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要点

2015-10-21张丽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护壁夯法市政

张丽

【摘要】作为市政建筑工程的基础,地基处理的质量好坏对建筑整体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广大的国土面积使得很多地方的地质条件各不相同,特点各异,给地基处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也要求地基处理过程要恰当地选择相应的地基处理技术,保障房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要点

前言

工程建设中,应根据不同的地况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施工过程严格监督,不留任何一点隐患,这不但保证了市政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也保障了居民使用或居住时的安全,地基处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研究人员加强责任感,努力开发出更安全、高效和稳定的地基处理技术,使我国由工程建设大国向工程建设强国迈进。

一、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的特点分析

1、复杂性

我国地广物博、幅员辽阔,南北质地结构构造有很大区别,比如淤泥土、冻土、季节性冻土等土质,在这种土质之上施工必须要进行处理,还有一些地方处于地震频发区域,地基则容易变动,以此来看地基施工具有复杂性。

2、严重性

市政建筑工程大多为基础类工程,工程完工后进行检查,哪怕是检查出地基施工有缺陷,但是很难进行修整,如果返工处理则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如果不作处理,则会存在安全隐患,没有做针对性的处理,极其容易在使用过程中造成安全事故,给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3、困难性

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的困难性是指和工程其他部位相比较而言,市政建筑工程的地基施工的难度比较大,主要是由于地基施工在地下进行,难度要比在路面之上施工要大很多,也就是难度系数大,还有就是地基属于市政建筑工程的基础位置,如果出现问题,有可能会对整个市政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中的关键技术要点

1、地基基础的形式选择

如果地基的承载力足够大,且地基基础的分布与上层建筑的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基本一致,在此情况下采用独立基础较为适宜;如果地基较为软弱,上层建筑物楼层较高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筏形基础,筏形基础的优点在于与地基的接触面较大,但对于独立基础来说,其造价较高;如果施工现场土质较好,属于地下水位相对较低的亚粘土及粘土,则可以考虑采取人工挖孔灌注桩作为支柱。若地基的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且属于软土的地基,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相关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2、人工挖孔桩施工技术要点

(1)主要施工程序

场地平整放线、定桩位→浇垫层→架设支架,安装设备等→边挖边抽水→桩孔周壁的清理→支撑护壁模板→浇灌一周护壁混凝土→拆模后继续下挖,支模,浇护壁混凝土,循环作业→作扩大头,对桩孔验收→排除孔底积水,钢筋笼设置固定→浇灌桩身混凝土。

(2)成孔工艺试验

挖孔桩在正式施工前应进行成孔工艺试验,数量不得少于两个,检验桩侧壁土层有无坍塌缩孔、流泥、涌砂现象,混凝土护壁是否起到应有效果,桩端扩大头成型能否符合设计要求。

(3)桩距开挖顺序

当桩净距小于2 倍桩径且小于2.5m 时,应采用间隔开挖。排桩跳挖的最小施工净距不得小于4.5m,待第一批桩浇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60%时,再开挖相邻桩。

(4)挖孔方法

由人工从上至下逐层用锹镐进行,遇坚硬土层用风镐、锤钎破碎,遇孤石时应由专业爆破人员采取可靠的爆破措施。爆破时应注意安全,防止炸坍护壁,设计建议优先采用小剂量炸药多次爆破法进行。挖土次序为先中间后周边,按设计桩径加两倍护壁厚度控制截面。

(5)护壁

每节护壁长度为1000mm,应视现场挖孔情况而定。第一节护壁须高出地面200mm,同时做护肩,第一节定位后安装护壁钢筋,支护壁模板,然后浇灌混凝土。護壁混凝土强度达5MPa 以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的开挖。护壁往下施工时,以每一节作为一个施工周期,每浇筑完三节护壁,需校对桩中心位置及垂直度。

(6)钢筋笼制安

钢筋笼制作、安装、主筋接头错开50%,螺旋箍筋每隔1.0~1.5m 与主筋按梅花形用点焊固定,每隔2m 加设一道加劲箍。对于长度大于15m 的钢筋笼可分段制作,现场吊装就位时焊接,应采取措施将钢筋笼悬固在孔内正确位置及标高上。

