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导流泄洪洞衬砌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

2015-10-21梁艳萍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裂缝成因预防措施

梁艳萍

摘 要:在导流泄洪洞混凝土衬砌施工中常常会出现混凝土裂缝,其中有些裂缝会影响

混凝土的结构安全,影响导流泄洪洞的正常运行。结合南河水库导流泄洪洞工程,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并制定了预防措施,实践证明,这些预防措施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其他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衬砌混凝土 裂缝成因 预防措施

1 工程概况

南河水库导流泄洪洞洞身段长度448m,城门洞型,衬砌混凝土厚度0.5m,衬砌后断面尺寸为4m×5.2m。洞身底板至拱脚以下0.2m混凝土设计标号为C40W6F200高强耐磨蚀混凝土,顶拱为C25W6F200钢筋混凝土。

2 施工方法

洞身混凝土浇筑9m为一仓,设施工缝,分布筋不断开,0+25、0+79、0+142、0+196、0+259、0+313、0+340、0+394、0+439处设变形缝,填充2cm厚泡沫板。

按照设计分仓,底板及1.2m侧墙采用组合钢模板,地泵输送混凝土入仓。顶拱及侧墙采用钢模台车,地泵输送混凝土入仓,浇筑至拱脚位置处改换C25配合比。

从6月28日开始洞身混凝土衬砌,至9月13日底板浇筑25仓(0+25~0+250,共225m),顶拱及侧墙浇筑13仓(0+25~0+142,共117m)。混凝土表面裂缝几乎每仓都有,一般在拆模3天后裂缝开始出现,底板及1.2m侧墙,裂缝从施工缝处向下延伸,侧墙及顶拱裂缝从施工缝处向顶拱发展,呈线形分布,比较有规律。大部分仓C40混凝土侧墙部位出现裂缝,并有多条渗水,顶拱C25裂缝较少。

3 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混凝土是一种抗拉强度很低的脆性材料,抗拉强度只是抗压强度的1/10~1/20。导致导流洞衬砌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因素很多,错综复杂。裂缝往往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裂缝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质条件、结构设计、温度应力、收缩变形、材料、施工等。

针对南河水库导流泄洪洞裂缝产生的原因,根据实际调查发现,主要在C40混凝土部位出现了裂缝,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原材料;配合比;施工;环境因素等影响。

3.1原材料分析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对其抗裂性能有较大影响,应严格控制。导流泄洪洞洞身C40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经过试验室检测均合格。但原材料的品质会影响混凝土单方用水量,通过改善原材料可以降低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

3.2 配合比分析

本工程C40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如下表所示。

设计坍落度180~200mm。前期按此配合比施工存在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初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拉应力,后期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其他混凝土构件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同时,气温(或者混凝土表面温度)也会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便会出现裂缝。

因此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用量是影响混凝土裂缝的重要因素,本工程裂缝产生部位是高强泵送混凝土,水泥用量较大,通过优化原材料,对施工配合比进一步优化,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满足混凝土各项设计指标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的降低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从而减少混凝土裂缝。

3.3 施工因素分析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拌合、运输、浇筑、拆模、养护等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经检查混凝土在拌合、运输、浇筑环节设备配置合理,能满足每仓连续浇筑的要求,各环节均有专职质检员进行监控,运输到仓面的混凝土质量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主要在振捣和养护方面存在问题。

3.3.1 振捣影响

混凝土漏振会使密实性受到影响,混凝土因为不均匀产生裂缝;混凝土过振,会造成水泥浆与砂分离、石子下沉,在表面形成砂层,造成混凝土裂缝。因此应加强振捣的施工控制。

3.3.2 拆模养护影响

根据《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5110-2000,现浇结构底模拆模时的强度要求,本工程顶拱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即可拆模。

本工程钢模台车拆模时符合规范要求。

安排专人负责养护,但后续施工仍然出现裂缝。应改变养护的方法。

3.4 环境因素影响(内外温差影响)

经实际考察,洞内存在穿堂风,影响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湿度。新浇筑混凝土水化热较大,脱模之后内部温度很高,如果有风吹过,造成表面温度降低较快,内外温差较大,容易产生裂缝;因为有风吹过,混凝土表面水分损失较快,补水不及时,易造成干缩裂缝。

4 预防措施

根据前面的分析,裂缝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质因素、温度应力、收缩变形、材料、施工等。

通过原因分析,决定从改善原材料、优化配合比、提高施工质量、改善外部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预防裂缝的产生,具体措施有:

4.1 改善原材料质量

4.1.1 采用水化热较低的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从而达到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的目的。

4.1.2 选择级配良好的砂子,避免颗粒间存在空隙,降低水泥用量。减少砂中的有害物质,如有机质、粘土、硫酸盐等会使得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降低,极易发生干缩,使用前应加强检测,将其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4.1.3 粗骨料级配应合理,避免粗骨料有较大的空隙。对粗骨料的针、片状含量加以控制,减少混凝土薄弱层面。

4.2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在改善混凝土原材料的基础上,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优化,优化后配合比水泥用量减少了46kg/m3,降低了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和抗冲磨强度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4.3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4.3.1 根据气候条件,加强对砂石骨料(特别是砂子)含水量检测,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保证混凝土水胶比不变,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每仓浇筑时加大坍落度测量频次,保证设计的坍落度和和易性。

4.3.2 混凝土浇筑时,应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层入仓,卸料高度应严格控制,并及时平仓,防止出现骨料堆积现象,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间隙。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4.3.3 确定合理的拆摸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

4.3.4 加强养护。混凝土早期的前7天,水化热大,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急剧变化。内部产生残余应力,与温度应力进行迭加,而早期混凝土本身抗拉强度低、抗裂性就差,早期养护尤为重要。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拆模后,采用贴塑料薄膜保水养护,既保持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又使混凝土表面处于长期湿润状态,防止了因表面干缩出现裂缝。

4.4 改善环境。在洞口两侧悬挂保温帘,防止穿堂风对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并在混凝土拆模后及时覆盖,防止因风吹,混凝土表面的水分损失而产生的裂缝。

5 结语

采取以上措施,复工之后,混凝土底板澆筑7仓(0+250~0+313),侧墙及顶拱浇筑16仓(0+142~0+286)。经检查混凝土在浇筑后一个月内未出现裂缝,但在浇筑后35天开始出现裂缝,位置与原来一致,但裂缝数量明显减少,且长度和宽度明显减弱。

实践表明,通过改善原材料质量、优化配合比、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改善环境等重要因素,能明显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减少混凝土的裂缝。

猜你喜欢

裂缝成因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预防探讨
桥梁施工技术及裂缝成因探讨
浅谈矿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
浅谈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桥面裂缝成因及修补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