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与景观协调性研究综述

2015-10-21尹露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协调

尹露

摘要:在全面检索国内沿线景观与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的协调性文献的基础上,对文献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国内对景观与线形设计协调性的研究体现在三方面,即高等级景观公路的设计原则,公路线形自身的协调性以及线形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主要是公路线形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关键词:高等级公路 沿线景观 线形设计 协调

1概述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公路沿线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公路设计的重点组成部分。美国强调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与和谐,在公路建设中充分体现“环保优先”原则,在公路选线过程中 ,充分利用GIS、遥感等先进技术手段,从选线程序上保证公路美观、环保以及与地形环境、地质条件的协调。

2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原则

2.1 环保优先原则

任何一条公路,或依山傍水,或兼得山水,形成整体环境一部分。公路是区域山水斑块下的一个廊道。高等级公路建设中,维护山川、河流和大地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公路生态的一大关键。公路相对环境,是后来者。因此,公路设计必须要尊重自然,以自然环保为优先原则,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进行高等级公路景观规划,必须考虑自然景观资源。

2.2 功能性原则

公路是提供人及交通工具通行的公共地面。因此,公路最主要,同时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则是交通。在高等级公路设计中,功能性始终是公路首先沿满足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公路功能性的特点,实现公路最基本的功能。

2.3 地域性原则

公路路域是指在公路建设、维护和运行管理过程当中所改变和影响的地面自然带状空间,这种带状空间是包括了公路建筑设施,并且涵盖了与公路产生相互作用的影响的自然生态系统相关区域。公路是地域的良好载体,地域特色能够通过公路动态的呈现出来。高等级公路路线一般较长,穿越的地区较多,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不同。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各地域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分段设计,统筹规划。

2.4 综合性原则

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研究工作,景观设计应是公路的路线,绿化,环境协调等方面的综合性设计。在设计时,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制定安全科学的合理方案。其综合性还体现在其设计内容不是任意一门学科能够单独完成的,必须要结合多学科的专业知识,通过各个学科工作人员的一起努力才能进行公路景观的设计。

3公路线形设计自身协调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级公路设计在设计理论、计算手段、测量工具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公路线形设计开始重视驾乘人员的视觉、心理感受和审美需求。其设计的关键就是平、纵面线形设计,路线的平、纵面线形设计与它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相融合是判断这一条道路在视觉上有吸引力,在视线上无障碍的依据。优美渐变的平、纵曲线组合,使线形与自然地形达到完美的融合。

要检验公路立体线形是否平顺的有效方法,就是对公路透视图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公路透视图的视觉分析, 我们在平、纵线形组合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平、竖曲线组合时,竖曲线宜包含在平曲线之内,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2)当偏角较小时,应采用较长的平曲线,以避免折曲现象。长直线末端尤其应以较长的平曲线相连。当平曲线半径很大时,在其中设置多个竖曲线并不难看,但最好采用尽可能长的竖曲线。

(3)尽量选择能得到适当合成坡度的线形组合(2%-4%为佳);当平曲线与竖曲线半径值(指标)都很小时,平、竖曲线宜错开布设,或者尽可能增大一方指标值。

(4)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和凹形竖曲线底部插入小半径曲线或出现反向曲线变曲点。

(5)在同一个平曲线内,应避免纵断面线形的反复凹凸。

4公路线形与沿线景观协调

公路是穿越自然环境的一个人工构造物,它在建设、维护和运营管理过程中必然要和沿线所在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发生关系。高等级公路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维护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要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理念,坚持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小程度的破坏、最大强度地恢复,使工程建设顺应自然、融入自然。公路景观设计, 要求公路与沿线环境协调, 并要与沿线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维持平衡。有下列几点要素:

