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教学如何提高课堂参与度

2015-10-21王政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2期
关键词:主动参与学生主体初中体育

王政

摘 要: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不仅传授体育知识,训练技巧,提高运用技能,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意志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那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初中体育;主动参与;学生主体

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学习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既掌握技巧,增強体育素质,又培养意志力,使学生在身心健康、运动参与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得到同步发展,这是体育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那么,如何提高课程的参与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呢?

一、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让每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渗透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让学生自觉地参与课堂,高效率地完成课堂上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可以从引导学生关注、收看体育新闻节目,比如,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国际赛事,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赛场上运动员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提高学生对体育项目的认识和关注,这必将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

单调重复的训练项目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失去课堂参与的兴趣,更容易对体育课产生反感甚至厌烦的心理,特别是运动素质较差的学生。比如,教学长跑时,很多学生都有畏惧心理,但一说到篮球,大部分学生都会喜欢,这时,教师可以整合教学内容,将枯燥的跑步融入充满乐趣的篮球教学中,通过限时运球的方法既锻炼意志,又提高运球技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体育活动中,在锻炼中享受乐趣,而不是唯有疲惫和汗水。

三、明确课堂学习目标,让训练更具有针对性

学习活动要带着目标,不能无的放矢,体育教学更是如此,如果将体育学习目的与学习成果紧密联系起来,学习的成果会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首先目的明确,学生便会自然而然地投入体育学习中去,会更有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有些教师随意更改课堂计划,一节课既让学生掷铅球又跳远,这样在体育课结束后学生不仅表示十分疲惫,厌学,同时,对学习内容的要点不够清楚,说不出自己在这节课当中有什么收获。教师在组织活动前可以向学生明确教学目的和需要掌握的技能,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有计划地开展针对性训练,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师课堂教学必须做到的。

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享受训练的乐趣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是避免不了的,他们对新鲜的运动项目充满好奇,但往往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又表现得无趣。所以,教师要注意变换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在训练活动中享受乐趣。例如,在组织篮球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进行投篮运动,然后布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目的投篮练习,通过分组竞赛的形式,哪个小组投篮命中率较高,对于完成规定次数且命中率较高的小组可以去学习运球和传球练习,这样一节课结束后,学生从投篮到传球都练习一遍,学生不仅掌握了要领,同时在分组竞赛中享受训练的乐趣。当然,教师也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可以采用“视频观摩—知识讲解—徒手训练—实物训练—实战演练”的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运动与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初中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增强体育素质的黄金时期。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体育课堂教学,更要创新教学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传统的被动锻炼变为主动积极参与,在获得运用技能的同时,身心都能得到同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宝玉,黄鹏伟.构建学生主体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5).

[2]袁维新.结构协调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1).

?誗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主动参与学生主体初中体育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