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有效运用

2015-10-21黄达标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利工程运用

黄达标

摘要:近年来,随着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不断增加,对我国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传统的治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生态修复应运而生。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为我国的生态修复事业提供一些参考建议,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运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人们越来越重视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有关问题,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在保障水利工程顺利建设的前提下,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水利工程建设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本文对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几项技术

目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工程措施,采取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而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措施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这种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我国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因此,相关的部门应该转变观念,按照生态修复的理论,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良,维护水利工程建设地区的生态环境。本文以金沙江向家坝水利工程位工程实例,探讨一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一)保护好表层种植土,保障生态修复植物重建具有足够的土壤资源

生态修复最为重要的资源就是土壤,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生态修复的效果。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时要注意保护表层的种植土壤。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设当中,表层土壤一般都和开挖的废渣被弃置在废渣场或被回填掩埋,这样就造成了表层土壤的浪费。在之后进行生态修复时,缺乏表层种植土壤成为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所以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重要前提就是做好表层土壤的收集和储存。在向家坝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工程施工地区的表层土壤开展的为期六十天的收集保护工作,共收集表层土壤35万m3,有效的解决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表层土壤不足的问题,并在8个月内植草40万㎡、种植乔木6.3万株、灌木24万株,有效的恢复了施工地区的生态系统[1]。

(二)尽量减少对生态植被的破坏,维护其原有的生态系统

按照生态修复的理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是最为有效的途径,因材,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要特别注意保护原有的生态系统,减少对现有生态植被的破坏。一般来说,水利工程施工的影响范围较广,扰动面也比较大,施工地区的原有植被被扰动之后,就会失去其生态功能,从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施工单位在施工时,要严格禁止随意施工,尽量避开植被较好的地区,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场地的重复利用率,将施工的占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向家坝施工区域的植被比较丰富,因此在工程设计时为了减少对植被的破坏,设计人员对设计方案不断的进行优化,将原本预定的4个废渣场缩减为2个,有效的节约了土地资源[2]。

(三)转变治理的模式和观念,积极采用新型的生态修复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时,施工单位为了保障施工现场的裸露边坡永久的稳定,会对其进行喷锚处理,但是这样一来,土地的利用类型就会被改变,降水难以渗入到土壤当中,从而就破坏了边坡的生态系统。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生槽、喷混植生等比较先进的技术逐渐被应用到生态修复当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向家坝在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现场的边坡采用了喷混植生防护技术,一个月之后就进行了植被覆盖。此项技术不仅能够保障边坡的稳定,而且还能够位植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环境因素,取得非常好的生态效果[3]。

(四)采取综合恢复的方式,重视土壤的改良和植被的配置

在传统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建设当中,人工造林的措施、類型和植被的种类都比较单一,再加上土地经施工扰动之后肥力下降,从而导致植被的成活率较低,而且容易退化。而在向家坝施工场地进行水土保持建设中,施工人员对不同的地区采用了不同的生态恢复的方法,如对施工现场的边坡在坡脚设置护脚墙后在进行覆土处理,选择的植被为小叶榕、小叶黄杨、泡桐等,这种综合配置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植被恢复的效果。

(五)用于水利工程生态修复的植被物种

对于水利工程生态修复的植被物种的选择需要遵循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则:1.植被物种要适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并且不能和当地的物种相克。2.植被物种要具有耐干旱、耐贫瘠和抗逆的特性,并且可以进行粗放的管理。3.生态效益和观赏效益兼具。4.注意考虑植被根系对水利工程的影响。根据以上原则,向家坝选择了适宜当地环境的植被,如乔木选择了泡桐、小叶榕、天竺桂等;灌木选择了小叶黄杨、冬青、三角梅等;草种选择了黑麦草、狗牙根等[4]。

二、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参建各方也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以期建设绿色水利工程,在施工单位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国的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对施工现场大坝两岸的边坡进行喷锚处理时,支护范围偏大,制约了生态修复措施的实施。2.在生态修复建设中,选择的植被物种缺乏多样性。3.生态修复之后,容易再次被破坏。

(二)建议

针对以上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给出以下建议:1.在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时,应该在保障边坡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边坡的开挖范围,并且在恢复边坡植被时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如喷混植生技术,尽量使边坡的生态系统快速恢复。2.选择植被时要根据工程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选择,并注意植被选择的多样性,采用综合恢复的措施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3.加强对已经完成生态修复地区的管理和保护,避免出现再次被破坏的情况[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水利工程建设当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使绿色水利工程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行业的发展趋势,而且对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生态修复工作,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幸定武,陈文柄.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临时防治措施设计初探[J].人民珠江,2014,(2):57-58,59.

[2]冯硕.关于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9):646.

[3]李春辉.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0):2665-2666.

[4]李锦蓝.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3):4115-4116.

[5]周悌洪.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5):2677.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水利工程运用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方式研究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云 南 立法保障水利工程规范化管理
试论生态水利工程的基本原则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如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