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无障碍公共建筑设计的思考

2015-10-21马珂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公共建筑社会发展思考

马珂

摘 要:对各类特殊人群的关注与关爱是当今社会很重要的议题,要鼓励这一人群更多的参与社会生活,与社会和谐相处就要求对无障碍公共建筑的设计增加更多理性的思考。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孕妇等弱势群体行动的自由,更需要有无障碍公共建筑的配合。本文主要从无障碍公共建筑设计的特点及现状、深入要求、关注无障碍设计的社会引导三个方面浅谈无障碍公共建筑的设计问题。

关键词:无障碍;公共建筑;思考;社会发展

无障碍公共建筑设计,顾名思义,即是指在公共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对公共建筑使用的要求,添加人文的有关元素以实现便利特殊群体的目的。我国的无障碍公共建筑起步相对较晚,不仅是相对于欧美国家,即使是相对于我国近邻日本,其发展程度也相对落后。由此,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无障碍公共建筑也必将逐渐被提上日程,其设计任重而道远,我们随之引发一系列思考[1]。

经济要持续高速的发展,文化的前进才有动力,而文化不断地进步,更能够有效的反作用于经济发展。因此,无障碍公共建筑的需求是人文的诉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必然也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力。

1无障碍公共建筑设计的特点及现状

无障碍公共建筑,换而言之,就是能够使老年人、孕妇、儿童、残疾人等一系列特殊群体中的人群使用起来没有障碍的公共建筑。无障碍公共建筑设计的发展,将对特殊群体能在社会生活中享有良好的权利保障起到积极作用。方便舒适的设计,将使这一特殊群体能够得以更好地抓住机会,服务和回报社会。

虽然无障碍建筑设计这一名词出现较早,但是我国最早的凸显这一意义的法律条文出现还相对较晚。1989年,我国首次在法律条文“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中提及这一名词,将无障碍建筑设计提上议程。随之,全国各大省市纷纷效仿,提出这一规范下,应当如何具体实施的细则问题。由此,之后的十年,无障碍建筑的设计逐渐迅速地发展起来。到1999年和2000年,我国又分别颁布两项规范,来进一步深入规范我国无障碍建筑的设计细节。它们分别是《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以及《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2]。在这两项规范中,扶手、坡道、盲道、停车位等种种方便特殊人群的设计均被合理有效的提出,包括我们现在常见的马路两侧的盲道、取代楼梯的坡道,以及无障碍卫生间的设计。

规范的颁布历时良久,而具体的实施更有待于我们进一步跟进。虽然在我国发展状况比较好的一些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无障碍建筑设计对城市的改造迅速,但是,一些中小城市,这一方面的发展还是相对落后的,例如一些地区的扶梯、标志等都没有充分考虑特殊群體的需求,或者一定程度的考虑了,但还不够完善。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无障碍建筑设计意识的缺失,折射出社会群体对特殊人群关爱的缺失,这就更要求我们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加对特殊群体人群的关注。

2 无障碍的深入要求

无障碍既是对公共设施,建筑等方面的无障碍,也要求对特殊人群创造生活品质与娱乐共享信息的无障碍。它需要集思广益,不断深入挖掘特殊人群的需求,并完善设计,来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2.1公共建筑设施的无障碍要求

以各个城市的大型图书馆、体育馆等大型文化体育服务类场所为例,部分城市的场馆都是通过楼梯直通二楼平台,缺乏平缓的坡道设计,对于轮椅的使用者这一类特殊人群,很难起到良好的服务作用;而在绝大部分扶手处也并无盲文等引导性的标志牌,导致盲人无法通过自主的形式获得信息。与之相反的是,一部分中大型城市在建筑设计过程则很完美的结合了无障碍与美观的要求,在楼梯两旁设立对称平缓坡道,在扶手起始处添加引导性盲文,以进一步满足公共设施中的无障碍需求[3]。在这一点上,一些中小型城市值得借鉴。

另外,很多城市商场、大型百货公司旋转门设计的采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顾客的进出,但是并没有考虑对无障碍设施有需求的这一类人群,可能引起一些麻烦。更加合理的设计是在美观的旋转门两侧添加一般的推拉门,或者自动感应门,当然有些商场门口设置的门卫人员岗位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对于这一点,在门口的设计上也应当有些注意点,例如为方便残疾人群进出,是否在设计的时候不应当添加高度差或者高度差在轮椅可控范围内。

以上就引申出无障碍建筑设计对路面也有一定要求。路面高度差如何设计,路面光滑度摩擦力应当达到何种要求,路面是否应当合理添加扶手或者盲文,都应该在设计的过程中被充分的考虑。

公共建筑内部的一系列设施设备都应该考虑无障碍设计,以楼内卫生间为例,一般公共场所厕所均为蹲位式设计很难兼容残疾人的需求,那么添加可供轮椅使用者使用的坐便系统便能够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同样适当增加盲文导向系统也将为视觉障碍者提供一条出路。另外,楼内空闲空间内安置休闲座椅,将会很大程度上缓解老人等特殊人群劳累疲惫等问题,同时一些导向示意图的添加,也将为楼内设计增加韵味与厚重感。

2.2公共信息获取的无障碍需求

与无障碍人群交流的困难,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公共信息获取的难度。一些残疾人,老年人由于语言不通或者无法通过文字了解环境,所以适当增加一些图片引导指示将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而在公共信息获取过程中,如何让各类媒介充分发挥作用也是在公共设施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的。

除此之外,应当考虑的就是,一些公共信息无法准时有效的获取是否也出自有障碍人群本身的心理问题。就这一方面,各类无障碍设施的设计都应该以充分引导,合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目的。无障碍设施设计,表面上看是单纯解决有需要人群遇到的问题,但实质上,是方便全体成员的一项浩大工程。

3关注无障碍设计的社会引导

以上种种建议与思考均是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有意愿为无障碍设施建筑建设出谋划策基础上的,只有有效地关注有需要人群,走进他们的生活,才能更深入的感知他们的具体需要,并为之做出改变,这是当前社会很重要的一个命题[4]。

仅仅2014年我国老龄办的研究数据就显示我国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所占人口比例逐年升高;此外,数据显示我国残疾人近年来也逐渐增多,这都加重了无障碍建筑设计的负担。因为无障碍建筑的设计是他们行动生活工作的基础,由此,相关方面的设计不再是某一位或者某几位设计师的问题,而很可能成为全体公共成员的问题。也只有如此,人与环境才能实现更好的和谐相处。

老龄化加速是伴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增加对有需要人群的无障碍公共建筑设计将很大程度上帮助此类特殊人群,使得所有人拥有和健全成年人同等的机遇与权力。一方面需要各方媒介的大力宣传,另一方面需要国民自主提高相关的意识,通过不懈的努力,进一步改善整体的环境和无障碍建筑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郭建模.残疾人工作基本知识读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1:26.

[2]高桥仪平.无障碍建筑设计手册——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计建筑[M].陶新中,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13:268.

[3]陈洪伟.关于无障碍景观设计的思考[J].装饰,2014,8:47.

[4]王珍吾.建筑环境设计呼唤人文关怀——感悟无障碍环境设计[J].城市开发,2013(4):56.

猜你喜欢

公共建筑社会发展思考
公共建筑绿色节能运维分析
关于公共建筑设计功能分区探讨
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浅析统计数据质量
浅议公文与社会的发展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