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

2015-10-21苏陈荣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技术

苏陈荣

【摘要】对于市政路桥建设工程来说,保证其使用舒适性、抗裂性、耐久性以及使用寿命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还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对于市政路桥施工质量有着关键影响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来说,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希望能给同仁以借鉴。

【关键词】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中的常见问题

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中,由于环境因素、施工条件、人为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施工质量问题,使路桥产生裂缝,甚至严重影响路桥内部结构,造成安全隐患。目前,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点:

1、抗拉力较弱

普通混凝土由碎石、砂砾、水泥和水拌合硬化而成。碎石和砂砾是混凝土的骨架,能够避免水泥产生收缩效应。水泥浆或被填充至骨料空隙,或被包裹在骨料表面,经过硬化后能够起到润滑作用,而且将骨料粘结成为一个坚固整体,使普通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但是砂砾、碎石和水泥属于脆性材料,本身的抗拉力较弱,如果路桥混凝土结构受弯或受拉,在一定的拉应力下会发生开裂问题。

2、弹性较差

普通混凝土路桥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压性能,其抗压强度在7.5~60MPa范围内,如果添加适量掺合物或减水剂,会使其强度增加至100MPa以上,但是普通混凝土结构的弹性较差,如果桥面遭受巨大的荷载量,则受力不均,使荷载量不能均匀分布,导致混凝土路桥结构出现裂缝,由于市政路桥通行量大且经常会有载重较大的车辆通行,所以普通混凝土路桥结构不能满足交通通行的较高需求。

3、路桥裂缝

路桥裂缝是市政路桥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形成裂缝的原因并不单一,由诸多因素综合引起,除了水泥收缩和荷载量较大之外,路桥外部的环境因素、气温变化也使混凝土出现变形,在混凝土结构内部产生应力,一旦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力,则会产生温度裂缝。

二、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道路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前准备工作

(1)原料准备。目前常用的混凝土水泥原料为硅酸盐水泥,需要严格控制水泥的强度,选用同类型水泥进行施工;在骨料方面,根据国家公路施工相关技术标准分析,碎石料需要具备级配好、强度高、色泽均匀等特点,同时控制骨料粒径在0.5厘米到3厘米,将骨料的含泥量控制在1%以下;同时在加骨料前需要将骨料中的杂质清除;在外加剂方面,需要根据水泥级配等,选用合适的减水剂,同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减水剂的掺入量;为了保证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和易性,并且保证混凝土内部密实度,可以在混凝土中参入一定量的矿物掺和料。

(2)配合比确定。在混凝土施工前,需要对混凝土原料进行检测,待检测合格后,需要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确定,相同标号的混凝土使用在不同位置,其配合比不尽相同。一般来说,挖孔桩混凝土坍塌度相对于钻孔桩来说要小,但必须保证所有混凝土配合比都满足工程施工设计要求。在混凝土配合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终凝时间、初凝时间、水灰比、塌落度等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泌水现象。

2、对施工现场的温度进行控制

针对温度应力的问题,可以采取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的方式,对施工现场的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在市政路桥施工中,通过采用冷水降温的方式,使碎石得以冷却,进而使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下降。如果是在夏季进行施工,特别是在高温的天气条件下,采用这种冷水降温的方式,能够使浇筑层面的厚度减小,有利于温度的降低。

3、对蜂窝马面进行控制

混凝土含气量太大且引气剂质量不好是形成混凝土表面蜂窝状的主要原因。因使用的引气剂不同沮不同引气剂的性能之间差异较大,在混凝土中呈现的状态也不同。在混凝土中有的引气剂会形成较大的气泡且其表面能低容易导致联通性大气泡的形成沮若振动不合理,则不能将大气泡完全排除必然会使硬化混凝土的结构表面形成蜂窝麻面。若混凝土过于钻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在搅拌时混凝土会裹入大量气泡在振捣合理的情况下汽泡也难以从钻稠的混凝土中排出,进而导致蜂窝麻面的现象出现且因为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差,会产生离析及泌水为避免混凝土分层六模后不能充分振捣使得气泡排不出来导致蜂窝麻面的产生且脱模剂的不合理使用也会造成硬化混凝土的结构表面产生蜂窝麻面。

4、对裂缝进行控制

荷载设计不合理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产生的裂缝主要有次应力裂缝和直接应力裂缝。直接应力裂缝的出现是因为在设计阶段中的计算机模型不合理加结构安全系数过低、设计中结构处理不当、荷载定量设计时发生漏算或少算的情况、结构刚度不足、推算结构受力与实际结构受力不符合、断面设计不足、设计图纸交代不够清楚及钢筋布局失误或数最偏少等。

5、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的应用

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是路桥施工的重要技术。首先,要对模板进行设计,综合考虑模板安装和拆除的便利性以及模板支撑的牢固性,同时保证模板的强度、刚度、平整和稳定,避免模板的变形和密封严密,防止混凝土浆体流失。其次,合理选择模板材料,确保模板材料具备良好的吸水性和防腐性,根据构件规格和形状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模板材料。通常,圆形构件选择钢模板,T形、E形等复杂构件,选择竹胶板。再次,要对模板进行相应处理,钢模板要保证其平滑度,对模板表面实施抛光处理。此外,要对模板细节进行处理,保证模板螺栓固定的牢固性,避免模板破损。

6、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

混凝土浇筑是路桥施工中的关键环节。首先,要严格把控混凝土的送料,在混凝土初步凝结时保证送料到位,逐车测量混凝土坍落度;其次,进行分层浇筑时,控制好每层的厚度,进行浇筑前,要进行详细的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才能实施浇筑;再次,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选择合适的振捣设备,防止振捣过度和振捣不足。通常为了减少混凝土振捣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数量,要实施两次振捣。

7、混凝土施工过后的养护和修补

(1)做好混凝土的养护

根据混凝土的水硬性特征,在混凝土固化、硬度增强的过程当中,为避免因表面水分流失不当造成的色差、微裂纹现象,保证其强度和持久性,需要在其硬化的早期阶段进行特别养护。首先,根据混凝土的强度和施工时的气象条件,等试压块达到规定强度要求时,才能将混凝土的各部位构件侧模进行拆除。模板拆除后,需要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防干燥保护,可用传统的浇水法,或者用养护遮盖物进行覆盖,新型的混凝土养护剂、养护膜也是不错的选择,养护时间根据气候而定,一般12h以上。

(2)做好混凝土施工缺陷的修补

针对混凝土的泌水性以及模板偶然漏浆的情况,混凝土表面时常有砂带、气泡状孔洞等缺陷,需要进行修补。侧模拆模后,需要立即对混凝土表面的砂带和浮浆进行清理并补缺。

结束语

总之,基于混凝土的诸多优良性能,混凝土在路桥工程等土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为更好的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混凝土为人类造福,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混凝土技术的相关研究和创新,为进一步提高路桥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建设高效城市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戴辉.道路桥梁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J].路桥工程,2014,26(7)

[2]王刚.道路桥梁工程中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浅谈[J].工程技术,2013,26(7)

猜你喜欢

市政路桥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早期变形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自我修复的神奇混凝土
混凝土
市政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市政路桥的裂缝原因及防治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