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市政道路施工中路基的处理与质量控制

2015-10-21王丹张明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路基处理

王丹 张明

【摘要】市政道路做为城市发展进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当今城市生活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功用。在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中,路基施工的稳定性十分关键,我们需要根据路段具体的设计施工,这样才能保证路基施工中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整个市政道路的质量,保持市政道路的持久和耐用性。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 路基 处理 质量控制

前言

城市交通的日益发展,对市政道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道路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使用品质。路基施工的土石工程量较大,施工程序复杂,与排水、桥涵、防护、路面等工程相互交错、关系密切,并受地质、地貌、气象、地方环境等条件的影响。要做到路基的坚固而稳定,就必须精心施工,才能建成高質量的路基工程。

一、对市政道路路基的基底做到严格的管理与控制

路基是整个道路施工的基础,为了更好的保证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做好现场清理十分重要。在对路堤进行填筑时,施工范围内的树木要清理干净,剔除树皮以及根茎等杂物,从而防止其后期发生腐烂变质造成路基的沉降等,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要先对杂物进行全面的清理,如果在使用推土机后土质松散或者不平整,要进一步做好碾压平整工作。如果基地是有坡度的表面,也要对坡面进行清理,填料在车辆重荷的压力下很容易产生滑移的现象。如果路基的坡度比较小,采用表层压实的方法可以使得坡面得以稳定;反之,则要将其修整为阶梯形式进行填筑。

二、保证土方路堤施工的质量

土方路堤通常情况下要进行分层的填筑与夯实工作。路堤填土的侧面要比设计宽度大0.5m 以上,即使实际的压实宽度也同样要比设计的宽度要宽,在压实以后再进行夯实与削坡工作。将填方分几个阶段完成,那么完成一部分作业后要按1:1 坡度进行分层设置台阶,保证后续的填筑与压实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如果两个地段相邻同时一起进行压实工作,比且进行交替夯实衔接,最后整天进行压实,最后保证整体性。在土质不同的情况下,如果进行填筑与夯实,不同的土质不能混合填筑,要进行分层填筑,层厚要保证大0.5m,避免水囊与滑坡现象的产生;确保水分的及时蒸发与排除,土质要保证标准的透水性,如果下层的填筑土层透水性不达标,路基表面要做成一定的横坡,这样的设置与处理可以保证上部分水分的蒸发与排放。对于土方路堤施工的控制,填筑材料的质量是关键因素。只要选择土质良好的土料,才能保证路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所以对于土质要进行必要的物理力学的检测与控制,对最大的干容重和最高的含水量进行严格的检测,如果土质不达标,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与改进:比如,如果是淤泥类土质,其含水量过高,是黏土类型的话,这种情况下应该对土料进行更换,如果没有更换条件,要在其中掺加一定量的是会,形成石灰稳定土,就能进行填筑;在地下水位相对偏高的的路段,应该相应的掺入一定的碎石或者沙粒、矿渣等进行处理与加强;如果条件和季节适宜的话,要对含水量过大的土料进行晾晒处理,使其含水量尽量降低;对于膨胀土、垃圾腐殖土等特殊土料,必须要换成达标的土料进行填筑。

三、石方路堤施工的质量控制

要建筑石方路基,对于石料的选择也要保证质量以及性质,并结合填筑的高度以及相应的坡度设计科学合理的填筑方式与方案。如果填石的质量与性质不能完全达标的话,要仿照填土路堤进行分层的填筑与压实,填筑工作完成后要通过测试与试验的形式完成对路堤的测试,对填石路堤的厚度和粒径都要进行检测,一般粒径不能超过厚度的2/3,层厚控制在0.5m 以下。如果用强风化的石料或软质岩石作为填筑材料的话,要检测抽查CBR 值,其值达到标准才能满足设计的填筑要求,从而保证路基的安全与稳固。在填石进程中,要首先压实路基的双侧,最后处理中间的部位,相邻区域要重复压实,并且保证重叠1.0m~1.5m,左右相邻的路堤段之间保证重叠0.4m~0.5m。

