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公路施工中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2015-10-21黄磊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施工技术

黄磊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作,关键是质量控制。文章针对公路施工中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噪音低、施工期短等优点,在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要提高路面的综合使用性能,就必须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路面工程质量,以提高路面施工质量,使公路建设能够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1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1.1熟悉设计文件、领会设计意图

熟悉设计文件、掌握施工设计图纸是施工前准备工作的首要任务,一般有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图纸会审,通过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充分领会设计意图以便掌握项目规模及个分部分项工程的实际工程量,为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计划打下基础。

1.2人员配置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各工序相互联系非常紧密,人员配置都应是双班制。

1.3拌和场设置

拌和场设置需要充分考虑场地位置在运输上的经济合理性,场地要宽大、平整,并对环境及周围居民无影响,且不受洪水侵扰。

1.4原材料的准备

材料在采购时要随机抽检,选用物理力学指标满足技术标准要求的材料。根据设计的配合比,沥青混凝土所用的沥青、粗细集料、填料的技术指标必须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材料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时试验人员与材料人员要密切配合,随时进行抽样试验,严禁不合格的材料进场。

1.5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分为三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这项工作由工地实验室负责完成。本工作尽量提前,有了配合比,就可以准确的确定材料的各种规格和数量。生产过程中,当进场材料发生变化,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时,及时调整配合比。

2沥青混凝土公路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2.1 做好瀝青混合料拌和及运输工作

2.1.1拌和质量直观检查

质检人员必须在料车装料过程中和开离拌和场前往摊铺工地途中经常进行目测,及时发现混合料中存在的问题,严把质量关。

2.1.2拌和质量测试

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测试和取样测试是拌和场进行质量控制的最重要的两项工作,必须严格遵循取样和测试程序,确保试验结果能够真实反映混合料的质量和特性。作为质量检验人员,必须能熟练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现场试验,主要检测内容包括抽样频率、规格和位置,以及要做的试验等方面的内容。

2.2做好沥青混合料的施工前检查工作

2.2.1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的检查

如果沥青料又黑又亮,料车上的混合料呈圆锥状或混合料在摊铺机受料斗中“蠕动”则表明沥青含量正常;如果混合料特别黑亮,料车上的混合料呈平坦状或沥青结合料没有充分烘干,表面上看起来沥青太多;如果混合料呈褐色,暗而脆,粗骨料没有较完全裹覆,受料斗中混合料不“蠕动”,则表明含量太少(或过热,拌和不充分)。

2.2.2沥青混合料温度的控制

沥青混合料在正常摊铺和碾压温度范围内,往往冒出淡兰色蒸汽。沥青混合料产生黄色蒸汽或缺少蒸汽,说明温度过高或过低。通常在料车到达工地时,测定混合料的温度。有时在摊铺机后测定。每天早晨要特别注意做这项检查,因此时下承层表面温度和气温都较低。平时只要混合料似有温度较低现象或初次碾压,而压路机跟不上时,则应测定温度。测量铺层的温度时,应将温度计的触头插进未压实的面层中部,然后把触头周围轻轻用足踏实。目前也有许多地方采用电点温计测定。

2.2.3 沥青混合料厚度的检查

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应经常检测虚铺厚度。未压实混合料的表面结构无论纵向或横向都应均匀、平整、无撕裂、小波浪、局部粗糙、拉沟等现象。否则,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2.3 做好沥青混凝土碾压的工作

2.3.1初压应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来确定碾压温度,初压温度对压实质量影响较大,施工时应严格控制。

2.3.2严格控制压路机的操作

首先,压路机喷水量控制在不沾轮即可。其次,压路机应以慢而匀的速度碾压。其三,初压时主动轮在前,防止热混合料被挤压拢起,应从外侧向内侧,从低向高处碾压。其四,碾压过程中不得打方向刹车,不得在未碾压成型并冷却的路段上转向、调头或候车。最后,振动压路机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驶时应关闭振动。

3.施工接缝控制

3.1纵缝施工

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采用热接缝。施工时应将先铺混合料留下10~20cm 宽度暂时不辗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纵缝应在后铺部分摊铺后立即进行辗压,压路机应大部分压在已先铺辗压好的路面上,仅有10~15cm 的宽度压在新铺的车道上,然后逐渐移动跨缝辗压以消除缝迹。半幅施工或与旧沥青路面连接的纵缝,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采用切刀切齐。铺另半幅前必须将缝边缘清扫干净,并刷粘层沥青。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上5~10cm,摊铺后用人工将摊铺在前半幅上面的混合料铲走。辗压时先在已压实的路面上行驶,辗压新铺层10~15cm,然后再逐渐移动跨过纵缝,将纵缝辗压紧密。

3.2横缝施工

横缝应与路中线垂直。相邻两幅其上下层的横缝应错位1m以上。对于一级公路,中面层、下面层的横向接缝可斜接,但在上面层应做成垂直的平头缝,即平接,其他等级公路的各层均可斜接。铺筑接缝时,可在已压实的部分上面铺设一些热混合料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但在开始辗压前应将预热用的混合料铲除。

4.检测及缺陷处理

4.1检测

检测贯穿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全过程,碾压成型后的路面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检测内容包括:测定平整度、厚度、宽度、高程及钻芯取样等工作。

4.2常见沥青混凝土路面缺陷

从使用效果来看,表现在路面波浪、横缝跳车、密实度不够、局部推移、松散、隆起等。消除波浪的主要办法是调整好摊铺机的性能,同时要求沥青混合料要保持稳定的温度及级配。横缝跳车主要是工艺上的问题,横缝在处理时要将已成型的路面切齐,并在接触面上浇洒粘层沥青。摊铺机在开铺前掌握好松铺系数,刚摊铺完人工及时修补。碾压时先横向碾压,再纵向碾压,经过这样处理一般不会出现横缝。密实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油石比不准确、级配曲线中细料出线、压实遍数不够或压实机具偏轻造成的。局部推移、松散、隆起主要原因是基层软弱、油石比偏大、压路机起停速度太快等因素造成的。

4.3资料的收集整理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各种材料的自检资料,质量评定资料要归档存放,资料的种类包括各种检测试验表、照片、声像及原始记录。做好资料是竣工验收的关键依据。

结束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受人员、材料、设备、技术工艺及水平、环境等多种因素,以及沥青路面施工工序的复杂性、系统性和相关性的制约和影响。路面施工中的每一个工序,每一道环节都对最终的路面整体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只有对各个工序规范要求进行正确有序地施工,才能保证获得合格的沥青混凝土路面。

参考文献:

[1]刘航.简析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及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1

猜你喜欢

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施工技术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研究
透水沥青路面淤塞问题分析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