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居住区建筑设计分析

2015-10-21杨兵杨亚琼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

杨兵 杨亚琼

【摘要】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开展居住区建筑设计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建筑的灵魂。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采用合理的设计策略,确保居住区建筑设计满足发展需要。本文对居住区的建筑设计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设计;居住区规划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建设规模逐渐增大。各类居住小区建设越来越多。为了能够给人类提供理想的居住环境,确保现代居住区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和统一,必须要重视居住区的建筑设计。

二.现代居住区建筑设计基本原则

在进行居住区建筑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①强调建筑在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属性。建筑是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建筑的造型、尺度以及风格等均会对城市景观产生重要影响。②注重建筑本身的景观视野设计。为了给居民提供各种方便,突出小区的功能性和参与性,应注重建筑本身的景观视野设计。③良好的建筑使用功能。工程设计水平越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就越完善,在确保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应加强建筑的使用功能。④与功能一致的结构布置与选型。对于建筑设计,应重视结构的选型与平面、立面布置的规则性。

三.居住区建筑设计策略

1.工程概述

某工程用地为整体成不规则梯形,南北长约200米,东西最短约50米,最长段约92米,地块北侧为河流,东侧为现状厂区,西侧为市政服务中心,南侧为市政道路。本工程规划净用地1125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275.65平方米,其中地上90033.8平方米,地下9241.85平方米。

2.居住区规划理念变化

现代居住区规划理念的变化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规划居住区时,需要考虑环境保护、污染排放、能源消耗以及土地资源等因素,合理规划居住区布局,实现住宅区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居住区规划的基本要求是满足人的各种基本需求。在规划居住区时,需要满足人的居住需求,教育需求、文化需求、交往需求等精神需求,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提供有利条件,保证规划具有一定的弹性。第三,建立“共享社区”理念。在规划居住区时,需要在空间和布局结构等方面体现“均好性”原则,需要为所有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其成为每个人的领地。需要注意的是,社区规划的目的是为居民创造公平的环境,即不同社会地位、不同文化、不同生活条件的人都能共享同一社区,如果居住区规划不合理,则会出现社会分化的现象。第四,坚持“生态社区”理念。坚持“生态社区”理念,有助于构建生态城市。生态社区主要包括系统的绿地系统、环境保护,提高了社区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对社区地表的破坏。考虑社区的天气、自然环境等因素,减少热岛效应。

3.总平面布置

在对该居住小区进行建筑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区域的地形。采用L型布局方式,其主要的组成为一栋住---宅塔楼和一栋裙房。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到在景观上可以利用到河景资源,因此将建筑单体布置在建筑用地的北侧和东侧,沿着用地周边布置着公共绿化空间,这样可以确保各栋住宅居民在欣赏河景的同时可以获得最优化的景观体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户型应确保均好性。在两栋塔楼之间有着30m左右的距离,同时山墙面与正面错位布置。建筑这种形式的布置可以围合形成一个安静舒适的内区环境,这样可以为居民提高一个和谐、舒适宜居恬静的居住环境。同时本工程的建筑为城市的整体形式起到了提升作用。

4.建筑文化地域的形成及其表现

(1)建筑的朝向、体型以及间距的地域性体现

建筑的朝向选择对于建筑节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其选择尤其要考虑到地域性的地理特点。例如在北方选择南北朝向的建筑耗能较少,尽管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偏离轴方向的建筑朝向,似乎可以增加建筑的灵活性,但是从长远的眼光看还是不利于节能。此外建筑在可以允许自由决定建筑形状与走向时可以首选长方形的体型,并尽可能的朝南。另外建筑的间距也直接的影响到建筑物是否可以得到充足的日照时间以及保证适宜的日照质量。为此在进行总平面布置时要通过合理的布置建筑物,使得各个建筑物均能得到良好的光照,例如使用退层处理或者降低层高等方式。

(2)绿化与水化在地域性中的体现

城市的绿化与水化应该根据当地的地域特点进行相关的设计。在了解南北方的差异之后,通过对比实际的施工地域进行建筑的把关设计。就南方水域较多、雨水充足的特点来看,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并不需要考虑进行大面积的水域设计。但是,较比北方的干燥气候而言,合理的水景及绿地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3)建筑材料中地域因素的体现

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往往很多地方能够产生的建筑材料也存在一定的不同,因此,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中,一些建筑会选用就地取材的办法,直接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房屋的建设。所以,这就形成了建筑材料地域因素的影响差异。

5.居住区建筑节能设计理念

(1)建筑外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一,建筑要与地形地貌能够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建筑与环境能够共存,从而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第二,要善于运用一些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第三,注重建筑节能,在选择材料上面要选用一些高效的绝热的节能材料。第四,要充分的利用气候资源,例如:可以通过太阳光来照明和采暖,通过流动空气来制冷,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对于能源的浪费;第五,要节约用水,在建筑内部适当的设置一些废水处理设备或者废水净化循环设备,从而可以使得生活中的污水多次利用,可以用这些水来进行绿化浇灌等。第六,通过绿色建筑来净化空气、降低噪声污染、维护生态的平衡。第七,要树立一个建筑材料可循环使用的意识,尽可能的使用那些可以再生建筑材料。

(2)建筑内部功能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建筑内部的功能设计可以通过建筑的可变性来实现其更长久的适应性,使材料的使用壽命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第一,要树立一个整体的设计意识,即要顾全大局、又要注重细节。第二,在结构设计上要善于采用一些新技术,比如运用无梁楼板、大跨度预应力叠合楼板等,力求能够用最小的承重体系支撑起最大的空间。第三,建筑的体形要尽可能的简洁,尽量降低建筑的体量,在门窗位置的设置上面要尽可能满足多样室内布置的需求。第四,对于像楼梯、管道井及卫生间这样的不可变的部分则需要把它们单独的作为一个单元来布置,争取能够较好的控制这些不可变部分的面积以及它们的灵活度,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建筑的发展。

四.结束语

居住区建设设计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居住区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地理环境、地质条件、居住区建设规模等诸多因素,采用合理设计策略,确保居住区工程建设满足业主生活和工作需要,为人们提供更好服务。

参考文献:

[1]陈敬文.现代居住区建筑设计之我见[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9):244-244.

[2]陆秋.居住区建筑设计策划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3,(18):50-51.

[3]田德柱.关于居住区建筑设计的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2,(6):288.

[4]于惠娟,王文参.浅析居住区建筑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6):2242-2242.

[5]叶锐成.对居住区建筑设计的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7):213-213.

[6]曹恒.现代建筑风格的CBD商务居住区建筑设计探索[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2012,19(4):30,26.

[7]涂彦瑄.浅谈城郊居住区建筑设计[J].城市建设,2012,(33).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中构成艺术之美探讨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城市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和谐性研究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试论建筑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策略与方法
传播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研究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英国国家科特斯洛剧场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