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及对策

2015-10-21李昌恒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施工技术

李昌恒

摘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主要包括前期施工准备阶段、具体施工实施阶段、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移交使用四个阶段。在市政道路施工中,为了施工顺利进行,必须对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进行把握。本文首先分析了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通病,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防治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市政道路质量通病;施工技术;发展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向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急速发展。一个城市交通的发达程度和发展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各行业的发展对市政道路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而各参建单位需要不断总结、探索和应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市政道路施工和管理。

一、市政道路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路床“弹簧”现象的处理

1、现象:路床土层含水量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以致大部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

2、治理方法:(1)雨季施工土路床,要采取雨季施工措施,挖方地段,当日挖至路槽高程,应当日碾压成活,同时还要挖好排水沟;填方路段,应随摊铺随碾压,当日成活。遇雨浸湿的土路床,要经晾晒或换土。

(2)路床土层避免填筑粘性较大的土。

(3)路床碾压后如出现弹软现象,要彻底挖除,换填含水量合适的填料。

(二)、砌体砂浆不饱满

1、现象:主要表现在浆砌块、片石的砌体上,块、片石块体之间有空隙和孔洞。

2、预防措施:浆砌块、片石应座浆砌筑,立缝和石块间的空隙应用砂浆填捣密实,石块应完全被密实的砂浆包裹。同时砂浆应具有一定稠度(用稠度仪测定3-5cm),便于与石面胶结,严禁干砌灌浆。

(三)、砌体平整度差,有通缝

1、现象:砌体外露面高低不平,超出平整度标准要求。有两层以上的通缝。

2、预防措施:(1)应注意选择一侧有平面的石料,片石的中部厚度最小边长不应小于15cm,块石宽厚不应小于20cm,以保证砌筑稳定。

(2)应丁顺相间压缝砌筑,至少两顺一丁 。丁石应长于顺石的1.5倍以上,上下层交叉错缝不小于8cm。

(3)当日砌筑高度不得大于1.2m。

(4)测量放线人员,应随时检查砌筑面(立面、坡面、扭面)线位的准确度。

(四)、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

1、产生原因: 测量差错,施工走样和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立面上产生积水甚至倒坡现象。

2、预防措施:(1)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桩位保护。(2)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埋置深度和设计要求以及有关规定放样,且必须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3)施工时要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的核验工作。

(五)、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

1、产生原因: 基础不均匀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井体施工质量差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

2、预防措施:

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预防措施:(1)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填处治,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2)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清除。

管材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砼松散,抗渗能力差,容量产生漏水。预防措施:(1)所用管材要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试验报告等资料;(2)管材外观质量要求表面平整无松散露骨和蜂窝麻面形象;(3)安装前再次逐节检查,对已发现或有质量疑问的应责令退场或经有效处理后方可使用。

管接口填料及施工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预防措施:(1)选用质量良好的接口材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2)抹带施工时,接口缝内要洁净,抹带范围内应凿毛、润湿,再按照施工操作规程认真施工。

规划预留支管封口不密实,因其在井内而常被忽視,如果采用砌砖墙封堵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砌堵前应把管口0.5m左右范围内的管内壁清洗干净,涂刷水泥原浆,同时把所用的砖块润湿备用;(2)砌堵砂浆标号应不低于M7.5,且具良好的稠度;(3)勾缝和抹面用的水泥砂浆标号不低于M15,管径较大时应内外双面进行勾缝或抹面,管径较小时可只做外单面勾缝或抹面。(4)一般情况下,在检查井砌筑之前进行封砌,以利保证质量。

闭水试验是对管道施工和材料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其间难免出现三两次不合格现象。这时应先在渗漏处一一作好记号,在排干管内水后进行认真处理。对细小的缝隙或麻面渗漏可采用水泥浆涂刷或防水涂料涂刷,较严重的应返工处理。严重的渗漏除了更换管材、重新填塞接口外,还可请专业技术人员处理。处理后再做试验,如此重复进行直至闭水合格为止。

(五)、回填土沉陷

1、产生原因:检查井周边回填不密实,不按要求分层夯实,填料质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影响压实效果,给工后造成过大的沉降。

2、预防措施:(1)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夯)实机械。(2)沟槽较窄时可采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夯填。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夯压器具,以取得最经济的压实效果。(3)填料中的淤泥、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既影响压实效果,又会在土中干缩、腐烂形成孔洞,这些材料均不可做为填料,以免引起沉陷。(4)控制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必须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

三、市政道路施工技术发展对策

(一)、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强施工队伍建设

提高施工人员与施工队伍素质是第一要务,人员素质高才能更好的开发和运用先进施工技术,才能加强队伍凝聚力,促进施工工作顺利开展。首先,企业管理部门在招收新人员时,必须严格考核其综合素质,从而为施工队伍注入新的血液。其次,加强施工人员培训与教育,强化其现有水平,提高整个队伍的综合素质。再次,加强与其他企业或者部门的沟通交流,吸收引进其先进技术,从而促进本企业的发展进步。

(二)、落实技术总结工作

对于任何一项工作,总结都是有必要的,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也是需要我们积极总结经验,在一个又一个的项目实践中不断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施工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用更先进的工艺、工法来提高施工质量,从而满足社会对市政道路工程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结束语

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的方法并不是仅仅局限上述内容,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大量从业人员的不断总结,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将涌现出来,在更高端、更精细的层面上研究、解决这些质量通病,使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质量达到更高标准,经受得住因社会发展所提出更高要求的考验。

参考文献

[1]金荣庄,尹相忠.市政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第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施工技术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