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既有客运专线插铺大号码道岔施工探讨

2015-10-21黄远芳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摘 要】随着我国客运专线的持续建设和开通运营,涉及既有客运专线的插铺大号码道岔施工正逐年增加,总结既有客运专线插铺大号码道岔的施工工艺极为重要。郑西客运专线荥阳南站要点插铺1/41道岔的成功实施开创了我国既有客运专线插铺大号码道岔的先河,本文以此为基础探讨总结类似施工工艺。

【關键词】既有客运专线;要点插铺;大号码道岔

1、工程概况及技术标准

郑西客运专线荥阳南站现设到发线2条(3、4道),正线2条(Ⅰ、Ⅱ道),在荥阳南站东端咽喉以2组1/41无砟道岔(3、7)与郑西客运专线正线相衔接。此次施工插铺的1/41道岔位于郑西客运专线荥阳南站,连接郑西客运专线下行联络线、郑西客运专线下行正线及荥阳南站3道。设计速度目标值200km/h,采用有砟轨道,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

2、施工工艺流程

2.1.准备工作

在施工作业线与高铁营运线之间按运营管理要求设置隔离网封闭防护。隔离网高1.8m,距离3道线路中心2.2m,因此道岔需要偏心预铺,约偏心1.3m。根据设计图纸复核既有线路及7#道岔的平面位置与设计一致,根据既有线路现状确定线路拨道及起道量,依据线间距及岔心坐标放样出5#道岔插铺位置,将道岔的直股岔前、岔后,曲股岔后桩现场定位,并将桩位引出护桩。

2.2.组装道岔

2.2.1.由于道岔重量大,因此平台搭设必须平稳牢固。平台必须平整,使预铺的整组道岔水平良好。平台采用枕木垛,平台顶面一般铺设三根通长的钢轨。平台的搭设应兼顾道岔平移时六根横向导轨的安装和拆卸。

2.2.2.岔枕吊运到平台轨上,将垫板、滑床板、胶垫摆放安装到位,按顺序将道岔钢轨部分向后顺序铺设,连接后安装扣件。将可动心轨辙叉理论中心调整到预先标定的位置,辙叉铺设按照预先设置的参照点铺到最终的纵向和横向位置,位置公差为±5mm。

2.2.3.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请业主组织监理、设计、施工、电务等各相关单位共同对道岔进行焊接前的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并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3道岔焊接

道岔焊接质量对工程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焊接前应进行试焊,确定焊接参数,确保焊接质量。道岔焊接前,应对道岔进行检查,保证道岔几何形位符合设计要求。道岔直、尖轨方正,可动心轨位置、尖轨尖端与限位器位置要正确;道岔方向正确。

2.4要点插铺

2.4.1滑车组布置示意图见图1。全段共布置滑车80个(每侧40个)。

说明:1、通过计算需道岔换铺机组34台。现场准备A型机15台,B型机1台,C型机20台, 共36台。

2、走行轮位置原则上按照对应道岔换铺机组前后1根枕位置摆放,图上以圆圈表示, 岔心等重量集中地段加装,需40对计80个。

2.4.2.走行轨铺设及调整完毕后,开始纵移道岔。纵移道岔过程中,每台换铺机组劳务工负责检查走行轮位置是否偏斜,并用手捣镐不断调整。道岔纵向走行到位后,由施工负责人统一指挥,将道岔架起,打好安全跺。

2.4.3.钢轨切点位置需事先精确定位,并用红油漆标记在钢轨上。技术人员向施工负责人交底。利用套筒扳手等工具将所有线路扣件拆除完毕,并用撬杠将钢轨拨移至事先规划的位置。

2.4.4.岔后部分荷载较大,走行轨受力较大,道岔纵移滑道采用60kg/m钢轨,枕木支撑点间距4.5m。为了保证道岔纵移到位后滑轨能顺利抽出,在枕木支撑点与纵向滑轨(60钢轨)接触点安装滑轮组。

2.4.5.道岔纵移以人力向前拉为主,装载机辅助在岔后给予推力。纵移道岔过程中,每台换铺机组操作人员负责检查走行轮位置,如有稍微偏斜,需用手镐不断调整。移动一定距离(约50m)停止推移,施工负责人检查道岔及滑道的工作状态,如无发现偏斜趋势,继续前进。

2.4.6.道岔按设计要求就位后用专用钢轨无孔连接装置,将道岔分别于岔前、岔后线路连接起来。

2.4.7.待道岔正位铺设后,立即组织人力回填道砟,进行全部起道捣固。对捣固、拨道后的道床,要进行一遍均匀整理,使其成为标准断面,并且外观美观。道床顶面低于轨枕承轨面40mm,道床厚度不得小于设计厚度20mm。道岔高低、轨向、水平允许偏差均为2mm。

2.4.8.道岔转辙部分起道整修完毕后,电务调试可与工务工作平行进行,在工务进行道岔局部细致调整的同时,工务配合电务进行道岔联锁调试工作。

2.5、道岔前后焊接及无缝线路锁定

道岔插铺到位后进行道岔和线路长钢轨之间的焊接。无缝道岔与相邻无缝线路的焊联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在道岔插铺前三天,按照要点插铺道岔的时间段,测量道岔插铺位置处的钢轨轨温,并设置位移观测桩,对切割后线路所发生的位移进行测量和记录,为道岔插铺后对线路及道岔进行锁定时提供必要的技术参数依据。

2.6、道岔大机捣固及精调

采用道岔捣固机进行养护,使道岔的方向、水平、轨距达到设计要求。完成道岔连接部分大机捣固后,,确认直股高低、轨向、水平良好后,检查导曲股水平时必须同时兼顾直曲股水平。

3、开通运营后线路情况:

线路开通后,从静态检查数据分析,线路道岔方向、水平及高低均达到了维修验收标准,从现场的检测结果及实测数据分析来说,均在允许偏差范围内,动态轨道检查车在此范围内的检查也达到了优良的标准。达到了预期效果。

4、结束语

本施工工艺已在郑西客运专线荥阳南站要点插铺1/41道岔施工中采用,从进场施工准备至施工结束历时仅35天,仅要点6个小时就完成了道岔插铺施工,按时开通线路。采用本施工工艺将对既有客运专线的运营影响降到了最低,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树国 客运专线道岔技术研究[J],中国铁路, 2007(8)

[2]许建军 既有线提速改造铺架工程施工技术[S],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8

作者简介:黄远芳,男,(1975-),硕士,高级工程师,总工,研究方向:线路轨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