技术预防和处理

2015-10-21左倩倩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处理方法房屋建筑

左倩倩

【摘要】制作混凝土的材料、混凝土的制作以及混凝土浇筑和养护都直接影响着混凝土成型后的质量,必须确保混凝土的质量。从源头上对混凝土材料质量进行把关,在混凝土施工中应熟悉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了解设计要求及细节、节点做法,弄清有关技术资料对工程质量的要求等。本文分析了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技术预防和处理方法。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预防;处理方法;

混凝土施工是房屋建筑建设的关键环节,特别是混凝土的构成复杂、施工工艺重点多、技术要求高,如果出现原材料、混合比、养护等方面的问题,很容易使房屋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使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能下降,这会给房屋建筑带来隐患。应该以施工技术的应用为中心,控制好混凝土原材料与混合比,以更为准确的技术强化来预防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进而保障房屋建筑结构、性能的安全性。

一、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从混凝土原材料导致的问题层面上看。当前,我国房屋建筑行业为了方便混凝土的拌合、运输,施工企业多采取的是商品性混凝土。长距离、多时间的运输,已拌合的建筑混凝土会造成坍落度损失、水灰比变大等情况会产生,这样就难以保证建筑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质量水平。采用的是现场拌合,如果混凝土材料的细集料和粗集料自身所含的泥量过大,而冲洗不彻底都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不合标。再者,粗集材料本身级配系数的不合理,石、砂、水泥、水等配料比例的不合理性,也极有可能由于水泥浆不足,导致现浇的混凝土当中的构件出现类似蜂窝现象的产生,致使混凝土的质量出现严重问题,结构也是大打折扣。

2.混凝土施工工艺造成的问题

(1)模板工程问题。对于混凝土施工浇筑之前模板的组合安装是一项精细而严格的工作,在具体的施工中基本没有关于模板安装和拆卸防的设计,也没有给出相关的规范说明。现场施工中对于模板的制作、拼装、和模等都无法做到精确,使得在实际运用当中出现诸如变形、开缝等情况,可能导致混凝土浇筑构件出现变形、漏浆、蜂窝麻面等质量问题,混凝土构件失去应该符合要求的强度性能。

(2)混凝土浇筑、振捣问题。混凝土拌合时间不足导致水泥未能充分进行水化反应,施工混凝土配合比未能按照要求进行配料,都会影响到混凝土成型后的强度。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对于现浇构件振捣不够密实,振捣部位不完整、振捣棒插入深度不够等情况,也有可能造成现浇混凝土构件在成型后出现蜂窝麻面的质量问题。

3.养护技术的问题。对混凝土实施养护工作的目的主要为了达到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有效可行的控制目的,从而可以降低其内外的温差状况,使其能够符合混凝土抗力方面的相关要求。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塑料布的覆盖处理,尤其是冬季时期在塑料布基础上进行防寒毡覆盖处理,完成相应的保湿保温工作,防止混凝土表面因为脱水产生裂缝现象。同时应当设置一部分隔热层,有利于达到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有效目的。

三、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预防和处理方法

1.混凝土原材料的预防。一方面,应该从原材料的质量入手,严格控制水泥、骨料、添加剂的技术性能,要管控混凝土原材料的采购和检验渠道,做到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有效保障。另一方面,要根据混凝土项目设计进行规范的原材料配比,在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基础上,确保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质量。

