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市政道路建设中软地基的处理

2015-10-21郭文斌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道路建设处理技术市政工程

郭文斌

【摘要】在施工中,一定要重视软土地基危害性,这种地基直接影响了市政道路工程质量,为安全埋下巨大隐患。要在实践中,通过有效措施,合理进行解决,从根本上降低软土地基对市政道路工程的潜在危害, 保证道路行车安全。 本文主要是对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地基的处理方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建设;软地基;处理技术

一、市政道路的软土地基

(一)、软地基的特点

承载力差: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较差, 会给施工增加难度。如果施工的扰动比较大,那么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是不能满足地基土层施工要求的,影响施工质量。沉降量大:因为软土压缩性比较强,所以在工程完工以后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这些沉降将会使道路在日后的使用时出现裂缝,影响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开挖难度大: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容易产生沟槽边坡失稳等情况,影响工程正常施工。导致失稳的原因在于软土的天然空隙以及粘结系数等。排水影响:因为软土地基当中存在的水会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及时排清其中的水,做好边坡土体的日常养护工作。如果排水施工质量不达标, 极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 影响道路施工质量。

(二)、软地基处理原则

市政道路的软基处理过程中要能够遵循相关的原则,这样才能将处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实际当中,对市政道路软基处理造成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且复杂,所以这就要求在处理软基过程中就要能够选择合理化的方案,针对需要修建道路过程中的压缩系数以及所含的水量等,都要能够进行详细的勘探。在此基础上再对道路所处位置进行了解,另外就要能够和以往的成功处理案例进行借鉴参考,从而对先进技术加以应用,来提升承载力,只有如此才能将市政道路的软基得到妥善处理。

二、市政道路软地基的处理方法

(一)、表层排水法

如果软土地基含水量较大而土质却较好,可以采用表层排水法处理。在道路路基填筑前,在地表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以降低地基表层的含水量,为了使沟槽在施工中发挥盲沟作用,可以使用透水性良好的砂砾回填。水沟布设应全面考虑地形与土质情况,使排水畅通。水沟断面尺寸一般取宽 0.5m,深0.5m ~ 1.0m,路堤填筑前,宜用砂砾回填成盲沟。沟槽的布置沟槽布置要考虑地形与土质,以便于排水畅通,造沟槽尺寸一般取宽 0.5m,深 0.5 ~ 1.0m。路堤填筑之前沟槽内用透水良好的砂砾回填成为盲沟,纵向盲沟沿道路纵向开挖,横向盲沟间距按 10 ~ 15m 布置。若埋设孔管,必须使用过滤材料保护。

(二)、水泥搅拌法

水泥搅拌法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水泥搅拌桩以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利用深层搅拌机械将水泥浆或水泥粉作为固化剂,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減小地基沉降的一种方法。在城市市政道路中,水泥搅拌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桥头路段采用该方法较多。目前常用的双向搅拌工艺采用同心双轴钻杆,通过正反向旋转阻断水泥浆上冒途径,把水泥浆控制在 2 组叶片之间,保证水泥浆在桩体中均匀分布和搅拌均匀,确保成桩质量。

(三)、砂垫层法

砂垫层法适用于含水量较大但土层厚度较小的软土地基。砂垫层法处理此类软土地基的原理是通过将颗粒均匀,级配良好的中、 粗砂铺垫在软土表层, 使得软土地基固结排水速率加大。在采用的中、粗砂铺垫加快排水固结的时候一般还会与其他铺垫材料配合,这样会提高施工的效率,施工时机械也能更好的运作。

(四)、铺垫材料法

在软土路基表层铺设一层或多层织物 , 织物具有良好的整体连续性 , 抗拉强度高 , 耐腐蚀性能和易用性建设优势 , 并能增加路基的承载能力。铺垫材料常用的编织土工织物、土工格栅 ,铺筑在软土路基表面 , 能起到过滤、排水、隔离、加固效果。

