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对“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2015-10-21盛建国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2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盛建国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已经被广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新课改的大潮促使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一些教师缺乏理论的指导和案例培训,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经过观察、了解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新课改的推行促使小组合作学习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实践取得一些成绩,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是通过教学观摩与培训,探索着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理论的指导和案例培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比较肤浅,一些教师的实践还停留在经验的水平上。

一、现阶段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从目的与动机上来看,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在学习方式中表现得比较突出。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气氛活跃,片面地追求合作学习形式,把合作学习当作新课程的“标签”,逢课必贴。

其次,从过程上来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缺乏实效性。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差异把握不清,使自己在合作学习中扮演了不正当的角色,课堂调控不力,出现合作学习的无序化。

再次,从内容和形式上来看,内容空泛,形式单调。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布置的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空泛,问题指向不明确,最终导致课堂教学失败。当教师布置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宣布小组讨论时,一部分学生已失去了新鲜感,参与度急剧下降,除一些学生独立思考外,大部分学生都保持沉默。

最后,从评价机制上来看,缺乏全面性和科学性,多了片面性和独断性。新课程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倡导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但不少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走入了一个误区。同时,教师也缺乏对合作小组整体的评价,例如缺少对該小组的创新意识、成员的参与程度以及讨论的有效性等方面的评价。

二、从问题中来,到问题中去

教学要有的放矢,课前教师要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整体的设计,这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实施的关键。具体而言,就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方法与过程及评价机制进行整体设计。

第一,教师要立足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内容在合作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贯穿于合作学习的全过程,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教师应从教材的重点、难点出发,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最好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同时,适当地进行知识延伸,提出一些开放性较强的问题。但要注意学习内容的设置应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设计,要有科学性、合理性。例如,一个合作小组由三位学生组成,可以设组长、记录员、发言代表各一名,组长主要负责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记录员负责记录组内各成员提出的建议,发言代表负责组织好本组成员讨论的成果并作总结性发言。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第三,构建科学性、全面性的评价机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动力源泉。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与传统的评价活动相比,教师评价更多的是建立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基础上,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动作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等进行及时正确的评价,促使学生更加愉悦地参与学习过程。评价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使评价更有效并成为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不竭动力。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更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新型学习方式,它在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作为新课程改革大潮中的一名普通教师,应当立足教学实际,积极进取,努力探索,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

参考文献:

[1]马兰.让合作学习真正走进课堂[J].教育科学研究,2005(6).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5(1).

?誗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