2.混凝土桩基施工的技术处理。第一,长螺旋钻孔砼灌注桩。长螺旋砼灌注桩在施工时易出现如下问题: 钻孔机钻到孔底标高时应停钻静拨,如钻动提钻杆,在孔底产生大量的虚土,减少桩的桩端承载力,在灌注砼前应倒入 30-20cm 碎石,用夯锤夯实,然后下钢筋笼灌注砼。 灌注的砼塌落度应控制在 10cm,塌落度过小容易产生断桩, 灌注砼时应全程振捣, 并做好后期养护。第二,振动灌注成孔桩。严禁在桩没达到设计标高时长时间振动,否则对相邻桩产生缩径或断桩。 在振动灌注成孔桩施工时为提高桩的承载力应采取复打,复打时必须将振管上的泥土处理干净后再施工。 在土中严禁反插,因在土中反插时易将泥带到桩内产生断桩。第三,超流态砼灌注桩。超流态砼灌注桩技术成桩原理是用砼泵注超流态砼通过钻杆压入孔内,形成砼护壁,将砼注满孔后下钢筋笼至设计标高,提高了桩的承载力,灌注时应该注意灌注的流量控制,要加强对灌注桩塌落度的控制,防范有害裂缝的产生。

3.改善浇筑过程中的施工工艺。为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对于混凝土的浇筑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一般采用“同一坡度、分层浇筑、一次到顶”的原则,以此来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同时可以防止由于混凝土沉落而产生的裂缝。为了减少混凝土内部微裂缝,还可以采取二次振捣,即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以此来排除混凝土泌水在骨料和水平钢筋下部产生的空隙及水分,并提高混凝土与钢筋间握裹力,最后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10%-20%,最终达到提高砼抗裂性目的。目前混凝土的浇筑一般使用泵送混凝土,在泵送混凝土的表面一般水泥比较厚,浇筑完2-6h后,应先用长刮尺根据设计的标高进行刮平,接着采用木抹子进行反复搓压,以使它的表面达到密实的要求,在砼初凝前使用铁板压光,减少砼表面水分的散发,同时可以控制砼表面的龟裂。下面是我们在施工中经常的浇筑方法(见图)。

4.板面钢筋保护层技术预防和处理措施。在设计阶段加大板面钢筋的直径或厚度,严格按照《钢筋施工方案》要求对马凳铁进行高度加工,在钢筋交界处进行绑扎,以防开裂。对于垫块也要严格的按照设计图纸规定的厚度即15mm左右的厚度。最后加强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和作业过程中的成本保护意识,减少板面钢筋踩踏量。

5.混凝土养护的预防和处理。混凝土硬化与凝结是因为水泥同水产生了水化反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我们应当采取一些有效的工艺手段,让水化反应发生得更快更彻底。这种建立合适水化反应环境的工作,就是混凝土养护的过程。为了让水化反应快速充分完成,使混凝土硬化凝结速度加快,我们要防止成型混凝土的过度风吹、寒冷、干燥、暴晒。这些恶劣的环境都会使其产生异常缩或是裂缝破坏。对此我们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对其表面进行及时洒水养护,以保护表面湿润,防止表面过干造成的裂缝。表面养护的具体要求有:第一养护混凝土的时间不应当少于28天。第二低塑性混凝土应当在浇筑完成之后,马上进行喷雾养护,之后再进行及时的洒水养护。而塑性混凝土也应当在浇筑完成的6-18小时之内开始进行洒水养护工作。第三,混凝土的养护应当连续进行,中间不要中断,确保在养护期内,被养护建筑一直处在表面温润的状态。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出现问题是建筑施工的常态,同行对此既不要过分关注,也不能听之任之,应该采用科学的态度和客观的方法,利用技术的手段,重点对房主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问题进行详尽分析,在结合实际和根据设计的同时,对症下药,解决房屋建筑工程中相关的问题,切实将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好,确保建筑行业在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龙头和领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进才,王利,陈倩.浅谈钢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预防[J].科学之友.2011(04)

[2]邓小芳.浅谈某房屋建筑工程鋼筋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J].大众科技.2012(10)

[3]王凤亮.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现代装饰.2011(02)

[4]张威琪.论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的技术性处理[J].黑龙江科学,2013,10:47.

猜你喜欢

混凝土施工处理方法房屋建筑
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措施探讨
完善房屋建筑质量监督机制
无裂缝大坝混凝土施工若干关键工艺
论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管理
试析深基坑支护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施工管理
探究发射机风机运行中常见故障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房屋建筑中的房建地基施工论述
关于房屋建筑结构坎镇设计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