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控制措施浅析

2015-10-21何伟才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公路施工生态环境控制措施

何伟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飞速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纳入国家的规划和建设当中。高速公路作为国家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它的建设对开发沿线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对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地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改善区域投资环境,加强国防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对环境保护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对沿线地区的环境景观、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等产生负面影响。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通过确定合理的环保方案、制定得当的环保措施,将高速公路的施工建设对环境保护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关键词:公路施工、生态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一、引言

环境保护已经被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问题点多面广,我们一定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充分认识在建工程对所在地区环

境造成的危害,尽量减轻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真正把可持续发展落到

实处,共建美好和谐新家园。自然生态具有调节、生产、信息和载体等多重功能,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摇篮。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倍加爱护和保护自然,要树立“不破坏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坚持最大限度地保护、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强力度地恢复,使工程建设顺应自然、融入自然。近年来,尽管我国公路技术稳步发展,但如何处理好公路施工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关系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二、公路施工建设规划对生态的影响与控制措施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一条线路通常划分为多个合同段,多家施工单位通过招投标的形式中标获得某一标段线路的建设任务。因为不同合同段内不同的地理环境以及不同的建设任务,所以一般情况下,承包商在保证满足全线总工期要求的前提下,各自负责拟定合同段内的施工计划。但是,对于山区公路这一公路工程项目,因为特殊的工程要求,各个合同段之间除了施工计划满足总工期的要求以外,全线各合同段应协调起来,对全路段施工网络计划进行优化,尽可能地将全线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这就要用一套完备的施工网络图将整条线路的施工情况贯穿起来,也就必须掌握实际工程情况,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将不同施工单位所采取的不同施工方法有机地汇总起来,进行群体网络图编制,并使之贯穿于施工过程的始终,不仅对当前施工项目予以合理的指导还要为今后的施工提供宝贵经验。要将全线工程协调起来,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其施工计划必须优化编制、统筹安排,使工程不仅能够按时交付使用,同时在建设过程中顾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首先应了解全线工程的特点。归纳起来,全线工程施工有以下几点:工程项目多;整体性强;施工周期长;施工单位多。要让生态环境与工程建设协调起来,不仅要在设计的同时考虑生态环境的因素,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环保工程也应与主体工程同步施工。具体有以下几点措施:

(一)公路在通过环境敏感地带时,现场施工范围应尽可能缩小,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避免切割、阻挡地表、地下径流的排泄,减少施工废料的堆积,在施工结束后进行自然植被的恢复,保护该地段的特殊生态功能。

(二)群体网络规划中,应有意识地加强土石方的调配力度,进行充分的移挖作填,减少弃土场的设置和弃土、弃渣量。对工程弃渣选择地势低洼、无地表径流、植被稀疏的地方堆置,不得侵占水流出入地段。工程弃渣应严格遵循“先挡后弃”的原则,弃渣完毕后对其进行防护。

(三)施工中,对取土场、施工便道进行合理规划,尽量避开生态环境敏感地区。比如在自然保护区的路段,应尽可能地利用附近地段的取土场或弃土场,尽可能地减少对这些地段的生态的干扰。

三、公路施工对生态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公路施工主要包括路基路面、桥涵和隧道,只有抓住影响的主要因素并加以控制才能将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一)路基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有时需取土填筑路堤,开挖山丘形成路堑,必将破坏原有植被,干扰动物栖息环境,破坏土体的自然平衡,引起边坡失稳、水土流失。在施工期,取土场、弃土场及暴露的工作面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发生源,山区坡面弃土可带来长时间的水土流失,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另外,路基的取土、弃土、施工前临时占地,使路线所经过地区耕地及植被面积减少,路线两侧20m~30m范围内天然植被破坏,对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隧道施工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隧道施工时对洞身所处地段扰动大,隧道进出口两端、仰坡面的开挖使天然植被破坏,对局部山体的稳定不利。另外,隧道废碴若处置不当,碴土可能随汛期暴雨流失,淤塞沟渠、河道、破坏良田等。针对几种实体对生态的影响因素,主要从三方面加以控制。首先必须严格控制因路基土石方工程量大导致耕地与植被面积减少,对取、弃土场应进行整治使其复耕或予以绿化,确保水土不流失;第二,桥涵施工应减少对河床的扰动,利用原有基底;第三,隧道施工应合理选择弃渣场,避免河道等的堵塞。

四、公路施工对生态水资源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水是危害公路的主要自然因素,凡路基的沉陷,边坡的冲刷、坍塌及路面的翻浆、龟裂,水泥砼路面的断板,隧道的渗水以及滑坡的发生和发展等,均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侵蚀有关。水对道路的损坏是相当严重的,公路所发生的病害多数与水有关。公路范围的水源主要有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组成。地表水主要为雨水和融雪水,地下水主要为埋藏在地表下面的孔隙和裂隙水,同样也是由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地下而形成。道路施工中对路基范围内的陷穴、落水洞和积水洼地需详细调查,因为该地貌形态有聚水的条件,容易导致公路病害。在初期的施工勘察中,只能根据外业调查资料进行预防。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地形地貌形态变化较大,原设计的排水构造物可能与实际不符,所以需进一步完善。在施工中,施工单位也需根据实际中发现的排水缺陷,要求进行增设,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排水畅通。

五、爆破技术对生态的影响及控制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加快,土石方爆破技术也得到了发展。然而爆破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也是极为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如何最低限度地降低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光面爆破是一种保护遗留岩体及其表面不受破坏,能使开挖轮廓面光滑平整的特殊爆破方法,是人为地采取控制措施,减弱动压对炮眼周壁岩石的冲击作用,使动压在这种爆破中居次要地位,而使高压气体产生的静压作用成为主导。只有控制并减弱爆破冲击波的动压作用,才能产生光面效果。光面爆破法,具体一点讲,就是采用特殊的装药结构,选择合理的起爆次序和起爆方法,使开挖的岩石面平整光滑,且接近设计轮廓线的爆破方法。它要求正确选择周边眼的间距和周边眼的最小抵抗线,正确选择适合于当时的地质条件和炮眼情况的炸药品种、不偶合系数、装药集中度等。控制光面爆破效果常采用以下步骤:第一,合理布置周边炮眼,提高钻眼精确度;第二“,光爆层”及其厚度W;第三,鉆眼的质量要求及实施方法;第四,严格控制装药量,采用空气间隙装药结构;第五,合理安排开挖程序和起爆顺序。

六、结束语

目前,公路施工环境保护工作形势日趋严峻,国家提出西部开发要与生态保护并举的总方针,并明确指示,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基础。因此,加强公路施工的环境保护工作,在公路建设方面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是每个公路建设者责无旁贷的义务。

猜你喜欢

公路施工生态环境控制措施
液压系统常见污染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航道整治工程齿形构建安装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市政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控制措施探讨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营改增”对公路施工企业分包的影响及对策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