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绿色建筑设计的常见问题

2015-10-21詹雯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传统建筑创新设计绿色

詹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短缺现象逐渐显现,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使建筑尽可能少的消耗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发展节能与环保的绿色建筑刻不容缓。本文主要针对性探讨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探讨了绿色建筑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绿色 传统建筑 思维式建筑 创新设计

引言

“绿色建筑”概念最早来源于上世纪90年代,是由美国纽约提出的。由于深陷雾霾和全球能源危机的影响,纽约被迫提出了此计划。绿色建筑是指在完整的建筑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建筑物所使用资源(能量、材料及材料)的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1.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设计的区别

1.1 設计性质。传统的设计偏重于技术,现代设计则面向功能目标,将技术、经济和社会环境因素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具有工程性,既重视设计的内容亦强调设计进程的管理。

1.2 设计进程。传统的设计在战略进程和战术步序上有随意性,现代设计则强调设计进程及其步序的模式化。

1.3 设计手段。传统的设计是电算器、图板加手册,个体手工作业,现代设计则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自动绘图和数据库管理,集团分工协作。

1.4 设计方式。传统的设计以经验总结、规范依据为主,现代设计则强调预测与信号分析及创造性的相互配合。

1.5 设计部署。传统的设计只限于从方案到工作图这个阶段,现代设计则贯穿开发的全过程,除常规的设计外,还要考虑从用户需求到设计评价及施工阶段的结构设计工艺性修改以及试运转和使用维修经验的反馈。

2.专业型建筑的设计方法

专业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是指以建筑学专业所研究的基本内容为主要方面而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主要研究的内容分为环境类、意象类、科技类等基本方面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环境类建筑设计以建筑存在的周边环境为主要方面而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其又分为自然环境式方法和建筑环境式方法。意象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是以依靠建筑学所研究的形象、空间、功能等方面作为理念基础形成概念或意象,从而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根据创作想法的来源和基础,将其分为形象式方法、空间式方法和功能式方法。

3.思维式建筑的设计方法

3.1 以绿色思维创新建筑设计。面对能源与环境危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绿色建筑作为建筑领域循环经济的具体体现,如何科学地将其实现,值得我们深思。绿色建筑要以较小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控制能源消耗。建筑师应当以绿色思维从事每项建筑设计活动。绿色思维是以“创新为魂,平衡为本”的思维模式,创新性地从事建筑设计活动。绿色思维的根本,第一创新。第二,平衡。创新将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方法、内涵产生一种革命性的冲击:观念会更新,设计的内涵会增加,随之而变化设计的方法会改变,甚至设计管理体系也会随之而变化,这部分是软性的,因此一直没有得到建筑师的足够重视。绿色建筑的推行必然要用到新技术、新材料,这些属于硬性的,与投资造价密切相关的成为现今建筑师设计绿色建筑时关注的重点,而忽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我们应该提高对软性技术创新的关注度,这是建筑师的责任亦是以环境、功能、性能艺术等方面达到整体最优化。创新平衡之下的绿色建筑设计应提倡“精宜之道”。“精”是指常规技术精细化,具体项目具体分析;从经验中挖掘提升常规技术的效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宜”是新技术应用适宜化:风险管理意识下与项目定位匹配的新技术应用。新技术应用一定会有风险,不能因“新”而盲目应用,也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用。关键是针对项目本身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应用的模式和范围,控制和化解风险。

3.2 以人为本创新建筑设计。建筑创作不是孤立的,是人们心理认知以及美学意象的转换和映照。建筑艺术形象应具有充实的视觉表现力和冲击力,应坚持以人为本。市政建筑、公共建筑这些迅速增长的新建筑所具有的意义是异乎寻常的,联系着一种公众精神,聚合力和新城市所承载的首创精神,是新的人文景观、心理认知与归属感的凝聚点,体现着现代人文精神的追求。与象征性的表现、市民自豪感相结合的新的美学意象,应通过这些城市重要公共建筑予以反映。

3.3 运用数字技术创新建筑设计。数字技术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发展,影响着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数字技术打破以往的简单形体,追求多元的审美情趣。形体塑造方面则反叛了以往现代主义的单一形体和强几何形体,体现为非线性形体的倾向。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更促进了这种多元化的趋向,在电脑中建筑师可以将形体任意扭曲变形,并对形体进行复杂的加减处理。数字技术也影响了建筑的表皮。无所不在的能够快速不断更新信息的电子显示屏或一些广告媒介,闪烁变换的霓虹灯等便自然成了建筑师设计的“新手段”。数字媒介文化的兴起将原来被看成是非建筑的因素推到了前台,在图像文化的影响下,建筑师营造烘托氛围的手段更加宽泛。在对建筑的感知中,各种因素同时起作用,从科技到时尚,信息与媒介都可以成为建筑的设计元素和表达手段。数字技术对建筑设计的创新发挥了不可限量的作用。

4.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相关理论

4.1理论创新应该广泛借鉴国外的经验。理论本身是一种用于分析推理及构思创作的方法论,一种智力性劳动。在当代建筑的发育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理论产出,其中包括各种实例分析、观念指导原则及集合了哲学思考与经验实证的系统化理论产出。提高建筑设计创作质量,应该更加广泛借鉴国际领域的理论成果,各种新观念和新思想;应以更加开放的观念,敏锐的思维,求取国际先进理论和经验成果。在未来新世纪里,推动建筑创作追赶和超过国际的先进水平。

4.2重视建筑设计创作本体规范理论的研究探索。科学理论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始终为科学创造所普遍倡导的一个问题。美国科学哲学家 T.库恩倡导的科学范式理论学说指出了科学范式的产生对于科技革命的重大意义。所谓范式,即为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同遵循的价值、信念、技术方法,即一门科学学科应具备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论体系。建筑设计从提高构思创意水平到工程设计实践,都应强调加强职业设计规范化理论的建设。心理学是建筑环境与人类之间关系最为密切的纽带,建筑环境也是现代人们行为心理的主要载体。包括基于心理空间的设计方法和综合运用心理空间设计方法。社会学式创新方法就是以社会学探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角度的 研究,如传统的发展与继承问题、文化的引入与传播问题等。

结束语

绿色建筑是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不断濒临失衡的危险现状所寻求的理智战略,它告诫人们必须重建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高水平的协调发展,建立人与自然共生共息、生态与经济共繁荣的持续发展的文明关系。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界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十分迫切的现实任务。

参考文献

[1] 涂逢祥.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2]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3] 葛盛.关于生态建筑的认识与思考[J].山西建筑,2009,(5).

猜你喜欢

传统建筑创新设计绿色
探析陕西关中地区“东府”与“西府”传统木窗
试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
试论传统建筑的礼制特征
从甘肃庆阳窑洞的发展来看传统建筑文化
家用水汽治疗仪的设计与实现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追踪绿色的秘密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