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2015-10-21郝阳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传统元素现代建筑建筑设计

郝阳

摘要: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脚步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而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大背景下,建筑设计受到了外来文化的较大冲击,针对这种情况,不应全盘拒绝,更不应消极对待,在随波逐流中丧失民族创造力。应该深入挖掘传统元素的魅力,将其与现代审美、科技巧妙地融合,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本文将从“形”、“境”、“意”三个角度阐述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望可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元素;建筑设计;现代建筑

人类的建筑历史悠久而绵长,几乎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时期,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数先人智慧的结晶,是风沙掩埋不去的光辉印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建筑风格亦是独树一帜,以其特有的“形”、“境”、“意”矗立于世界建筑之林。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当今时代,我国的建筑行业空前繁荣,吸引了众多设计师的目光,而在各种外来元素的冲击下,我国建筑风格呈现多元化发展,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失败的尝试。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寻求灵感,展现人文关怀与历史风韵,是每一名建筑设计者都应思考的问题,也是我国现代建筑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 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元素“形”的运用

所谓“形”,便是建筑的外在物质形态,是肉眼可见、身体可触摸到的有形部分,具体可表现在造型与构图、建筑材料的选择以及色彩搭配等方面,是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最直观的表达方式。

1、 传统建筑独树一帜的形态艺术

中国传统建筑是艺术、技术与实用功能的高度统一体,既包含传统文化的理性精神,又渗透了先人古朴的浪漫情怀,充满想象力又富含文化底蕴,传统建筑的造型大多渗透出古代的哲学思想,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故许多建筑物外形结构与环境巧妙地融合为一体,自然而质朴,而城市中心的建筑物则集合了当时社会中最为先进的技术,展示着理性的光辉,严谨而稳定,极富结构美感。中国古代建筑大多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构成,而不同的组合方式带来了或雄浑挺拔或飘渺灵动或秀丽婉约的视觉感受,十分值得现代建筑设计借鉴。

2、 传统建筑中“形”元素的提炼

(1) 造型结构

我国的传统建筑以木构架为主,而这种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已经不再适用,但其造型艺术依旧值得借鉴,对传统元素的传承并不是简单的复制与照搬,而是结合时代背景、先进技术赋予其全新的生命力,让其迸发出新的生机。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造型中最具标志性的部分,从宫殿庙宇到亭台楼阁,丰富而灵动的屋顶既饱含人文美又富于自然美,20世纪初我国建筑曾涌现出一批模仿古代屋顶造型的建筑,但其结合手法较为生硬,现代建筑要求材料与空间的集约,呼唤大屋顶传统元素的抽象表达。

(2) 建筑材料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从未有过过宗教凌驾于政权之上的时代,古代文化以“人”为主,传统建筑则以居住为主要目的,故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与西方有明显区别,不同于永恒神灵永恒建筑的大量砖石运用,我国传统建筑以木质结构为主,讲求轻灵温馨,追求舒适愉悦的心理体验,木材自身可再生、密度小的特点也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价值观,而传统建筑的砖石结构更多应用于台基或装饰,并不为建筑主体。在现代社会,建筑物大多采用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显然,对建筑材料的借鉴更多地表现在装饰层面,例如徐州汉文化艺术馆将不同材质的石料铁片作为外部装饰,抽象地展示了汉文化从古至今源远流长的发展,恍惚间将人带回汉文明最初萌发时的状态,增添了艺术馆的文化底蕴。

(3) 色彩运用

若谈及建筑色彩运用,中国古代匠师对其的掌控力与表现力可位居世界前列,以木结构为主体的建筑为匠师提供了尽情挥洒泼墨的舞台,中国传统建筑色彩的搭配在時间的流转中臻于完美,并具有自己的独特准则。中华民族是重“礼”的民族,每一种颜色都有其象征意义,例如官式建筑房屋追求宏伟雄壮感,主体采用明黄色与朱红色,檐下阴影则采用蓝绿色;园林建筑则追求自然与古朴美,强调风景的本色面貌,因此,园林建筑中的亭台小楼、假山垒石大都以本色出现,对比鲜明却不突兀,巧妙地将建筑与自然风光相融合,这种色彩运用非常适合江南建筑,例如苏州博物馆新馆,采用传统的黑、白、灰搭配方式,粉墙黛瓦,极富韵味,令人心思沉静,引导人们将自己的脉搏同苏州这个婉约美好的城市渐渐合拍,融为一体。

二、 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元素“境”的运用

“境”与“形”相对,指的是建筑的空间形态,即不同建筑之间的搭配与营构,与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相契合,我国传统建筑群空间中所展现的是一种舒缓的美,需要人们走入建筑内部去感受它的美妙。传统建筑空间依据表现形式可分为庭院与园林两部分,其风格不同,却各有千秋,统一于建筑群空间的“境”。

1、 空间连续性

传统建筑的木质结构易于发挥连续性特点,依靠梁柱而非墙体承重,根据空间需要可以任意打通墙壁,实现空间的扩展,这种建筑方式充分体现了古代哲学思想的“变通”特性,相互连续的空间也给人安全感与舒适感,避免目光局限带来的视觉疲劳。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设计中便采用了柱廊形式,将馆体与外界分隔的同时又保证了空间的连续性,带给人视觉上的舒适感。

2、 空间层次性

正如我国传统山水画一般,传统建筑的空间层次也追求引导与游览的特性,每一处建筑有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人们进入其中,亲手拂开表面的薄纱,体会景情交融的美,实现精神上的放松。传统建筑富有层次感,加之空间连续性,将置身于其中的人们带入一个奇妙的世界,从不同角度窥见不同的景致,获得相似的精神满足感。宁波博物馆建筑设计便借鉴了这一手法,将内院空间处理成丰富而多变的层次,锦上添花,富于趣味性与灵动性。

3、 虚实对比特性

对比永远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建筑设计中巧妙运用虚实对比、明暗对比、简单形状与复杂结构的对比,可以带给人新奇的视觉体验,建筑物主次分明,于有限的空间中带来无限的想象,同时,虚实映衬易造成视觉误差,扩大视野,拓展建筑空间范围。徐州博物馆的借鉴了这一元素,实现院落闭合空间与水面开场空间的鲜明对比,增加了空间通透感。

三、 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元素“意”的运用

相较于前两者,“意”是更虚无的表现形式,但却是人的情感体验来源与精神追求,蕴含了我国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建筑是一种艺术,而艺术需要表达一定的意境作为媒介,进而与观赏者达成情感共鸣,这即是建筑理念的重要意义。如前文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人为本的,将“人”作为主体而非宗教超越人权,故传统建筑并不追求体量的巨大,而是通过横向扩展增加其实用性与安全感。同时,传统文化又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想要将人的活动与自然充分融为一体,在许多古典建筑如苏州园林、颐和园中均体现了这一思想。

意象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如国家大剧院,整体呈椭圆外形,钛金属散发着温柔的灰色亚光,入口处布置的人工水面使得整个建筑有如漂浮在湖心的一叶扁舟,又如黑夜中绽放的白荷,低调却美轮美奂。

将传统元素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不是单纯的照搬复古,而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生,需要建筑设计师们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将其与时代潮流巧妙融合,彰显新时代的人文素养与自然情怀。

参考文献:

[1]张明玉.对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元素传承的几点探究[J].门窗.2013(04)

[2]王峰.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3(06)

猜你喜欢

传统元素现代建筑建筑设计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论现代建筑电气照明节能的优化设计
浅析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审美特征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依托大众文化对传统的现实构建
传统元素与现代空间的共融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