(五)、粉喷桩技术

该技术在市政路桥工程中经常被纳入到软土地基的处理中。所谓的粉喷桩处理技术就是利用设备在软土地基上钻孔,并利用压力将固化剂压入软土中利用固化剂与土层中的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促进软土地基失水,从而达到固结软土地基的作用。固化剂通常为石灰和水泥,多数工程选择的是水泥,在实际的应用中应考虑掺入比的选择。其标准为桩的强度,如高于 1.5MPa则选择 425 号以上水泥,如低于这个标准则选择 325 号水泥。这样可以增加掺入比,提高桩体的性能。为了保证固化剂的流动性,可以掺入减水剂或者硫酸钠、石膏等材料,这样可以增加固化剂的处理效果。同时喷粉桩在加固中还形成多个相对稳定的隐形桩,这样可以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为后续的施工打下基础。

(六)、加筋法

对市政道路软基进行处理,这一处理方法主要就是通过对软土地基沿着水平方向进行铺设单层或者是多层的加筋材料,将其和填料共同构成有着足够厚度的加筋垫层,这样就能够有效的提升地基的承载力。对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得到有效的减少, 针对不匀沉降的问题要能够结合实际进行方法的应用,水泥深层搅拌桩是较为有效的处理方法,在桩和桩间土的变形进行有效协调,从而充分发挥桩间土的作用,如此便能够有效的对地基承载力得到加强,在软基相对比较厚的过程中就要能偶将水泥深层搅拌桩及加筋垫层的方法得到有效结合。

(七)、强夯法

强夯法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强夯法,具体的施工方法是在软土地基上使用重锤敲,使地基变硬。因为解决的是软土地基问题, 较少的频次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要保证重锤达到一定量。这种方法用时不长,但并不适合于所有的施工,受着自身方式的限制较大,一般情况下,这种方法适合用于工程时间、进度要求较紧的施工中。强夯法可以有效的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对土性进行改造, 强化道路硬度。 通过强夯法增强的土地密度,使软土地基软弱性得到改善。

三、对市政道路的软地基处理控制

(一)、严格进行勘察设计质量

勘察单位应严格按照工程建设各阶段要求,采用先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组织开展钻探工作,查明不良地质状况,精心分析勘察资料,提出内容翔实、评价正确的地质勘察报告。设计单位应当严格根据勘察成果文件进行岩土工程设计,按照工程设计规范要求,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设计方案。鉴于软基处理工程的特殊性,由同一家单位实施勘察和设计,可以实现勘察和设计的无缝对接,提高勘察设计质量。

(二)、加强对工程的监理

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监理规范实施监理活动,审查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作业人员的岗位证书,审查软基处理工程专项施工方案,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进行现场监理, 对建筑材料实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对报验的检验批、隐蔽工程、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等依据验收规范进行审查和验收。 软弱地基处理完成后, 除检测路基的承载力、 密实度、 强度、弯沉和回弹模量外,还要结合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结果,判定软弱地基的沉降固结程度,对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签署验收意见。

(三)、项目施工阶段的处理

在对市政道路施工中遇到的软土地基处理时,要按照事前编制好的方案进行,通过有效管理,加大方案实施效果,控制范围为:对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有效控制;对施工产生的变量实施科学控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控制;对将要产生的索赔费用妥善控制。只有不断强化控制级别和层次,才能够真正做好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操作。

结束语

整体看市政路桥施工中,软土地基对其影响较大,主要是路桥建设后软土地基的不规则沉降会直接影响路桥的稳定性,容易导致塌陷和失稳等情况,从而影响交通安全。因此在实际的工程中应按照软土地基的特征选择合理的处理措施,或者选择多种技术综合使用的方式来提高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成瑜.浅谈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方法 [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2] 何广迎.加强市政道路建设中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法的探讨 [J]. 城市建筑 ,2013.

[3]李英杰,黄莹莹.分析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技术[J].河南科技 ,2012.

猜你喜欢

道路建设处理技术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地下管线施工技术在市政工程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研究
关于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及施工企业管理若干见解
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技术研究
浅谈城市规划与道路建设规划
浅谈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
浅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Java千万级别数据处理与优化
加强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分析
基坑施工对原有市政工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