(7)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时,孔口处应设护口筒,灌注时尽量避免碰撞孔壁;灌注桩的混凝土灌注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0,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80~100mm;浇注混凝土时应采用串筒,串筒末端离孔底高度不得大于2m,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分层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实;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养护。

3、换土垫层地基施工技术

(1)粉煤灰吹填法

由于粉煤灰具有透水性强的特点,可以利用粉煤灰进行地基的吹填,在降低填土的工期和费用的同时,同时还可以加速吹填土的固结。在施工中要将淤泥和粉煤灰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吹填,保证施工的均匀,进而改善土的固结性质,不仅对地基的牢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还开发出来大量的土地。

(2)DDC 灰土挤密法

为了消除地基的湿陷性, 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并减少地基的变形,需要采用DDC 灰土挤密法来进行,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的施工工艺,用螺旋钻机在孔中分层注入灰土,分层夯实成桩,同时反复锤击使桩径逐步扩大,最终与桩间部分土组成符合地基。

(3)IFCO 强制固结法

该技术主要是针对提高土体的固结率为目的的,是借助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进行的,对保证固结速率的顺畅,缩短工期以及保证混凝土质量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振密加固

振密加固方法是采用一定的手段,通过振动、挤压使地基土体孔隙比减小,强度提高,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主要包括表层压实法、重锤夯实法、强夯法、振冲挤密法和土桩法等。其中强夯法在建筑基地加固中应用较广泛。强夯法主要是针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的方法,其所使用的工具是夯锤,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后落下,利用落下所产生的冲击力从而夯实土壤的效果,通过此方法处理的地基具有很好的强度和抗振动性。强夯法在施工中要注意以下技术细节:

(1)施工前要进行试夯,调整确定夯点间距、落距、夯击数等;夯击时,选择合适的夯点,避免压缩变形的扩散角重叠,不出现地面隆起和翻浆。

(2)夯击后要合理确定间歇时间,保证空隙水压完全消散。

(3)在易翻浆的饱和粘性土上,可在夯点下铺填砂石垫层,以利空隙水压的消散,可一次铺成或分层铺填。

(4)尽量避免雨期施工,必须雨期施工时,要挖排水沟,设集水井,地面不得有积水,减少夯击数,增加空隙水的消散时间。

5、水泥土搅拌桩法

粉体喷搅拌法和深层搅拌法是水泥土的浆液搅拌的两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深层搅拌法(处理地基的深度为10 米左右),该方法应用的基本原理是地基当中的土和水泥窑通过搅拌机器将其搅拌在一起,在水泥等固化剂的作用下,地基当中的一些软土能够结合成一块,成为一个大的整体,再加入水泥使其形成一个在底下的连续的坚硬墙体或者是一个个的水泥坚硬土桩,这些物体都有很大的水稳定性。如果在地基中检测的天然水含量低于30%或者高于70%,地下水的pH 值检查结果低于4 时不适宜使用该技术方法进行地基处理。使用连续搭接的水泥搅拌桩可以看作是基坑止水的障碍,但是其搅拌能力会受到限制,例如,如果在地基的承载能力超过140kPa 的粘土的地基中应用这种技术不会合适,具有较大的应用难度。

结束语

总之,为了有效提高市政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要提高市政建筑工程地基施工的重要性,需要科学合理的采取施工技术,严格规范得制定相关方案和策略,抓住地基施工技术要点,禁止出现应付了事、不规范操作行为,给市政建筑工程留下质量隐患。

参考文献

[1] 张永涛. 浅谈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 科技与企业. 2014(02)

[2] 罗辉. 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3(11)

[3] 王和平. 探讨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11)

[4] 祝成展.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22)

猜你喜欢

护壁夯法市政
强夯法在建筑地基加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强夯法在建筑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输电线路基坑人工开挖施工安全管理
市政给排水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的措施
人工挖孔桩预制拼装钢筋混凝土护壁施工技术
钻孔灌柱桩在砾卵石层中的施工探讨
有关强夯法用于深厚层湿陷性黄土坝基处理分析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现状
浅谈市政排水工程施工中的深槽处理
简析强夯法处理对增强地基承载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