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2015-10-21刘忠齐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创新思考质量监督存在问题

刘忠齐

【摘要】建筑工程监督管理在不断的完善,随着不断的推行相关的制度,依据先进的技术,创新管理的方式,提高管理的水平,进行长效管理,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进行修订,提升工程质量的意识,强化管理的力度,为社会服务。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存在问题;创新思考

随着建设行政工作法制化的推进,质量监督人员应用法律和法规来处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依照法律程序处理与建设主体之间的工作关系,做到依法监督、依法行政。目前,质量监督重点要做好从业人员的上岗培训和考试工作,争取在近期内取得执业资格,只有这样,才能合法地对各方主体执行监督职能。

一、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重点与范围

1、对施工前的监督管理工作。在我国现阶段,随着建筑工程施工的不断推进,在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上,在施工前,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与监督管理工作,二是对于设计单位及勘察单位的质量监督,重点内容应当放在设计上,以及勘察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上;三是在监督审查中,如果发现有违法律现象或者是违背法规的规定,以及冒犯法制法规强制性标准的设计及勘察文件,应当通过直接的经济处罚及法律手段,制止直接责任主体的违法行为,并由其承担失误疏忽和有意行为造成的质量责任后果。

2、施工中的监督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质量监督管理,应围绕三大分部现场监督开展,在监督工作中实行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巡回监督与管理,三大分部指的是地基基础、主体、竣工等几种影响结构安全的主要部位。在现场实体质量检查上,可以采用科学监测仪器及设备进行检测,这种方法能够提供准确与可靠的极具说服力的数据,还能够增强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的权威性,在监督管理中,可以通过监督抽查的形式,以推进强制性标准的贯彻执行力度,还能够保证建筑法律、法规的贯彻与落实,在管理中,从宏观建筑整体上来把握建设工程质量及结构使用的安全性。此外,不仅局限于加强程序管理,还必须应当加强施工技术的控制工作。

3、竣工后的监督管理工作。首先在工程竣工以后,其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是建设工程在投入使用前的把关性监督管理工作,所以要切实保证监督质量,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坚持杜绝投入使用,以避免低劣建筑工程的安全隐患的发生,对国家以及使者人员造成不必要的危害以及影响。其次是把装修、维修和维护的质量监督工作,纳入到建设工程整体的质量监督管理范范畴上来,要坚决杜绝或者是减少在装修、维护过程中的违规违法行为,避免维修对己有的建设工程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造成破坏和影响,产生安全隐患;在有就是要尽量避免由于维修和维护的质量不达标,从而给国家以及广大用户的生产生活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所以大力提倡工程质量保险,即把工程质量的管理工作纳入到经济管理的范畴中来,以解决在工程交付使用以后,万一发生质量问题,避免住户找不到责任方。

二、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

1、管理工作不到位。在进行施工时,施工单位为减少时间,没有根据操作规程执行,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施工组织设计不具有科学性,施工人员、管理人员需要提升素质,管理机制不完善。在进行工程技术交底时,交底工作不详细,没有仔细的检查材料,对图纸进行随便的修改,没有根据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工程的质量达不到标准。

2、承包的方式比较混乱。在承包方式方面,存在混乱的情况。部分施工单位对工程进行层层分包,在工程投入中,真正用到实处的资金很有限,底层包工人员为获取利润,就想着偷工减料,对工程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3、图纸存在问题。部分设计文件质量比较低,图纸缺乏节点图,细部的结构、剖视图不完整,在施工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节点、细部结构在施工质量方面无法得到保证。在图纸会审环节,通常只是走形式,设计的方案没有进行实际的论证,没有严格的审查设计文件,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4、专业交叉。部分施工专业存在垄断性,甲方在管理施工单位施工合同时,实行比较困难,在施工过程中,土建在和其他的专业进行配合时,容易产生矛盾,对项目整体的质量造成影响。

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创新的思考

1、加强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将工程巡查与行政处罚和不良行为公示制度有效结合,提高质量监督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质量监督机构要建立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及时统计强制性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并将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不良行为及对违规的各方责任主体进行的行政处罚情况。加强对建设工程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不良记录管理工作,通过信用建设进行约束外,从市场监管的角度,把不良记录与资质年检、工程招投标挂钩,把不合格的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清除出建筑市场,促进建筑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从而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2、树立全面质量意识,开展质量通病综合治理。树立全面工程质量概念,在确保结构工程质量前提下,加大对工程使用功能、节能、环保的监督力度。质量意识的核心就是要体现出全面质量的概念,即在确保工程结构质量的前提下,还要保证工程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和较高的节能、环保水平。

3、推行监督告知制度,实行工程质量预警。质监工作应该可以得到受监单位的支持和配合,让各方责任主体从建设工程活动开始,就享有知情权,了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内容和手段,调动受监单位在工作中自查自纠、自我約束的积极性、自觉性,尽量减少和避免质量行为的错误和造成质量事故。将原来的监督计划改为监督告知书。

4、质量巡查与监督验收人员相分离。为强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按新的监督方式即质量巡查与监督验收相结合、质量巡查与监督验收人员相分离开展工作。通过调整业务科室,分别设立监督巡查科和监督验收科。监督巡查科负责监督工作方案的制定、交底和实施,参加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并对桩基工程、门窗工程、幕墙工程及监督方案中设置的监督控制点进行监督检查,工作形式是监督组对受监工程实体质量和质量行为的巡查;监督验收科是对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单位工程交(竣)工验收等三个主要阶段进行监督。质量巡查与监督验收相互协作、相互约束、相互补充。工程验收和巡查监督科按时间进行角色转换,同时将工作相互交接。实践表明,监督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可较好地解决工程量急剧加大和监督人员相对不足的矛盾。

5、改进监督手段,提高监管效率。质量监督必须不断提高监管手段的科技含量,提高监管效率。在监督手段上由定性检查转变为定量检查,做到仪器检测,改变过去检测手段采用眼看手摸的落后方法。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配置钢筋扫描仪、数字显示式回弹仪、取芯机、激光测距仪、激光定位仪、便携式桩基动测仪等设备,重点对承重构件的混凝土强度、主要受力钢筋的数量、位置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楼板厚度、承重砌体的砂浆强度等进行监督抽测,对工程内在质量进行科学定量地分析判断,加大监督抽测的频率,树立监督工作的技术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也使质量控制点有效前移,通过设备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使预控防范能力大为提高。

四、结束语

根据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有效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及时修订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注重全面质量管理,以及树立创新意识等方法,切实提高了建筑工程监督工作的力度。

参考文献:

[1]陈巍.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3(4).

[2]张伟.谈工程质量监督经验与做法[J].山西建筑,2013(30).

[3]李海艮,李学河.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J].江苏商报(建筑界),2013(16).

猜你喜欢

创新思考质量监督存在问题
水泥混凝土灌注桩质量监督检验及缺陷防治
总包模式下核电厂调试质量监督研究
信访工作中的档案管理创新思考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矿山测量技术的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