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政工程水泥砼路面沥青加铺层优化探究

2015-10-21魏晔昕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技术控制沥青路面市政工程

魏晔昕

摘要:沥青路面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超过一定使用年限后便不能满足正常行车交通的要求其承载能力以及使用性能将不断的降低这就需要采取补强或改建的措施。当原有路面需要提高等级时就要求对不符合技术标准的路段先进行优化改善一般情况下对改建段按新建路面进行设计,主要采取提高路基、加寬路面以及调整纵坡的方式进行;当在原有路面上补强时通常按改建路面进行重新设计,路面补强的设计工作主要包括对现有路面结构状况调查、弯沉评定以及补强厚度计算等工作进行。

关键词:市政工程 沥青路面 技术控制

沥青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由于旧路面和加铺层都采用柔性材料可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计算加铺层厚度把旧路面上测得的弯沉值换算为旧路面当量回弹横量。按照规定,沥青路面翻修的主要方法是在沥青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由于旧路面和加铺层都采用柔性材料加铺层设计可以应用弹性层状体理论按照新路面进行设计。

1、市政工程水泥砼路面沥青的状况

目前,很多的市政道路都存在严重的问题,需要在现有市政道路采集各路段土基的材料的弹性模量、路面厚度及回弹模量等技术指标,但是,这些工作不能很快地完成,还需要得到这些参数再进行大量的实验才能完成,在目前的市政道路上很容易进行弯沉测量,实验工作可以实现自动化,如果使用自动弯沉仪能够较迅速地完成。因此,加铺设计普遍地采用以弯沉为指标的方法,可对目前现有路面测得的弯沉引用当量回弹模量的概念换算为假设的路基模量,再用层状体系理论的弯沉公式进行加铺计算,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加铺层设计方法是采用当量回弹模量法把原本是层状体系的现有路面看作是表面有相同弯沉的均质路基的弹性模量。加铺设计时,先对原有路面的当量回弹模量进行计算,若加铺单层时,以双层弹性体系为设计计算的力学模型,加铺n-1层时以n层弹性体系为力学模型计算。对于城市主干路以上的道路还应验算加铺层层底拉应力、容许应力、各加铺层层底拉应力以及设计弯沉值并以弯沉综合修正系数及加铺层材料参数来确定与新建路面设计的各项规定相同。

沥青路面的损坏现象、机理和肇因十分复杂,因此路面结构设计只能选用多种指标,分别控制不同的损坏模式。不同设计方法根据对路面主要损坏现象的认识和分析,选用不同的设计指标。本章主要介绍我国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采纳的设计方法,它是以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为基础的力学一经验设计法。该法以路表弯沉作为路基路面整体承载能力的控制指标,以整体性材料层底的拉应力作为疲劳开裂的控制指标,进行结构厚度的设计。要使设计结果能同实际相符,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就要能全面地反映材料、环境、荷载和土基状况等因素对结构性能的影响,所以,必须收集足够的交通、土质、气象和水文资料,并在同实际工作环境相符的条件下对所用材料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获取可靠的材料参数。而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现有设计方法都存在不完善之处,还有待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

2、沥青路面结构调查与评定

在调查与评定使用中路面的结构状况时,要对其判断是否需要补强或预估剩余使用寿命,这样做主要是了解路面现有结构状况和强度,分析路面损坏的原因及提出处理措施。

2.1 路面状况调查

对现有路面状况进行交通调查,其目的是对于车型组成及当前的交通量进行实地观测,通过调查分析预估交通量增长趋势来确定年平均增长率。路基状况调查包括调查地下水位、沿线路基土质、地面排水情况、填挖高度等要素从而确定路基干湿类型和土组,需量测路基和路面宽度、取样试验及开挖试坑进行量测并要详细记载路表状况及路拱大小,对路面修建和养护历史进行详细的调查并对路面的病害和破坏应详加记述并分析产生原因。

2.2 路面承裁能力评定

通常采用测量路表轮隙回弹弯沉的方法对路面结构强度的进行评定。由于路面在一年内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强度,而经补强设计的路面必须保证在最不利季节具有良好的使用状态,因此原有路面的弯沉值应在不利季节测定,若在非不利季节测定,应按各地的季节影响系数进行修正。如在原砂石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时,因补强后对路基的湿度有影响,路基和基层中的水分蒸发较以前困难,致使路基和基层中湿度增加,弯沉增大强度降低。补强层的计算方法很多,可分为经验法和理论法两大类。经验法是以补强试验路资料为基础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其实用简便,但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理论法则以力学分析为基础,结合交通、环境和材料等特性,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修正的方法。我国、现行路面设计规范对补强层厚度的计算都采用理论法。

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技术措施

3.1 原路面当量回弹模量的计算

采用理论法计算补强层厚度的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原有路基路面体系的计算回弹模量。若大量进行现场承载板试验,显然不太现实。若能利用便于大量测定的路表弯沉值进行求解,则比较可行。将原路基路面结构体系视作表面计算弯沉相等的弹性均质体,利用弹性半空间体表面在圆形刚性承载板下的荷载一弯沉关系式,并考虑计入承载板测定的弯沉与汽车测定的弯沉间的差异及补强层材料的影响。

3.2 加铺层设计

加铺层厚度与结构组合设计应与纵横断面设计相结合,路面厚度设计应考虑路面纵坡是否顺适、与周围环境是否协调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加铺层的结构类型,可根据公路等级、交通量、当地经济条件和已有经验,选用一层或多层沥青混合料或半刚性基层、组合式基层、柔性基层、贫混凝土基层等结构。计算原有路面的当量回弹模量。拟定结构组合方案及设计层位,确定各加铺层的材料参数。设计层的厚度采用弹性层状体系理论设计程序计算。对于季节冰冻地区,中湿与潮湿路段,还应验算防冻厚度。

3.3控制加铺层厚度

行车荷载和防止反射裂缝两个因素控制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厚度。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基层,在其上铺筑沥青混凝土结构层,强度较高,满足行车荷载需要。过厚的沥青混凝土面层受温度影响会产生裂缝,因此,设计厚度标准应与一般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相当,若能满足承载能力,路面结构层厚度应有良好的水稳定性和高温强度,沥青混凝土面层应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加铺层厚度首先要满足路面纵向线型,同时为避免过多的破碎和替换混凝土板,考虑旧路局部下沉、部分板翘曲、旧路路面横坡度变化等情况,注意将调坡与路面现有承载力调查法相结合。具有良好的平整度、构造深度和密实度等。通过加铺沥青层不仅可改善路面的路用性能,同是也可提高路面性能。

4、结语

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高等级路面,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目前已经基本进入大修期。因此,加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大修,是当前公路交通部门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和重要工作内容。对旧砼路面进行大修,首先面临的是加铺层设计问题,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满足规范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旧路资源,降低工程造价,改善路面的行驶质量,构建流畅、安全、舒适、优美的公路交通环境。

参考文献

[1] 梅宇涛,汤晓慧.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经济性分析[J].山西建筑,2010(17)

[2] 刁兆锋.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防治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9)

[3] 寇凤岐.沥青路面裂缝的形成及防治[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6)

猜你喜欢

技术控制沥青路面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地下管线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研究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研究
透水沥青路面淤塞问题分析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钢筋砼连续梁施工裂纹分析与控制措施
探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控制与管理
公路桥梁桩基施工技术控制分析
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