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文言文翻译主观题应试对策

2015-10-21刘巧玲

学校教育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实词主观题虚词

刘巧玲

研读2005年至2014年这10年广东各地中考文言文翻译主观题,特别是广东课改题,发现此类题近几年有增加分数的趋势。2005年至2010年、2014年文言文翻译主观题只出现在课内文言文中,一道题,共3分;2011年至2013年除了课内文言文出现外,附加题也出现了一道3分题的文言文翻译主观题。如何把这6分拿到手,或者说拿到较高的分数,这是摆在我们众多语文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笔者以为只要科学实施如下三条复习对策,还是可以突破这一难点的。

一、剖析广东中考试题,找准复习重点

对近10年来广东中考文言文翻译主观题作一剖析,我们不难探寻出文言文翻译主观题(课内和附加题)的复习重点。

考查重点

例 句

通假字

(2007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

(2005年)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重要实词

(2013年附加题)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2010年)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词类活用

(2007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一词多义

(2007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古今异义

(2011年)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重要虚词

(2005年)彼竭我盈,故克之。

(2012年附加题)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判断句

(2013年)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省略句

(2014年(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

(2009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比喻句

(2014年)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012年)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碧。

固定句式

(2008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对称句式

(2011年梅州)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从表格中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翻译主观题”考查的固然是全句的翻译,但命题人总是选择那些带有重要的语法现象的文言文句子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中考阅卷的得分点。这些语法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积累性的——实词方面的通假字、重要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方面的重要虚词;第二类是规律性的——词类活用和各类句式。为此,考生必须将上述两大类的各个知识点列为复习重点,中考时拿高分还是很有希望的。

二、明确三条原则,掌握六种方法

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下面三条原则:一是信。就是译文忠实于原文。二是达。译文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做到明白通顺。三是雅。译文要有文采。在“信”“达”“雅”三者中,又以“信”最为重要。

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考生可以灵活采用如下六种翻译方法(以广东各地中考文言文翻译主观题为例)。

第一,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

第二,删。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示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第三,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

第四,调。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调整。

第五,替。用现代汉语替换已经发生了变化的古代词汇。

第六,变。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翻译有关文字。

三、坚持四个步骤,确保翻译准确

要确保文言文翻译的准确,在具体答题过程中,考生在平时做题时要坚持如下四个步骤。

第一,审。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楚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文句,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有意注意。

第二,切。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上介绍的六种翻译方法逐一地加以解释。

第三,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

第四,誊。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以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上。在誊写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不写错别字。

以上是文言文翻译主观题应试的大致要点,旨在突出复习重点,指导翻译方法,增强答题的操作性。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广东中考课内文言文有一道3分题的选择题,是选加点词语相同或不同的,附加题有一道2分题是解释加点词语意思的,这两道题,如果按照上面的方法进行积累,考试时就可以应付自如了。不过,语文老师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文言文翻译的担子全部压在初三,在初一、初二年级就要做好字、词、句式等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翻译技能的训练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在中考中提高文言文翻译主观题的得分率。

猜你喜欢

实词主观题虚词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把握“虚词于构句达意之作用”
掌握文言文阅读中的“实”与“虚”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言实词词义猜想与推断
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与对策
例析诗歌鉴赏主观题解答五忌
虚词使用五种错误例析