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单元统整常见四课型教学谈

2015-10-21胡友芬

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课型领悟生字

胡友芬

小学语文教材是按照一个主题为一个单元来编排的。教师整合单元教材内容来组织学生学习,在整合整个单元教材的基础上,通过通过循序渐进的小学语文四课型来完成一单元教学。这四课型为:生字过关课、课文诵读过关课、课文领悟过关课、综合实践课。用此教学法,一单元的课文用5—7课时即可完成。单元整合,四课渐进,重点突出,节约出大量时间,用于海量阅读。

课型一,生字过关课。要想大量阅读,必须先清除生字障碍。每学期一开始,教师先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让学生学会一册的一类字和二类字,每节课学两个单元。生字过关课的模式为:课前预习——互助自学——检查督促互——批汇报——纠错练字。

第一,课前预习。上生字过关课之前,让学生把课文中的二类字认会,一类字查字典理解意思,并组3个词。

第二,互助自学。课堂上,首先让各小组在预习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两个单元的生字词;组长负责指导并检查,主要是由组长领着学,或书写,或听写,关键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组内学习有困难的第一发言人和第二发言人。

第三,检查督促。老师先检查二类字的掌握情况,找组内学习最困难的组长助理读。二类字检查完后,检查生字,采用听写的方式,以听写词语为主。

第四,互批汇报。听写完后,小组之间互相批,组长批组长助理的,副组长批副组长助理的。有错的对照课文,互相教会。组长到汇报栏上汇报,错几个字就在汇报栏中填几,并把组内错的字写在纸上交给老师。

第五,纠错练字。老师把错得多的字做重点讲解,然后对错的字进行二次过关,仍然采用听写的方式。听写完后,再汇报,老师再矫正。剩余时间教师指导学生练字。生字过关后,教师出一个囊括全册生字和二类字的练习题,再次进行过关,多数学生都能顺利过关。在接下来的诵读课和领悟课上,生字、二类字再次得到强化,这样,知识便内化成自己的了。通过一个星期的集中识字,有利于综合训练、强化记忆。在这一个星期时间内,老师只布置练字的作业,要求学生把字写得美观。

课型二,课文诵读过关课。叶圣陶曾说:“教学语文课本和文学课本,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刻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能领会它的思想感情。”诵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诵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在生字过关课之后,利用课文诵读过关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其模式为:课前准备——自读汇报——组际互查——点拨技巧。

第一,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读熟课文,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第二,自读汇报:课堂上,先由小组长领着组员读课文,可采用多种方式:齐读、轮读、找重点段读等,课文读得流利、有韵味,声音洪亮就算过关,组内每个同学都达到了这个要求了,就算过关。

第三,组际互查:小组都认为自己过关,开始找自己的对手组检查,全部检查完,再由对手组汇报情况。

第四,点拨技巧:师生共同讨论出需要读的重点段,每段找2、3个组的代表读,符合要求的就算过关。老师随时点拨读法,让全班齐读。列出的重点段全检查完,课文诵读过关环节结束。在课文全部学完后,教师再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诵读展示。展示过程中先让每个同学从本册书中选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章,进行个性朗读,然后在小组内比一比,选出最能代表小组朗读水平的同学,全班展示。读得最好的组,成为擂主,老师在奖励的同时,把小组照片贴在展示栏上。由于激励措施到位,同学们的朗读热情很高。

课型三,课文领悟过关课。诵读过关课之后,是课文领悟过关课。领悟,就是把学习的权力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进一步领会、感悟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领悟过关课的模式为:课前预习——交流批注——问题引领——拓展阅读——畅谈感悟。

一是课前预习:读课文,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准备班内交流;做好批注,在自己感悟深刻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体会,每篇课文至少5处,准备班内交流。

二是交流批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批注,并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三是问题引领:老师提出能抓住文章中心的问题,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在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

四是拓展阅读。解决完引领全文的问题后,剩余时间进行拓展阅读。阅读文章或来自于主题语文丛书,或来自师生搜集的主题拓展文章,一般选定两三篇。

五是畅谈感悟:阅读完后,同学们针对自己感悟最深的文章,畅谈自己的感悟或写写自己的体会。通过课文领悟过关课的学习,学生的读书热情提高了,阅读能力也增强了。

课型四,综合实践课。上述三种课型结束之后,教师再通过综合实践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丰富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搜集整理材料、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首先确定活动主题,让学生搜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并形成书面文字,在实践课上交流。常用的形式有:主题背诵、主题写作、主题活动、主题训练等。

第一,主题背诵:每教一单元课文,就补充与之相关的名人名言,或古典诗文,让学生熟读成诵,用于体现语文教学的古今结合,雅俗结合,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第二,主题写作:在每教完一个单元,并诵读了相关文章后,让学生写一写读后的感受或体会;或者在参加完综合性活动后,围绕主题写一写活动后的收获。

第三,主题活动:每教学完一篇课文,就围绕单元主题,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如主题演讲、主题辩论、主题采访、主题信息搜集、主题手抄报等,在中年级时由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到高年级后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自行组织。

第四,主题训练:在小学双基仍然是最重要的,教师把双基训练整合进“积沙式”综合实践活动中,如生字综合训练、诵读综合训练、阅读理解综合训练等。

学生通过四类课型的训练,语文综合素质提高大,真正实现了课堂的高效,教师就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海量阅读,语文教学就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实现我们的大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课型领悟生字
关于“口”字的教学分析
多么痛的领悟
斯诗私塾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领悟数学思想 做好期中复习
生字变身
“浮”字等
领悟真谛等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