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述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防控

2015-10-21关文宇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骨料模板水泥

关文宇

【摘要】随着我国經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建筑物的美观性和安全性。而混凝土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材料,整体性能优于其它绝大多数建筑材料,不仅具有极强的耐用性,性价比也较高,因此被广泛用于各种工程中,其性能能否得到保证将直接决定着建筑物的安全性。本文主要阐述了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分析和研究了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如何做好质量防控,保证施工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前言】:在目前的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为了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对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做出相应的探讨显得十分必要。

一、混凝土质量的内在的施工要求

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混凝土强度是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通过查阅相关参考文献可知,在水灰比相等的情况下,水泥标号越高,所配制出的混凝土强度越高,所以在进行混凝土配制时,必须对水泥的质量和标号,严格把关。同时在水泥标号相同的情况下,水灰比越大,所配制出的混凝土强度越大。组成混凝土的另一重要材料是粗骨料,粗骨料的选择是否得当将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直接的影响。通常而言,在石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由于石头的形状和大小都会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影响,石头的表面越粗糙,所配制出的混凝土的强度越高。在水灰比或者配合比相同的情况下,用碎石配制的混凝土在强度上要高于用卵石配制的混凝土。鉴于上述情况,在混凝土配制时,应该严格控制粗骨料的大小,通常而言,粗骨料的直径控制在3.2cm左右最佳。由于施工过程中水泥浆中含有大量水分,当混凝土凝固时水泥浆中的水分会发生气化现象,由于气化会放热使得混凝土的温度升高,会增强混凝土凝固后的强度,高湿度和高温的施工环境利于混凝土的凝固。当施工温度比较低时,水泥浆中的大量水分被凝固,气化现象难以发生,使得混凝土凝固后的强度达不到施工标准。

二、混凝土材料质量控制

2.1水的质量要求凡可以饮用的水均可用于拌制和养护混凝土。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不能使用,对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不允许使用海水。

2.2水泥的质量控制水泥是混凝土应用材料之首。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优先使用散装水泥;(2)运到工地的水泥,应按标明的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和出厂批号,分别储存到有明显标志的仓库中,不得混装;(3)水泥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防水防潮,已受潮结块的水泥应经处理并检验合格方可使用;(4)水泥库房应有排水、通风措施,保持干燥;(5)先出厂的水泥先用;(6)应避免水泥的散失浪费,作好环境保护。

2.3骨料的质量控制砂优先选用优质江砂或河砂,混凝土工程应选用中粗砂,对于泵送混凝土,砂宜用中砂,砂率宜控制在39-43%。碎石针片状颗粒状必需严格控制。

2.4掺加掺合料大量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数量优质的粉煤灰后,不但能代替部分水泥,而且由于粉煤灰颗粒呈球状具有滚珠效应,起到润滑作用,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从而改善了可泵性。特别重要的效果是掺加原状或磨细粉煤灰后,可以降低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减少绝热条件下的温度升高。

三、混凝土的搅拌及运输质量控制

3.1混凝土拌和质量控制要点混凝土配合比应严格控制,拌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均匀。

3.2混凝土最小拌和时间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根据施工规范要求确定,掺有外加剂时,搅拌的时间应适当延长。粉煤灰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比基准混产土延长10至30s。

3.3混凝土运输过程注意事项运输中不致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过多温度回升和坍落度损失。

四、混凝土浇筑

4.1砼浇筑前的准备

1)组织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班组必须熟悉图纸,明确施工部位的各种技术因素要求(砼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初凝时间等);

2)组织班组对钢筋、模板进行交接检,如果不具备砼施工条件则不能进行砼施工;

3)组织施工设备、工具用品等,确保良好;

4)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墙、柱模板的清扫口应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

4.2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

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3m,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应采用串筒、导管、溜槽或在模板侧面开洞;

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200mm;

3)开动振动棒,振捣手握住振捣棒上端的软轴胶管,快速插入砼内部,振捣时,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振捣时间为20~30秒,但以砼面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显著下沉、表面泛浆和表面形成水平面为准。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做到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靠近模板距离不应小于2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混凝土面50~10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

5)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

6)浇筑完毕后,检查钢筋表面是否被混凝土污染,并及时擦洗干净。

4.3浇筑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停止浇筑

1)混凝土初凝并超过允许面积;

2)混凝土平均浇筑气温超过允许偏差质,并在1小时内无法调整至允许温度内;

3)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大雨或暴雨天气。

4.4施工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挖出混凝土

1)不能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或对水工建筑带来不利影响的级配错误的混凝土料;

2)长时间凝固、超过规定时间的混凝土料;

3)下到高等级混凝土浇筑部位的低等级混凝土料。

五、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5.1在保证浇筑坍落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水量。夏季施工时应用缓凝型的泵送剂;

5.2选粒形好、级配好、含泥量小、空隙率小的粗细骨料,并优选最佳砂率;

5.3施工时,不能过振、欠振、漏振,要快插慢提振捣棒;

5.4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以利于散热,减小约束。(下转第371页)__(上接第366页)

5.5遇到大风或暴雨时,应及时保湿、覆盖。当混凝土失水产生裂缝、表面出现硬皮时,可用喷壶喷雾水进行表面处理;5.6严格控制拆模时间,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拆模。

六、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早期养护,应派专人负责,使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应能满足混凝土硬化和强度增长的需要,使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

【结语】:总而言之,随着预拌混凝土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工程质量的日益重视。混凝土施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在施工过程中结合理论与实际经验多观察、多比较,出现问题后及时分析总结提前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混凝土施工技术才会不断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孙振涛.浅论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J].城市建设,2014,(2).

[2]肖明辉.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基础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2,(12).

[3]范飛.论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资讯,2013,(1).

[4]秦永继.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研究[J].城市建设,2013,(5).

[5]陈殿明.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防控[J].中国建设.2013.

猜你喜欢

骨料模板水泥
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离散性试验研究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把握数学解题模板,轻松做题一二三
SOLIDWORKS Electrical清单模板定制方法
轻骨料混凝土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与推广对策
浅述轻骨料混凝土性能及施工
文档提效 用好WPS模板
再生混凝土骨料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展望
天价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