(1)通视。在保证足够的行车视距条件下, 公路各部分组成的空间位置应相互协调、充分利用公路沿线景观特色, 使驾驶员感到线形连续、优美、舒顺。

(2)诱导。利用公路两旁的山体、树木等沿线自然环境,建立起正确的视觉诱导系统, 使驾驶员能提前预见前方公路方向及路况的变化, 并采取及时、安全、有效的行驶措施。

(3)协调。利用沿线景色,使公路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与周围地形契合, 尽量减少施工痕迹, 消除公路沿线景观上的视觉污染, 展现出各个地区优美的景观特色。

(4)绿化。利用高速公路两旁的荒山、荒地、劣质地,种植与当地适应的树木,绿化公路沿线,改善沿线景观,与周围环境相结合。根据驾驶员的心理,在不同路段种植不同的绿化类型,随着路线的延伸,呈现不同色彩,不同类型的自然景观。

4.1 公路线形与沿线自然景观的协调

公路线形与沿线自然景观的关系即线形与地形的关系,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在山岭地形区,沿着等高线方向布设线路中,必须提高或降低其高程时,仔细选择路线和确定坡度,进行填、挖方中细部优化,避免出现“断崖”现象,消除令人不舒服的感觉;在低山丘陵地形区,山势平缓,路线的选择必须结合当地地物、挖填平衡等条件,充分利用荒坡地、荒山、废弃地、劣质地布设路线、尽可能的减少对农田,树林的占用;在地势较低的沿溪线,设计应充分考虑河流、小溪,充分结合边界、树木形成的线条,与远处的河、湖、海自然和谐统一,公路线形沿着河流流向的变化“顺流而下”,避免生搬硬扯的选用长直线,减少河流旁的开山采石,随意挖土。

4.2公路路线与沿线人文景观的协调

4.2.1要正确处理高等级公路与城镇之间的关系

一般而言,根据公路选线“近城不进城”的原则,应遵循三种模式:一是路线“绕城而过”,适用于小城市或城镇;二是路线与功能相近的环线合并过境,适用于大城市;三是采用连接线将高等级公路与城市道路系统连接在一起。这几种过境方式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才能保证公路景观效果。

4.2.2处理好路线与沿线风景区、林区、名胜古迹等之间的关系

尽量避免破坏已有的旅游设施, 同时路线的布設应有利于旅游景点功能的发挥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公路线形设计应力求美化该地区的风景资源,譬如河流、岩层、公园、历史古迹和标志性建筑物。对那些穿过风光带的公路,设计者要意识到保护沿线风景资源的重要。公路景观以动态景观为主。营造公路动态行驶氛围,不仅要求公路自身的线形变化协调,还要求结构物的形态都应充分配合这种外部环境的变化,以自然连续的方法来选择、利用和创造景观,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展现和发挥自然环境的美的价值。

5总结

高速公路景观建设的基本内涵是保护和充分利用自然风光资源,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公路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好的公路线形设计,绝不是将路线孤立出来单独进行设计,是要将沿线自然风光,人文特色结合起来,通过动感的驾驶体验,将美妙的景色呈现出来。公路景观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功能性和观赏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是公路与沿线景观共同构成的景观综合体。

参考文献

[1]高玉翠,邢俊堂. 公路景观设计与所在地域环境的融合[J]. 北方交通,2008,(8).

[2]徐俊德.公路线形与景观环境协调设计分析.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7(07).

[3]冯玉祥,欧纯祯. 浅谈高等级公路的景观设计[J]. 黑龙江交通科技,2006,(7).

[4]胡永深,江晓霞. 景观设计理念在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的体现[J]. 公路与汽运,2004,(1).

[5]张文哲.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 山西建筑, 2008(02).

[6]盛岩,张福生. 高等级公路路线设计中的景观问题[J]. 房材与应用,2005,(3).

猜你喜欢

协调
谈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协调策略
浅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协调
教学秘书如何做好工作
合作共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与会计核算的协调
公共艺术与城市设计的协调与同步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规范协调问题研究
论房地产经济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协调
谨慎性原则与相关会计原则的冲突与协调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