四、保证路基的填土层压实工作

在选择夯实设备与工具时要结合考虑填土的类型和夯实的厚度,振动压路机具有滚压和振动的多种功能,适合压实砂砾土等土质,而且效果良好。要良好的控制填筑的厚度、平整度以及含水量,要对路基的填筑和压实的工作分阶段进行,进行相应的分区,比如涵盖卸料区、摊铺区、碾压区和检测区等,从而保证压实的厚度与质量,保证全面压实。通常情况下,如果路段松铺厚度在30cm 以下,构造物周边的松铺厚度要控制在15cm 以下。路基要保证全面填筑,一次性完成。在碾压的过程中也要保证含水量的正常,上一次的碾压合格后才能抱枕后期的碾压施工。在填筑之初要先用推土机做基本的摊平,然后人工铺平,最后完成机械压实、夯实工作,桥台边以及道路边角等特殊部位不能采用机器的,要主要依靠人工摊铺与找平,采用比较小型的机器完成必要的碾压。在路基压实期间要特别注重填土层的厚度,因为厚度与压实度的关系密切。一般来说,土方压实度检测试坑深度为填土层的整体厚度,但在实际操作中,试坑只设置在20cm 左右,这表明不能以这个压实度检验值代表整个填土层压实度,这样的检测有失科学合理,但又被公认。但这样容易给路基施工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留下质量隐患,所以在测试中最好是对整个填土层或者多个试坑进行检测,保证测试的科学合理性。

五、桥台以及涵洞等构筑物的回填压实质量保证

桥台台背、涵洞两侧及涵顶、挡土墙墙背的填筑在这些构造物基本完成后进行,由于场地狭窄,又要保证不损坏构造物。因此,填筑压实比较困难,而且容易积水。如果填筑不良,完工后填土与构造物连接部分出现沉降差,影响行车的速度、舒适与安全,甚至影响构造物的稳定。

1、填料在下列范围内一般应选用渗水性土填筑:台背顺路线方向,上部距翼墙尾端不少于台高加2m,下部距基础内缘不少于2m;拱桥台背不少于台高的3~4 倍;涵洞两侧不少于孔径的2 倍;挡土墙墙背回填部分。如果台背采用渗水土有困难时,在冰冻地区自路堤顶面起2.5m以下,非冰冻地区高水位以下,可用与路堤相同的填料填筑。特别注意,不要将构造物基础挖出来的劣质土混入填料中。

2、填筑桥台背后填土应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涵洞、管道缺口填土,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回填;涵顶填土的松铺厚度小于50~100cm 时,不得通过重型车辆或施工机械;靠近构造物100cm范围内不得有大型机械行驶或作业。

3、排水桥涵等结构物处填土,在施工中要竭力防止雨水流入;对已有积水应挖沟或用水泵将其排除。对于地下渗水,可设盲沟引出。当不得不用非渗水土填筑时,应设置横向盲沟或用粘土等不透水材料封顶。挡土墙墙背也要做好反滤层,使水能顺利地从泄水孔流出去。

4、压实应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状态下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不宜超过20cm。密实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如设计无专门规定,则按路基压实标准执行。用非渗水土填筑时,必须加强压实措施,或对填土性能进行改善处理(如掺生石灰),以提高强度和减少雨水的渗入。

结束语

总之,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发展,对市政道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防止路基结构发生整体失稳,产生不允许的变形或破坏,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一定措施来保障路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为保证路基在外力作用下不致产生超过容许范围的变形,要求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因此,只有控制好路基、地基的变形量,才能给路面以坚实的支承。

参考文献

[1]王茹,赵志刚.浅析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 2011(21)

[2]陈武.路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研究探析[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1(04)

[3]黄春梅.市政道路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 2011(01)

[4]牟守国.市政道路路基的施工关键程序及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16)

猜你喜欢

市政道路施工路基处理
含软土高等级公路搅拌桩施工路基沉降监测研究
试析市政道路路基翻浆施工处理建议
道路桥梁施工中防水路基面施工技术
市政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预应力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的应用及影响
市政道路施工中桩基加固技术的研究
市政道路施工项目现场安全管理体系分析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
浅论公路路基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