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层特殊地基处理试验施工

2015-10-21席俊锋王府水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席俊锋 王府水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深层特殊地基处理试验中采用两点振冲、冲击碾压和振动碾压工艺流程,通过试验技术参数检测,了解加固前后土性的变化,确定合理的检测验收方法,为大面积施工提供依据。

【关键词】两点振冲;冲击碾压;振动碾压

1 前言

该项目为某陆域吹填工程,吹填料为港池疏浚的珊瑚砂,来源于珊瑚角砾岩(海滩岩)和珊瑚碎块,经生物胶结而成,质地较为坚硬。场地表层为吹填松散层,厚度不一。根据设计文件要求,较深层地基处理采用大功率两点振冲工艺,较浅层地基处理采用冲击碾压、振动碾压工艺。为了确定施工参数、施工工效、检验标准等相关参数,拟在大范围施工前进行地基处理试验。

2 试验方案

2.1 试验区划分

拟在已吹填场地选取土质较差或有代表性的区域作为试验区,面积初定为200m×50m。为得到振冲处理后不同碾压方法不同施工参数下的地基处理效果,将先导试验区分为三个区(如图1所示):

I区尺寸75m×50m,采用冲击碾压30遍+振动压路机碾压;

II区尺寸75m×50m,采用冲击碾压20遍+振动压路机碾压;

III区尺寸50m×50m,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

2.2 试验前探摸

试验区场地由吹填而成,吹填料的级配及性质有待进一步明确,在处理前进行初步探摸,了解场地的初始状态,并准确命名。主要内容包括:

A、颗分试验:了解吹填土层的组成,便于场地颗粒的命名及试验参数的确定;

B、原位测试:标贯或动探试验,了解吹填土层沿深度方向的初始状况、吹填厚度,便于对比处理前后的效果并确定地基处理深度;载荷板试验,了解加固前的地基承载力、反应模量。

2.3 主要人员设备

现场负责人及管理人员3-5人,起重工、司机、电工4-6人,检测及记录人员3-5人,安全员2人,普工若干。

ZCQ-180振冲器及电控柜3套,25t振动压路机、25t冲击碾压机(含牵引车)各1台,80t履带吊、330反铲挖掘机、235KW推土机、3m3装载机、12m3洒水车、20m3自卸车及800KW发电机各1台,相关配件材料若干。

3 主要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3.1 施工工艺

(1)地基处理总体施工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2)两点振冲施工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3)I、II区面层碾压工艺流程如图4所示:

(4)III区面层碾压工艺流程如图5所示:

3.2 主要施工步骤及技术要求

3.2.1 两点振冲

(1)清理平整施工场地,按10m×10m方格测量场地振前标高,孔间距按图纸布置,间距3.5m,布置图如图6所示:

(2)处理深度应至设计持力层,根据勘察资料及填筑体控制剖面图,平均处理深度约7m。

(3)根据现场情况,若水位低吹填比较干,施工之前需要进行灌水,灌水后立即进行振冲施工。

(4)施工机具就位后,振冲器对准振冲点。打开水源和电源,检查水压,水量、电压和振冲器的空载电流是否正常。

(5)启动吊机使振冲器在水平振动的同时利用其振动、高压水泵的冲击力量,慢速下沉至设计持力层,留振120秒。

(6)提升振冲器:匀速提升,每提升0.5米,留振20秒,直至孔口(振冲器孔内保留1米),留振60秒。

(7)在留振过程中挖掘机或人工同步向孔内回填砂。

(8)一组振冲结束后,移到下一组施工。

(9)场地施工完毕后,进行检测验收。

(10)埋设沉降观测点,持续记录振后地基沉降。

3.2.2 冲击碾压

(1)振冲处理完毕后,I区、II区共150m×50m区域挖除表层50cm珊瑚砂填料,推平场地,采用25t三边形双轮冲击压路机冲压,I区30遍,II区20遍。

(2)冲击压路机行驶速度保持在12~15km/h。

(3)冲压时注意冲击波峰,错峰压实,每冲压5遍改变冲压方向,冲压时如果扬尘严重,应洒水湿润。

(4)冲压时遵循先轻后重、先低后高、先慢后快以及轮迹重叠等原则。

(5)冲压结束后,平整场地,并用25t振动压路机碾压补强至无明显轮迹。

(6)振动碾压结束后检测地基处理效果,并进行高程测量验收,交工。

3.2.3 振动碾压

(1)振冲处理完毕后,III区挖除表层50cm珊瑚砂填料,推平场地,采用25t振动压路机,碾压至无明显轮迹。

(2)压路机行驶速度保持在3~6km/h。

(3)采用进退错距法碾压,每遍错距20~30cm。

(4)振动碾压结束后检测地基处理效果,并进行高程测量验收,交工。

4 检测项目

4.1 施工前后的检测内容

先导试验区施工前及施工结束后,进行以下检测:

(1)场地标高测量:分别按10m×10m方格网测量振冲前、振冲后、碾压后的场地标高,并计算出各工序的沉降量。

(2)标准贯入试验或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3)固體体积率、压实度检测:采用灌砂法。

(4)不同类别的载荷板试验。用于检测加固过程中的承载力、变形模量、回弹模量、反应模量(细料较多时采用K30,粗料较多时采用K75)。

检测项目汇总如表1所示:

4.2 检测注意事项

(1)测量固体体积率时,需在地基处理深度范围内检测,深层地基检测采用灌砂法、水袋法有操作难度,可采用标贯或动探,只在表层检测固体体积率。

(2)固体体积率为块石的检测指标,压实度主要为黏性土的检测指标,通过初步的颗分判断,吹填料为砾石或碎石类,处理后颗粒破碎,有可能出现砂土类,珊瑚碎屑密实过程对水不如黏性土敏感,可能难以得到准确的最大干密度,可采用相对密实度作为平行检测指标。

(3)相对密实度需测量土样的最大、最小孔隙比;压实度需要设定最大干密度,可将土样带至土工试验室测定。

5 结语

通过此次试验施工,达到如下目的:

(1)确定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并绘制施工分区图;

(2)确定施工工效、施工技术参数(振冲深度、密实电流、留振时间、水压、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等)等信息;

(3)明确检测方法,并得出地基处理前后效果对比;

(4)根据试验结果所得的各项参数,指导后续大面积施工。

参考文献:

[1] 杨斐,杨宇亮,孙立军.冲击碾压法处理场道地基的试验研究.路基工程,2007

[2] 白冰,肖宏彬.软土工程若干理论与应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