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态建筑设计

2015-10-21陈燕纯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9期
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学设计要点

陈燕纯

摘要:所谓生态建筑也被称为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它是运用生态学理论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把人 、建筑物、自然环境三者和谐统一到最佳状态。本文主要探讨了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点。

关键词:生态建筑;生态学;意义;设计原则;设计要点

引言: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我们享受建筑业带给我们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在不间断的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什么样的建筑设计既能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又能避免对自然界的损害成为建筑师面临的紧要课题。生态建筑因其在总体布局、功能配置、空间组合和技术选择等方向进行优化设计,以有限的经济条件达到建筑设计要求,在限定的经济条件下创造出较多使用价值等独特优势,受到建筑界的青睐。

一、生态学及生态建筑概述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其周围环境系统之间的全部关系的学科。生态学认为任何大小的空间内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构成一个开放的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有序整体,即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内,不同种的有机体或小系统间的合作共存,实现共生,实现系统有序发展及动态平衡。

依据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建筑必须考虑人类整体以及自然整体的生存和生活。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建筑与其周围的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周围整体环境中的一个环节,建筑物对其周围环境的影响应当控制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之内,使得整个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使得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处于和谐状态,一言以蔽之,即实施生态建筑。

二、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意义

生态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景观设计一样,本身并没有统一或固定的符号化和格式,设计师应该将建筑的实际气候、地理位置等客观条件作为设计的主要参考因素,进行有效地整合,以达到节约能源和资源的目的。其设计表现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包括建筑的立面设计、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的利用,以及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而这些设计不仅会更多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上,同时也将应用到室内设计中。比如室内窗的设计,未来,设计师可能将房间内加入更多的玻璃设计,像一间房里三面落地的透明玻璃设计,让室内充分的享受阳光。

当前社会的生态人居属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从各个领域不断地去改进,沟通。从建筑建材方面来看,节能建材是根本的策略,也是最终目标。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科技手段的创新,也需要在设计初期,就对建筑地和建筑物有透彻的分析,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协同整合,追求实效。所有的生态元均具有相应的生态位,关键是科学定位。方向对了就会持续发展,错位了只会走向衰败。实践中最重要的是找准适宜生态位,并避免生态位重叠。一旦出现重叠必会引起竞争,须依照生态位分离原理来解决;根据生态适宜性原理,要合理利用现实生态位,挖掘潜在生态位。当人们不断地将潜在生态位变成现实生态位时,物质就会不断地从一种资源转变成另一种资源,体现了资源循环再生概念,是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三、生态建筑的设计原则

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2、尊重自然环境原则。自然环境的破坏将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状态,人与建筑物只不过是自然的一分子,人类的活动必须与自然建立协调共存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设计时要本着保护自然、尽量减少对人工环境对自然环境的造成的负面影响。

3、善于因地制宜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和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首先,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其次是力求建筑节能和生态平衡,也就是减少各种资源和材料的消耗,如太阳能的利用和建筑保温材料就是针对这方面研究的。

4、注重生态建筑的地方性。任何一个区域规划、城市建设或者单体建筑项目,都必須建立在对特定地方条件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其中包括地域气候特征、地理因素、地方文化与风俗、建筑机理特征、有利于环境持续性的各种能源分布,如地方建筑材料的利用强度和持久性,以及当地的各种限制条件等。

四、生态建筑设计的要点

1、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完成生态建筑的设计,营造生态风光,当然应该尽量保留原有的地形地貌,太多人为的施工和改造,不止会破坏自然的生态环境,最主要的是会耗费不必要的物质资源,造成不必要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这绝对不符合我们生态建筑的设计要求。

2、保护现有的植被条件。以往在建筑的施工建造过程之中,总是会先按照人类自己的思路设计建筑施工的图纸,然后在开始施工的时候,会先把现场对施工具有阻碍的大型植被都砍掉,建筑完成后,在进行绿化设计。这样不但会浪费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会严重破坏我们的自然植被。其实已经破坏了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很难做到人为的恢复的,这种植被的破坏是对我们自然环境的一种很大的伤害,所以我们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工作时,一定要事先就考虑到施工现场的植被状况,然后再根据植被的情况进行建筑的设计。

3、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节能技术。在生态建筑设计中,节约能源的有效办法是减少供暖(冷)热量的损失,通过对建筑的密度、单元的组合、建筑的朝向、建筑的结构进行科学化控制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的损失,另外材料的类型、墙体的厚度、窗户的面积、门窗节点的构造和门窗密封设计也同样不能忽视。建筑的外围护由墙、屋顶、门窗三部分组成,严把外围护设计关,对防止能量散失十分重要。

4、合理设计水体。我们在设计生态建筑的时候,还应合理设计周围的水体环境。而且设计完成后的水体要尽量减少对环境原有自然排水的干扰,努力达到节约用水、控制径流、补充地下水、促进水循环并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的目的。具体的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措施:一是保护场地内湿地和水体,尽量维护其蓄水能力,改变遇水即填的简单设计方法;二是采取措施留住雨水,进行直接渗透和贮留渗透设计;三是尽可能保护场地中可渗透性土壤。

五、结束语

生态化的思想是人类的取向和必然选择,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营造一种更加健康、更加无害、更加生态化、更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建筑设计师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成果,引导人们改善生存环境,只有这样才是设计出生态、绿色的建筑,推动整个建筑学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建筑节能技术,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2] 叶晓健. 走向生态建筑 采访英国著名建筑家罗杰斯.建筑学报.2010 (11) 64

[3] 宋海林 胡绍学.关于生态建筑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 .建筑学报.2008 (03) 10-15

猜你喜欢

生态建筑生态学设计要点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刍议生态建筑设计: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基于绿色理念的城市综合体技术应用研究
分析建筑钢结构涂料防腐设计要点
探究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要点
生态建筑理念和“包豪斯”理念漫谈
环卫型推土机的设计与相关研究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