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筑材料检验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分析

2015-10-21李洪霞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建筑材料预防措施检验

李洪霞

【摘要】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是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确保建筑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在当前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和建筑材料日益复杂的背景下,做好建筑材料检测工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将论述了当前我国在建筑材料检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建筑材料检测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验;问题;预防措施

一、 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必要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工程的繁荣,建筑整体水平也在不断地进步。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它是指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所用的材料总称,分为建筑主体施工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两大类。 这些材料的质量高低,不仅决定建筑是否具有安全性和耐久性,而且更直接决定着建筑用户的人身财产是否安全。但是现实情况是,从相关的统计数据上看,目前在建筑施工中,仍有一些不法单位和个人使用劣质建材,在全国范围内的“豆腐渣工程”时有出现,严重损害和阻碍了我国建设事业的稳定发展。因此,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加强对建筑材料的质量的检测是关键,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二、 当前建筑材料检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材料检测指标和检测标准不统一

当前能够进行建筑材料检测的主要是质检站、专业检测公司和一些相关院校里的检测机构,并且主要分布于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大型企业和高等院校之中。这些相对零散和彼此独立的状况存在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就是缺乏相对自由、公平的竞争机制,各种类型的检查机构各自为战,难以形成信息和资料共享机制,造成建筑材料检测标准不统一,从而间接影响了建筑材料供应市场。此外,由于建筑材料品类众多,所以检测指标不统一的现象很普遍,例如,部分大于 C35 标号的混凝土,没有进行压碎指标测试,很大程度掩盖了混凝土强度不够的缺陷,如果不合格产品一经使用,将会对建筑整体质量产生极大的隐患。

(二) 操作不规范造成取样不具代表性

仪器装备落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是材料检测行业中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阻碍了整个检测行业的快速、高效发展。数据采集系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更新,从而使得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公正性难以得到保证。这就使得检测工作过程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难以得到保证,并且在读数、分析结果等方面很容易受到个人主观因素的支配,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取样点的布置和取样数量的设定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人员责任心不强、监管制度不完善、设备落后等原因造成取样不准,造成检测结果不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

(三)材料检验数据虚假

材料检验数据虚假是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具体表现在试件假、过程假、数据假、结论假等方面。部分检验人员会受到不良行政干预或其实方面的压力影响,对材料的检验数据进行造假。很多建筑工程都存在试件假、不做或少做试件的问题。部分检验人员不能够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对数据进行造假和随意编造,甚至对原始数据及试验结论进行修改。比如在对砖进行检验时:由于目前建筑工程中所应用的砖品种较多,生产厂家良莠不齐,很多厂家所生产的砖都不符合规定。然而一些施工单位或检验人员往往会选择一些质量较好的砖进行取样、检验,从而导致砖的检验结果失真。

(四)环境条件布置和数据处理不合理

不同的温度和湿度对材料的抗拉强度、刚度等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环境条件对于建筑材料样本检测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检测环境温度过高,会导致建筑材料的强度会普遍偏高,从而不合格产品在充当检测样本时也会呈现出合格的状态。此外,处理数据不合理也是造成检测结果混乱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因不同原因归结到一组的实验数据具有很大的离散性,随意的取舍会导致完整的数据失真,从而使检测结果大大偏离实际值,没有采取要利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计算,比如直接取均值,没有考察各个数据的有效性,违背了回归分析法的原理。

三、建筑材料检测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规范检测指标、统一检测标准

规范检测指标,制定出实际有效的检测标准,从而让建筑材料检测有章可循,并逐步规范材料检测市场。例如在检测水泥质量时,水泥细度、水泥强度、水泥安定性和水泥凝结时间是必须要检测的指标,任意指标不合格都会直接影响材料的性能。加强对建筑材料检测机构运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切实消除任何行政力量的干预。对于那些违规操作、故意篡改数据和修改检测结果的行为,必须予以严厉的打击,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追求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确保检测结果的有效性。

(二)材料取样

材料性能的检测报告是通过对所取材料样品进行检测得出的。对检测材料有代表性的取样是至关重要的。取样一般是以一批材料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即不仅取样数量要正确,取样部位及方法也要按规定进行。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果不按规定的取样方法、取样部位和取样量进行取样,或取样情况与要求存在偏差,都可能导致检测数据出现偏差,进而对整个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在接收检测样品时,工作人员必须对样品的状态做好,记录内容必须包括样品是否异常,或是否偏离了检测过程中描述的标准状态。实验室首先要明确样品检验的准备工作已经到位,并参照委托方的意见来进行样品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室应在质量文件中规定适当的设施,以防用于检验的样品在贮存、处置或检验开始前被损壞或变质,贮存条件必须符合要求,另外要做足安全措施,以确保检验样品的状态完好无损,进而保证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人员的素质教育

施工单位应该加强质量检验人员与采购人员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人员严谨的工作作风。质量检验人员应该按规定对施工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及试验。对检验人员实行终检制度,每项检验工作都应该认真、科学、严谨。对于检验数据造假的人员,应该给予严厉的处分;对于材料采购人员,应该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力度,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管与审查体系,防止采购人员出现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

(四)控制环境条件,科学处理数据

温度和湿度对很多材料的性能检测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得到准确的材料性能,必须严格遵守材料养护剂和测试环境条件的规定(包括湿度条件、排风设施条件、养护条件、温度条件等)。环境条件的稳定能大幅度提高材料检测的准确性,有效减小系统误差,使检测结果更具代表性和真实性。例如在国标中,混凝土强度检测要采用标准养护部件,温度应该在 15~ 25℃,相对湿度在 95% 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从而使环境因素对检测的影响降到最低。此外,数据的处理也是影响材料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材料有各自数据的处理特征和方法,例如对于水泥抗折强度而言,如果几个强度测试值中强度值大于平均值 10% 以上的数据要剔除掉,再重新计算,因为离散性太大的数据不符合回归分析定律,可能是操作不当、误差累积等因素造成的。

四、结束语

建筑材料检测在建材科研技术开发、企业生产和建筑工程施工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评定和控制建筑材料质量的依据和必需的手段,也是节约原材料、发展建筑科学技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王富年,常用建筑材料检验项目及试验数据处理[J] 材料分析,2005,05

[2] 张江燕,建筑材料检验中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J] 科技创业,2013,7

[3] 陈松潮,建筑材料检验问题的分析 [J] 科学之友 2011(06).

猜你喜欢

建筑材料预防措施检验
苯中水分的检验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及发展方向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新型混凝土技术与建筑节能探讨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