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5-10-21王红云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对策分析高速公路存在问题

王红云

摘要:介绍了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的内容以及养护技术

关键词: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路面是在路基上铺筑成一定厚度的结构层,它直接承受高速度、大负荷、大流量的交通荷载的作用,同时受到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路面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损坏不可避免。如果不及时进行维修和养护,可能加重路面的破损程度,对高速公路及其设施造成潜在的危害,进一步降低公路的使用寿命,严重时还会对使用者构成严重威胁。因此,高速公路必须采用强制性措施进行养护。

一、公路养护管理的概念

(一)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这里,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管理。国际道路会议常设协会于1983年建议,公路养护统一划分为日常养护、定期养护、特别养护和改善工程四类。公路养护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实现公路的使用功能,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二)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高等级公路在国家综合运输网络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及沿线附属设施外,还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绿化环保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

(3)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理制区段。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高等级公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科学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5)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高等级公路养护对象自身价值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必须付出高成本。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

(6)养护管理行为已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二、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的内容

(一)日常养护。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应进行经常性、及时性和预防的日常养护,保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在大交通量和各种条件下,为行驶车辆的巡查和检测、杂草、杂物、煤面等的清扫、排水、除雪和防冻等。

(二)小修保养。日常保养包括清扫路面泥土、杂物,排除路面积水、积雪、积砂、铺防滑料等,拦水带(或路缘石)的刷白、修理,清理边沟、维修护坡道等;小修的内容有修补路面的泛油、拥包、轻微裂缝、横向裂缝、坑槽、沉陷、波浪、局部网裂、松散、车辙、麻面、啃边等病害。

(三)中修工程,中修包括瀝青路面整段铺装、罩面或封面、沥青路面局部严重病害处理。应根据沥青路面养护质量谰价指标等级确定是否罩面和罩面的种类。沥青路面使用年限已达设计年限的一半以上时,可安排罩面。

(四)大修工程。当路面破损严重,采用罩面养护不能使用路面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时,为保证必要的服务功能,应进行翻修或路面补强。

(五)改建工程。包括提高路面等级、补强、加宽、局部改线。专项养护工程。沥青因遭受突然自然灾害而需要申请专款修复受损害路段的工程项目。

三、高速公路路面养护标准

(一)裂缝的养护标准

(二)坑槽的养护标准

(三)车辙的养护标准

四、目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护管理体制不顺,机构设置复杂。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管养一体”和“管养分离”两种模式,其中“管养一体”模式比较普遍。许多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仍然套用事业型养护管理体制,职责不明、责任不清,养护经费采用拨款形式,这种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公司化经营的发展趋势和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束缚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二)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创新力度不够。目前由于各地对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动作尚存疑虑,从而使得养护运行机制较为落后,创新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养护市场封闭运作、养护市场化模式尚未确定、养护市场主体尚未完全形成,养护市场各项制度尚不完善等等。

(三)养护体系不健全,无法实现“预防性养护”要求。目前各地高速公路养护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养护。只有变养护为预防性养护,才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养护成本,提高养护效益。

(四)法规建议滞后,影响养护市场化进程。近几年来,一系列公路法规的分布实施,对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公路法规体系尚不配套,尤其是高速公路管理与养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难以突飞猛进的高速公路建设和养护制度改革的要求。

(五)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等级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作用。

(六)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上述问题造成了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已严重制约了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已形成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五、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发展对策

(一)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1)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

(2)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会,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3)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高等级公路各种突发事故的抢修工作。

二、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对策

由于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对养护管理行为进行约束与规范,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

(一)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高等级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高等级公路特许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高等级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二)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经营性公司只有在依法履行了养护、维修义务和责任的前提下,才具有合法的收费、经营权力。养护的强制性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中央政府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运营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三)对新建高等级公路的设计与施工,明确规定有关养护管理方面的要求。强制设计中的养护管理技术储备,制定相应的公路养护方案,强调公路施工缺陷维修期施工单位养护的责任与义务,采用法律与经济手段进行约束。

(四)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对策

(1)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RS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養护更加合理经济。

(3)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结束语:

高等级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如何搞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参考文献:

[1]黄哲,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措施探讨,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年第5期

[2]李超,浅谈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研究,科技向导,2011年第33期

[3]吴树军,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民营科技,2013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对策分析高速公路存在问题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轱辘心儿,高速公路上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