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生物合作学习中的教师调控策略

2015-10-21李星蓉

新课程学习·下 2015年2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

李星蓉

摘 要:《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倡导“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合作学习是这一理念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中生物合作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及课上的调控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调控策略;课前调控;课上调控

在高中生物课堂应用合作學习的方式,切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合作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课前调控——小组分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

1.确定合作小组规模及分工

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教师应该以师生、生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互动作为组建学习小组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了解,并确定好学习小组的规模,再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基本原则将成绩、性格、性别、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人数以3~6人为佳,不宜过多,这样可以保证每位成员都有平等参与的机会。同时,教师可以事先选派一位组织能力较强、成绩较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再由小组长对组内成员进行分工。

2.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

要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教师选择的内容要符合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生物课程中一些比较复杂的、抽象的知识可能远远超出学生的认知能力,盲目开展合作研讨,反而达不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即给出的任务对学生来说必须是在其“最近发展区”以内的一个新的情景,让学生能跳起来够得着。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碳循环的图解进行讨论,归纳出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的主要形式、CO2的三个产生途径及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等。

二、课上调控——教师的角色定位

1.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

讲述的目的主要有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告诉学生他们将要探讨的问题是什么,步骤是什么;将新信息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为学生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在归纳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时,可以启发学生与化学学科中熟知的甲烷结构式相比较。

2.在合作学习情境中,教师要观察学生合作的状态

在合作学习情境中,当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时,教师不能只看热闹,还必须注意观察学生合作的状态。如果发现有的小组是无理争吵,或是“各自为政”,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或是“一言堂”,组内其他成员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那么,教师就要有的放矢地介入学生的合作活动中进行必要的调控:(1)指导学生专心地听别人的发言,眼睛要注视对方,并且要不时地用微笑、点头等方式给对方以积极的暗示和鼓励;(2)指导学生努力听懂他人的发言。要求学生边听边想,最好要记录发言人所讲的要点,并思考他的发言是否有道理,以备补充;(3)指导学生看重别人的发言。要求学生不能随便地打断别人的发言,若有不同的意见,要等发言人讲完后再提出来;在听取他人发言时,如果有疑问需要请对方解释说明时,要注意方式和使用礼貌用语。

3.在合作学习情境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

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教师事先不曾考虑到的问题,发表不同于教师认定的标准答案的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必要时对学生进行适度的调控或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例如,在研究生态系统信息的种类时,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了生态系统信息的划分依据之后,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列举出教材之外的很多实例。

4.在合作学习情境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

教师作为合作伙伴与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时,要尽量先顺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顺藤摸瓜,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如果教师一开始就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就被掩盖起来,这样教师就不容易找到学生的症结所在。

参考文献:

唐跃.浅谈高中生物中的合作学习[J].教师,2009(54).

?誗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五二一”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